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間閑雲野鶴也能創作文學絕響:讀張炎《清平樂》

近來閱讀或與身處窘境心緒黯然有關, 多選抑鬱愁悶之作, 是日夜翻書又停在一位南宋知名詞人張炎作品的頁面上, 就是這首《清平樂·采芳人杳》。

張炎祖籍西秦今陝西省, 住在臨安今杭州, 是一位精通音律的詞家。 張炎是勳貴之後, 前半生居於臨安, 生活優裕, 而宋亡以後則家道中落, 晚年漂泊落拓。 著有《山中白雲詞》, 存詞302首。 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於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 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 其中以“清空”, “騷雅”為主要主張。 由於長期過著流浪生活, 其詞作也多反映無依無靠的苦悶心緒。

這首詞寫春天, 卻不見暖暖春意, 春天裡花草鮮豔, 但不見採摘花草的姑娘, 詞人心情不好, 也無意賞玩春天的景致, “客裡看春多草草, 總被詩愁分了”。

詞的下闋寫燕子, “去年燕子天涯, 今年燕子誰家?”去年的燕子飛到遙遠的南方,

今年的燕子還不知道會飛到哪兒去呢?這裡是借燕子飛去飛來, 暗喻自己流落他鄉, 沒有依靠。

讀古詩詞有一種感覺, 就是許多令人讚歎的佳篇錦章, 大多是落魄乃至潦倒的文人或仕宦寫的, 儘管不無沉悶壓抑, 但流露出來的是真情實感, 因此而感動人心。

最令我感慨的是, 在那樣生計窘迫, 處境艱難, 甚至性命堪虞的情形下, 作者還能夠發揮才華, 思路清晰, 遣詞造句, 留給後人一篇篇傑作, 為華夏文化增輝添彩, 實在令人感佩!

我在想,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並綿延不絕, 有許多賢達名士的功勳, 也有民間閑雲野鶴的貢獻。 過去更多的是對所謂封建士大夫的靡靡之音進行批判, 現在看來許多落魄文人不應劃入此列, 當我們今天鼎力弘揚傳統文化之時, 對一些文化遺產的創造者也應給予應有評價, 更不應忽略他們在內容創作上的巨大成就。

現在閱讀自媒體和官媒之融媒體, 很可以讀到許多精彩篇章, 尤其是一些草根作者, 難得他們在生計沒有完全保障的情況下, 還能守住底線, 恪守本分, 辛勤勞作, 而且時常寫出精彩之作, 較之舊時代的舊文人該作如何評價呢?

附注:本人寫古詩詞閱讀心得分享之類, 只是一個自媒體作者的份內之功, 既不想浪費一個寶貴的發文指標, 不辜負平臺的信任, 也是期盼著能有一天多一點點收益,

別無他求, 更無評先求賞之奢望, 敢請看官讀者也不要多想, 更不要聯想猜想胡思亂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