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600億投資!王健林、許家印要“稱霸”醫藥圈?

思聰帶狗坐飛機, “震”了360的老闆周鴻禕;他爹王健林一出手, 就是500個億!整個醫藥圈都為之震驚~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早已結束了“黃金時代”的地產大咖們,

紛紛把攢了多年的“金條”, 砸向醫藥大健康產業。

認准高端醫療的“國民公公”王健林又出手了。

7月3日, 萬達集團宣佈計畫在昆明市投資500億元, 打造世界級醫療及大健康產業園。 據健識君的不完全統計, 不到兩年, 萬達集團在醫療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1440億元人民幣。

1440億是什麼概念?新醫改之初, 國家計畫三年投入8500億, 其中1/3(2833億)用於醫院, 以此來算, 萬達一年多確定的擬投資額就達到了新醫改頭三年國家投資的一半, 這麼大手筆, 只有一個大寫的服了。

分析人士指出,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成回憶, 房企亟需新的業務提振營收和投資者的信心。 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預測未來15年規模將超過8萬億的醫療、養老等大健康產業, 無疑成為地產界土豪的“心頭好”。 健識君梳理發現, 除萬達集團外, 萬科、恒大、綠城等13家規模地產集團已大步“進軍”醫療、養老、製藥等領域。

從進入方式上看, 萬達、綠景、恒大等“家大業大”, 以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大手筆”並購、組建、戰略合作等投資方式,

強勢進入醫療圈, 標榜“高端”, 一言不合就圈地建健康產業城, 豪氣令人咂舌。

也有放棄原有業務, 全面轉型醫藥產業的, 以宋都地產、運盛地產為代表, 除了感慨地產界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還要贊一句, 它們也是對健康愛得深沉。

從投資標的看, 地產大佬更喜歡做醫院而不是“賣藥”, 還有不少房企直沖當下時髦的“互聯網醫院”而去。 也對, 製藥門檻高, “賣藥”風險大, 抓住患者, 才是土豪眼裡的“康莊大道”。

土豪也得傍“大款”

雖然, 萬達、萬通在地產界算得上赫赫有名, 尤其是萬達, 全國首富不是鬧著玩的, 跺跺腳, 地產界抖三抖;但要進軍醫藥圈, 還要在專業領域傍“大款”。

2016年1月6日, 萬達集團與英國國際醫院集團在北京簽訂合作協定。

萬達將總投資150億元, 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 由後者運營管理並使用其品牌(中文名為“英慈萬達國際醫院”)。

4月6月,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宣佈, 擬投資700億投資在成都興建醫療產業園, 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 同時, 王健林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投資90億在全國萬達廣場建設300家華西口腔牙科連鎖診所。

7月3日, 萬達集團與雲南在昆明新簽約三個投資專案, 其中萬達計畫在昆明市投資500億元, 打造世界級醫療及大健康產業園。

在簽約現場, 王健林宣佈:“五年內, 醫療產業成為萬達新的支柱產業。 ”

萬通主要是通過與民營醫院(莆田)合作, 打造醫療產業的立體城市。 在醫療領域目前與莆田系合作投資了七個專案, 包括一個三甲醫院, 一個康復醫院, 一個醫療Mall。 莆田系雖然“名聲在外”, 但是萬通做起來, 絕對是高標準, 其醫療Mall參考的是新加坡百匯醫療集團模式:一個醫療Mall裡面都是各種專科, 還有一個養老中心, 另外還有一個健康酒店。

無論是萬達還是萬通,尤其是萬達,在全國有較大佈局,通過打造醫療和健康產業園的方式,可以提高其原有住宅項目的吸引力,成為地產項目的有力補充。

花錢買買買

恒大、通盈地產、華業地產等都是通過並購的方式進入醫藥產業,並購的話,其投資目標更為分散,醫院、藥企和大資料公司等都是其的並購標。

2015年2月,恒大集團9.5億收購新傳媒集團後,改名為“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健康),其中健康業務包括醫療、醫養、醫學美容及抗衰老等核心業務。

其中,恒大健康在廣州、武漢等10個中心城市設立了12家互聯網+社區健康管理中心,與幾十家當地三甲醫院及專科醫院合作。攜手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共同建設的天津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已經開業,另外重慶、上海和海南地區也在計畫建設中。此外,投資建設定位於國際腫瘤醫院和轉化醫學中心的海南博鼇樂城恒大國際醫療中心。

此外,恒大還與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計畫在中國合作建設高端國際醫院,同時,恒大健康將在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濟南等中心城市建設8個醫養結合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佈局養老和康復市場。保險機構(恒大人壽)等開發健康管理險,打造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還結合社區健康管理中心,開辦醫養結合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家庭護理、日間照料、康復理療和慢病管理等服務。

在通盈地產的官方網站上顯示,醫藥健康板塊擁有“中科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興大醫藥研究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集團醫藥健康板塊主營業務為疫苗、血液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1.1類新藥雙環鉑,及其他化藥的生產研發。我們是國內少有的同時具備血液製品和疫苗生產資質的生物製藥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生物製藥行業骨幹企業。

根據雙鷺藥業2015年的公告,中科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原為雙鷺藥業子公司,在2015年,其以1.08億的價格將其持有的18%的股份轉讓給了武漢雷石久源投資合夥企業。以此計算,這家公司的估值為6億元。

2015年,華業地產斥資21.5億元收購重慶捷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正式進軍醫療健康產業。捷爾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醫藥商業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捷爾醫療的醫藥商業業務包含醫療器械、設備及耗材代理業務,已經與多家醫院建立了穩定的供應管道。

此外,公司還通過多種模式涉足醫療服務業務,一是與醫院以合作分成方式投資醫療中心,二是參與投資建設混合所有制醫院。公司擬在西藏成立子公司華慈公司,作為後續醫療產業收購平臺,同時還計畫成立華爍公司,作為醫療並購的投融資平臺,2015年計畫對外投資不超過50億元。

從恒大地產進入醫藥產業的目的和動作來看,更多的還是和現有的產業結合,打造更為全面的健康產業城,提供美容、養老、康復、腫瘤等熱門項目。在利用地產項目優勢的同時,提高其項目吸引力,可謂是一箭雙雕。

相比,通盈地產和華業地產收購的是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醫藥公司,確實是對醫藥產業青睞有加。

此外,還有宋都地產收購醫療器械公司,運盛地產和深天地投資聯網醫院,後者投入55億建立打通線上和線下平臺。

賺女人和孩子的錢

綠城、遠洋、萬科等都是通過自己進行投資的方式,進入醫藥行業。 椿萱茂是2012年4月遠洋地產正式成立養老地產業務發展中心。2013年8月21日,遠洋地產與CPM、Emeritus集團共同投資運營的椿萱茂·凱健(北京·亦莊)老年公寓正式開業運營。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有項目落地。

2013年3月,萬科2.5個億(人民幣)投資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2017年1月,萬科試水醫療產業第一個落地的實體專案——廣州蕙心醫院,總投資1個億,是一家康復醫院。

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浙江綠城醫院)由綠城集團控股投資建設,於2007年11月開業。杭州綠城口腔醫院是集口腔健康預防、治療、美容、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口腔醫院。

2014年7月,陽光城擬出資2000萬元在上海設立上海威至博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在2015年增資至5000萬,重點開發尤其是重點研究開發智慧社區等專案。

從上述三家地產的投資來看,專科醫院是這些地產青睞的物件,尤其是兒科、康復口腔、美容等都是幾家房企的關注重點。 如果說蓋房賣樓是賺男人的錢,那上面三個醫療服務方向,無疑是要賺女人和孩子的錢。

不幹房地產了

宜華地產、綠景股份是全面擁抱甚至轉型大健康公司的房地產企業代表。 2014年7月,宜華地產支付交易對價7.2億元收購眾安康,後者是國內醫療後勤綜合服務行業“一體化非診療”專業服務提供者。同時剝離房地產業務。

此後,2014年12月,改名為宜華健康再出資1.2億元取得友德醫20%股權,進軍互聯網醫療。2015年12月,公司再次推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現金15.72億元收購愛奧樂和達孜賽勒康各100%股權,兩者主營分別為血壓、血糖及試紙等傳統及遠端醫療器械和醫療投資與醫療服務管理。2016年1月19日,宜華健康又公告稱,擬以4.08億元收購主營養老服務產業的親和源58.33%股份,借此外延式並購實現在養老產業板塊的佈局。而眾安康此前已在深圳簽下總造價為6.78億元的養老工程施工及合作合同。

2015年,綠景控股定增百億從房地產公司直接轉型醫療公司,公司將所募資金用於建設4個實體醫院包括北京兒童醫院集團腫瘤醫院(10億元)、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兒童遺傳病醫院(9.6億元)、通州國際腫瘤醫院(23億元)以及南寧市明安醫院(21億元),1個醫學中心即腫瘤精准醫學中心(19.5億元),2個平臺包括兒童健康管理雲平臺(10.3億元)及醫療健康資料管理平臺(1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綠景已無新地產開發專案,亦無土地儲備,完全轉型醫療。後亦更名為綠景控股,進一步撇清了和地產的關係。

地產業這樣進(zhuan)軍(xing)大健康產業


面對層次豐富的大健康產業,懷揣熱錢的“門外漢”首先看中的,無疑是普通人感受最深,專業人士認為“門檻兒”最高的醫療服務業。 以王健林和許家印為代表的地產業已前赴後繼;馬雲、馬化騰們執掌的互聯網帝國,也吹響了“進攻”的號角~他們是在燒錢?還是終會出奇制勝?

無論是萬達還是萬通,尤其是萬達,在全國有較大佈局,通過打造醫療和健康產業園的方式,可以提高其原有住宅項目的吸引力,成為地產項目的有力補充。

花錢買買買

恒大、通盈地產、華業地產等都是通過並購的方式進入醫藥產業,並購的話,其投資目標更為分散,醫院、藥企和大資料公司等都是其的並購標。

2015年2月,恒大集團9.5億收購新傳媒集團後,改名為“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健康),其中健康業務包括醫療、醫養、醫學美容及抗衰老等核心業務。

其中,恒大健康在廣州、武漢等10個中心城市設立了12家互聯網+社區健康管理中心,與幾十家當地三甲醫院及專科醫院合作。攜手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共同建設的天津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已經開業,另外重慶、上海和海南地區也在計畫建設中。此外,投資建設定位於國際腫瘤醫院和轉化醫學中心的海南博鼇樂城恒大國際醫療中心。

此外,恒大還與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計畫在中國合作建設高端國際醫院,同時,恒大健康將在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濟南等中心城市建設8個醫養結合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佈局養老和康復市場。保險機構(恒大人壽)等開發健康管理險,打造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還結合社區健康管理中心,開辦醫養結合社區嵌入式養老微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家庭護理、日間照料、康復理療和慢病管理等服務。

在通盈地產的官方網站上顯示,醫藥健康板塊擁有“中科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興大醫藥研究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集團醫藥健康板塊主營業務為疫苗、血液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1.1類新藥雙環鉑,及其他化藥的生產研發。我們是國內少有的同時具備血液製品和疫苗生產資質的生物製藥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生物製藥行業骨幹企業。

根據雙鷺藥業2015年的公告,中科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原為雙鷺藥業子公司,在2015年,其以1.08億的價格將其持有的18%的股份轉讓給了武漢雷石久源投資合夥企業。以此計算,這家公司的估值為6億元。

2015年,華業地產斥資21.5億元收購重慶捷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正式進軍醫療健康產業。捷爾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醫藥商業業務和醫療服務業務。捷爾醫療的醫藥商業業務包含醫療器械、設備及耗材代理業務,已經與多家醫院建立了穩定的供應管道。

此外,公司還通過多種模式涉足醫療服務業務,一是與醫院以合作分成方式投資醫療中心,二是參與投資建設混合所有制醫院。公司擬在西藏成立子公司華慈公司,作為後續醫療產業收購平臺,同時還計畫成立華爍公司,作為醫療並購的投融資平臺,2015年計畫對外投資不超過50億元。

從恒大地產進入醫藥產業的目的和動作來看,更多的還是和現有的產業結合,打造更為全面的健康產業城,提供美容、養老、康復、腫瘤等熱門項目。在利用地產項目優勢的同時,提高其項目吸引力,可謂是一箭雙雕。

相比,通盈地產和華業地產收購的是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醫藥公司,確實是對醫藥產業青睞有加。

此外,還有宋都地產收購醫療器械公司,運盛地產和深天地投資聯網醫院,後者投入55億建立打通線上和線下平臺。

賺女人和孩子的錢

綠城、遠洋、萬科等都是通過自己進行投資的方式,進入醫藥行業。 椿萱茂是2012年4月遠洋地產正式成立養老地產業務發展中心。2013年8月21日,遠洋地產與CPM、Emeritus集團共同投資運營的椿萱茂·凱健(北京·亦莊)老年公寓正式開業運營。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有項目落地。

2013年3月,萬科2.5個億(人民幣)投資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2017年1月,萬科試水醫療產業第一個落地的實體專案——廣州蕙心醫院,總投資1個億,是一家康復醫院。

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浙江綠城醫院)由綠城集團控股投資建設,於2007年11月開業。杭州綠城口腔醫院是集口腔健康預防、治療、美容、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口腔醫院。

2014年7月,陽光城擬出資2000萬元在上海設立上海威至博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在2015年增資至5000萬,重點開發尤其是重點研究開發智慧社區等專案。

從上述三家地產的投資來看,專科醫院是這些地產青睞的物件,尤其是兒科、康復口腔、美容等都是幾家房企的關注重點。 如果說蓋房賣樓是賺男人的錢,那上面三個醫療服務方向,無疑是要賺女人和孩子的錢。

不幹房地產了

宜華地產、綠景股份是全面擁抱甚至轉型大健康公司的房地產企業代表。 2014年7月,宜華地產支付交易對價7.2億元收購眾安康,後者是國內醫療後勤綜合服務行業“一體化非診療”專業服務提供者。同時剝離房地產業務。

此後,2014年12月,改名為宜華健康再出資1.2億元取得友德醫20%股權,進軍互聯網醫療。2015年12月,公司再次推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現金15.72億元收購愛奧樂和達孜賽勒康各100%股權,兩者主營分別為血壓、血糖及試紙等傳統及遠端醫療器械和醫療投資與醫療服務管理。2016年1月19日,宜華健康又公告稱,擬以4.08億元收購主營養老服務產業的親和源58.33%股份,借此外延式並購實現在養老產業板塊的佈局。而眾安康此前已在深圳簽下總造價為6.78億元的養老工程施工及合作合同。

2015年,綠景控股定增百億從房地產公司直接轉型醫療公司,公司將所募資金用於建設4個實體醫院包括北京兒童醫院集團腫瘤醫院(10億元)、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兒童遺傳病醫院(9.6億元)、通州國際腫瘤醫院(23億元)以及南寧市明安醫院(21億元),1個醫學中心即腫瘤精准醫學中心(19.5億元),2個平臺包括兒童健康管理雲平臺(10.3億元)及醫療健康資料管理平臺(1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綠景已無新地產開發專案,亦無土地儲備,完全轉型醫療。後亦更名為綠景控股,進一步撇清了和地產的關係。

地產業這樣進(zhuan)軍(xing)大健康產業


面對層次豐富的大健康產業,懷揣熱錢的“門外漢”首先看中的,無疑是普通人感受最深,專業人士認為“門檻兒”最高的醫療服務業。 以王健林和許家印為代表的地產業已前赴後繼;馬雲、馬化騰們執掌的互聯網帝國,也吹響了“進攻”的號角~他們是在燒錢?還是終會出奇制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