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鄧時海談 “普洱韻淡薄”的原因

三分原料、七分工藝

好茶葉一定是出自好工藝和好生態!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我們現在說普洱茶存在很多危機, 鄧時海卻認為這種危機主要不是來自市場。

市場炒作、市場囤積都會給普洱茶帶來危機, 但最主要的的危機還是源自於普洱茶本身的問題:普洱茶韻在變淡。

他認為現在市面上很多茶都失去了原來的那種韻, 已經很難找到真正有觀音韻的鐵觀音, 也很難找到真正含有岩韻的岩茶, 就普洱茶來說普洱韻也是越來越淡薄。 雖然他沒有說, 但我想他可能是想說:會不會到某一天, 我們會記不得普洱茶原來的味道了?

他說普洱韻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的因素是茶樹的退化導致原料的退化。

第一個原因是, 好茶的版塊是會移動的, 而他認為這種版塊的移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洱茶樹的品質在慢慢退化。 (有點像山氣轉移, 又有人說其實可能只是人口味的變化)

第二個原因是, 20世紀50年代開始, 古茶樹大量矮化和密植, 韻感也因此下降, 所以現在許多產品以古樹、大樹及山頭為賣點, 其實都是因為其他地方普洱茶樹的韻感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三個原因是, 採摘過度。 農作物是需要休耕、輪耕的,

過去一季, 比如春茶大概只采兩撥, 一般是在清明前後和穀雨過後共兩撥。 現在古樹茶及山頭主義盛行導致採摘過度, 單是春茶可能采到4~6撥, 過度採摘現象使得古茶樹、古茶園沒有得到好的休養生息, 茶樹退化, 進而影響到普洱茶的品質。

此外, 人為的原因也使得人們腦海中對“普洱韻”的記憶慢慢淡了下來。

他說:比如說臺灣的凍頂山, 把凍頂的烏龍曬乾壓成餅, 就很有凍頂山的品味特色, 但是它沒有普洱韻, 就不應該是普洱茶。 假如我們不講究普洱韻的話, 每個山頭做出來的都是那個山頭的特色。 又比如, “在2005、2006年普洱茶熱潮中, 市面上經常會看到很多像在福建用烏龍茶曬青壓成餅的假的普洱茶, 這個是肯定沒有普洱韻的。

PS. 當市面上大量的不純”普洱”盛行時, 當各種山頭文化各自為政時。 如果普洱茶本身又由於各種原因, 導致”普洱韻”又真的越來越淡, 那最後人們真的還會記得普洱茶是什麼味道嗎?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①用腳步行走了各大茶山之間, 以實踐求真知獲得豐富的經驗

②親授茶課百餘場:分享最實用的挑茶技巧、老茶的真假識別、如何看茶泡茶, 最終成為普洱茶的頂尖高手。 線上經驗分享盡在 “喜馬拉雅”

③百年守興昌再傳承人, 專做古六山普洱;拋開故事與情懷, 以專業的態度制茶

④喜馬拉雅專欄:普洱茶經驗之談

瞭解守興昌茶葉請添加茶藝師董董個人號:qczm66

④喜馬拉雅專欄:普洱茶經驗之談

瞭解守興昌茶葉請添加茶藝師董董個人號:qczm6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