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習:一種高遠的智慧境界,需要我們時刻領悟!

“境界”二字若要翻譯成外文的話, 勉強可以翻譯成現象, 但是那仍屬於自然界的觀念。 境界就是境界, 只能注解, 很難翻譯。 譬如修道見道的境界,

藥山禪師就講:“雲在青山水在瓶”, 這是很自然的, 天上的雲在飄, 水在瓶裡, 擺在桌上, 一個那麼高遠, 一個那麼淺近, 這就是個境界。

我們的人生隨時有境界。 痛苦的時候想到那些痛苦, 痛苦還沒來的時候, 腦海中隨時出現痛苦的威脅, 這是苦惱的境界。 高興的時候, 又越想越得意。 年紀大的人, 不大喜歡未來, 因為前面的路程太遠了, 沒有力氣走了, 專門回頭想少年時代的事。 有時候自己坐在那裡想起來, 還搖個頭笑一下, 回味那個境界。 這些都屬於境界, 所以境界可以意會, 不可以言傳。

此外, 一個人修道, 或者讀書, 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 像一個學藝術的人, 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 或者畫一張畫, 特別有一種心得, 就是有它的境界。 一個做水泥工的, 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 用水泥一抹, 特別平, 心裡頭特別舒服, 原來這樣砌才好, 這是他做水泥工的境界。 所以, 境界包含一切境界, 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 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 有兩分成就, 就有兩分的不同。 換句話說,

人修持到了一定境界, 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至於我們沒有修道的人, 有什麼境界呢?也有境界, 就是一切眾生所有的苦惱境界。 如古人詩中所講的:“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在愁中即病中”。 所以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 非帝王將相所能為。 ”因為學佛所要求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 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裡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 是道體上產生的, 自然而來的。 因此, 真悟道的人, 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 佛學的名詞叫做無師智, 也叫做自然智。 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 不用老師傳授, 天上地下, 無所不知。 這就是境界般若。

佛學中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 不用老師傳授, 天上地下無所不知, 這就是境界般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