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兒最追捧的三本性啟蒙繪本

Amy 園長有一個有幼稚園, 每個幼兒每天平均會讀五本書, 有些書孩子們愛理不理, 有些卻被翻破了——因為孩子太太太喜歡了。

今天講的是歷屆幼兒最愛的性啟蒙繪本,

Amy園長會告訴你孩子最愛的點在哪裡, 經驗豐富的老師會如何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們。

作為幼稚園的園長, 同時也是孩子的媽媽, 性教育是繞不過去的主題。 我在幼稚園裡也會經常觀察到孩子一些與性有關的表現和現象, 對我們含蓄的東方人來說是比較棘手的, 總是想用一些模模糊糊的說法“糊弄”過去。 但科學的育兒觀迫切要求父母和老師掌握科學的兒童性發展的理念。

幼稚園階段孩子

最喜歡的幾本性啟蒙繪本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一個時機

談談小雞雞

我們幼稚園孔雀班(5-6歲的孩子)最近喜歡的一本書《小雞雞的故事》, 結合具體情景, 跟大家聊聊兒童的一些性心理發展規律。

在多次給孩子們講《小雞雞的故事》的過程中, 我欣慰地感受到孩子們健康的性心理, 孩子們在聽故事過程中坦然而開朗, 並且能非常開心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能看出來家長們在家都進行了不少性教育的內容。

▲ 扉頁

小朋友們第一眼就看出來,

並表述出來“這是一個小雞雞形狀的氣球”。

▲第二頁講男孩和女孩的區別。

“男孩和女孩有什麼不一樣呢?”看看孩子們五花八門的回答:

“男孩穿褲子和衣服, 女孩除了穿褲子, 還會穿裙子。 ”

“男孩喜歡藍色, 女孩喜歡粉色。 ”

“女孩喜歡布娃娃, 男孩愛玩奧特曼。 ”

“女孩紮小辮,

男孩不紮小辮。 ”

……

▲ 女孩和男孩隱私部位的解釋和稱謂。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二個時機

隱私部位的稱謂

這裡就有一個與我們常規認識有區別的地方, 文中說“其實, 女孩兒也有‘小雞雞’, 不過樣子跟男孩兒的有些不一樣。 ”而我們一般是認為“男孩有小雞雞,

女孩沒有小雞雞。 ”

幼稚園的孩子們在讀的時候倒是沒有什麼異議。 不過我們很多老師都覺得哪裡不太對。 不過有些男孩子會覺得“有小雞雞”是以一件特別驕傲、特別有力量的事情, 這樣的說法可以使男孩女孩感覺更平等一些, 所以家長們可以考慮自己孩子具體情況, 決定是否採用。

如果接受這樣的說法, 父母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 可以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都有雞雞, 但他們的形狀不一樣, 男孩的雞雞是長長的, 女孩的雞雞是扁扁的。 所以男孩站著尿尿, 女孩蹲著尿尿, 這樣就不會尿到褲子上了。

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中介紹隱私部位的稱謂時說:孩子之間經常用小雞雞或者牛牛來代替生殖器的稱呼, 因為孩子用陰莖或陰部這樣的詞彙,會令人感到難堪,所以完全可以繼續用這些俗稱和孩子交流。

但美國性教育家黛布拉·哈夫納的《從尿布到約會》一書中則認為:父母應該用“陰莖、陰囊、陰部……”這類科學名詞給孩子介紹身體的部位,不能因為是性器官就用俗稱,這樣還是會給孩子一種特別的暗示和奇怪神秘的異樣感覺。

美國作家蘿莉·伯金坎和史蒂夫·阿特金的《和孩子談談性》一書中也持這樣的觀點。所以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文化,來決定使用什麼樣的稱謂。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三個時機

保護隱私部位

4歲前和4歲後引導孩子認識隱私的語言和方式不同。4歲之前可以坦然地讓孩子看爸爸媽媽的身體,滿足孩子對大人裸體身體的好奇心。

“這是你的隱私部位,不能給別人看,如果有人摸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告訴爸爸和媽媽。”這樣的語言對4歲前的孩子來說就足夠了。

4歲之後我們可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讓孩子學習尊重他人身體,保護自己的隱私,幫助孩子建立身體界限。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四個時機

隱私部位自己洗

5歲以上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清洗內褲和隱私部位的 。講上面這一頁時,我提問“是誰幫你洗你的‘私密部位’的呢?”,很遺憾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幫著洗的,只有四個小朋友舉手說有時候會自己洗。

讓孩子清洗自己的生殖器是個很不錯的性教育機會。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向孩子介紹:除了大夫、護士和爸爸媽媽由於健康原因可以觸摸孩子的生殖器外,沒有其他人可以摸。不僅不能讓別人看或摸自己的私密部位,去摸別人的私密部位也是很不禮貌的。

在看到這一頁的時候,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說自己的內褲是大人給洗的,這其實是錯過了一個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情的很好的機會。作為成人,我們要大膽放手給孩子創造機會。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五個時機

和爸媽一起洗澡

當我們發現孩子對別人身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時,會及時和孩子的家長溝通孩子瞭解這方面的需求,請讓家長在家裡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

看到這幅圖,我們大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尷尬,其實孩子真的不像我們像那麼多,尤其是在孩子四歲前看過父母洗澡的孩子,看到這幅圖更是反應平淡。

洗浴時間是絕佳的性教育時機,無論是不同性別的孩子一起洗澡,還是孩子和父母一起洗澡,什麼時候分開洗的一個原則:在一起洗澡的時候是舒服和放鬆的,還是有點不自在,或者孩子之間會,如果感到不自在,那就表示應該分開了。

在講到這一頁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看過爸爸媽媽洗澡嗎?”所有的小朋友都舉手說看過爸爸媽媽洗澡。

但以前在另一個幼稚園講這個故事時,孩子的反應有所不同,看過爸爸媽媽裸體的孩子看到這一頁反應非常平常。沒有看過的小朋友雖然並沒有明確的反應,但能看出來他的驚訝和好奇。繪本故事安排這一頁是很有其意義的。

當孩子兩三歲時,會對他人的身體很感興趣,有看他人身體的好奇心。他會有看父母洗澡、看父母上洗手間、與同伴一起尿尿、看同伴的身體等行為,這些都不是孩子無聊或胡鬧的行為,而是表明孩子進入瞭解自己和他人身體的敏感期了。

順應孩子發展的做法是:

爸爸或者媽媽自然地和孩子一起洗幾次澡;

滿足孩子看爸爸或媽媽上洗手間和洗澡的欲望;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這方面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時孩子知道自己對身體的探索,是和認識自己身體其他部位那樣正常的事情,孩子的興趣會慢慢轉移到其他方面,孩子對身體探索期順利度過,而且孩子對裸體的認識越早獲得越好。

在我們幼稚園,5歲以後的衛生間是被割開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了建立身體界限和保護隱私的階段。但在這之前是男女共用的,孩子可以觀察異性小便的姿勢,可以隨意看到異性身體與自己的不同,對於4歲以前的孩子來說,正好滿足孩子對異性身體的好奇。

阻止孩子發展的做法是:

用“流氓”“下流”“不正經”等語言責駡或取笑孩子;

躲躲閃閃,阻止孩子看自己洗澡或上廁所。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對身體的探索欲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被壓抑,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就會出現停滯不前,表現為這個行為期延長,興趣持續不發生轉移。孩子想看父母洗澡的欲望反而更加強烈。

有的孩子會把這種欲望壓制下來,一直到青春期後,被壓制的欲望重新爆發。

更嚴重的,如果一個孩子對成年人裸體的好奇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就為成年後的性心理異常留下了空間。性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瞭解身體的欲望被嚴重壓制,成年後比較容易成為暴露癖或偷窺癖。

錯過了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如果在4-10歲之間孩子仍然表現出對別人身體的欲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彌補之前的發展缺失。

在父母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給孩子一兩次看父母身體的機會,並且能夠坦然平靜地回答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和父母的身體不一樣時提出的問題。

當然了,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這方面的需求,不必特意勉強讓孩子看。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六個時機

媽媽的乳房

《乳房的故事》這本書通過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為什麼媽媽的乳房和寶寶的不一樣,為什麼小的時候要吃媽媽的奶,小的時候吃的奶是怎麼產生的……當孩子通過這種坦然的方式,瞭解了乳房的知識,並且滿足了好奇心後,孩子的興趣就會轉移到別的方面。

有的孩子三四歲以後還可能將媽媽的乳房作為自己的安慰物,遇到挫折後就會試圖撫摸媽媽的乳房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如果在公眾場合,一定會使媽媽非常尷尬,但是切不可氣急敗壞地批評孩子,只要溫和地阻止,並引導孩子通過語言表達等方式來緩解焦慮,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七個時機

我是從哪裡來的

我想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被孩子問過“我是從哪裡來的?”,有的家長會用“垃圾桶撿來的”“手機充話費送的”“等你大了再告訴你”等這樣的方式來回答,這不僅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還會給孩子很多錯誤的資訊。一般這樣的問題的原則為:

有問必答,答案簡單直接,孩子能夠明白意思就好。

如果孩子不繼續追問,父母就不要繼續講解更深的知識。

不要用“做愛”“嘿呦”等成人詞語來講解精子進入媽媽體內的過程。

例如,三四歲的孩子問的時候,媽媽說寶寶是在媽媽身體內一個叫子宮的地方生長的。孩子可能會繼續問“子宮是什麼”,那麼媽媽的回答是:它是女人身體裡一個特殊的地方,就在女人的肚子裡面。只有女人有子宮,所以只有女人才能生小孩。

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問:寶寶是怎麼進到子宮裡去的。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愛了,媽媽身體裡有個卵細胞,爸爸身體裡有很多精子細胞。當卵細胞和精子細胞結合在一起時,就開始有了寶寶。

下面這三個關於“我從哪裡來”的繪本,也是我們幼稚園小朋友特別喜歡的,經常會要求老師給講講。

《我從哪裡來》

這是《我的第一套身體書》中的一本,和《小威向前沖》不同的是,故事開始就講述了爸爸媽媽的相愛,之後出現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後來受精卵在媽媽的子宮裡慢慢長大,最後誕生了現在的“你”,也是一本幫助孩子理解“我從哪裡來”的性啟蒙繪本。

《媽媽下了一個蛋》

作者芭貝·柯爾以幽默搞笑誇張著稱,這本書也體現了作者這一風格,孩子們一邊聽也會一邊哈哈大笑,故事開始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用糖和香料還有其他美好的東西一起做出來的”“是用鼻涕蟲、蝸牛和小狗的尾巴一起做出來的”“是恐龍快遞過來的”“有時候在石頭底下也能發現寶寶”“牙膏管裡擠出來的”……,後來筆鋒一轉,說前面都是開玩笑的,然後爸爸用畫畫的方式告訴大家“你”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小威向前沖》

小威是3億個精子中的一個,故事通過幽默的敘述手法和畫面,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思維講述了精子和卵子是怎麼結合,最後誕生出一個小小的生命的,同時也讓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小威,就是那個游泳冠軍。

通過學習和思考

更清晰地認識孩子的行為

除了和孩子共讀這些繪本故事,家長自己還可以閱讀《善解童貞》《從尿布到約會》《和孩子談談性》等這些關於兒童性發展的書籍。這樣就會對孩子的性方面的表現有更清晰的認識。

以前我在一個幼稚園任園長期間,有個三歲多的小男孩,經常悄悄在被子裡摩擦生殖器。也有幾位家長反映這個孩子在公共場合反復摸弄生殖器。

遇到這種情況的大原則: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教會孩子保護生殖器,讓孩子注意衛生,並且不可以在公共場所這樣做。

孩子摸“小雞雞”,並且感到了舒適、快樂,這和我們說的“性快感”是不同的。孩子的這一行為預示著孩子性意識的萌發,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行為會自然消失。

當孩子開始探究他們的身體時,對他們來說,觸摸和發現生殖器,就像觸摸和發現手指、腳趾和肚子一樣自然,是正常的對身體的探索行為。

家長可以溫和告訴孩子,那是解小便的“小雞雞”,摸來摸去弄髒了就會生病,要愛清潔,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它。也可以溫柔地摸摸他的胳膊、後背,這種肌膚接觸也能有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公共場合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切忌罵孩子“流氓”“下流”,用粗暴的方式去制止。這種方式只能引起孩子的罪惡感和對自己的厭惡感,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隱患。

你可以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寶貝,摸雞雞的行為是自己的秘密行為,不可以給他人看到,不可以在公共場所摸,你可以到自己的房間或者其他沒人看到的地方摸。

誰也不能代替父母思考

自家孩子的性教育

美國性知識與教育委員會(SIECUS)——認為性教育包括個人的性常識,性觀念,性態度,性價值取向和性行為。

換句話說,性知識不僅僅取決於人的身體和情感,它還取決於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家族歷史、教育狀況、人生經歷以及宗教信仰。

這樣對應到和孩子有關的性教育和引導,也包括不同方面的內容,可以是男孩和女孩身體結構的認知和不同、可以是怎麼生寶寶這件事,可以是成年人用身體表達愛情的方式,也可以是如何界定拒絕別人不禮貌或侵犯的行為,保護自己。

有趣的是,給孩子什麼樣的性知識和性態度、性價值觀,不同國家的專家給父母的性教育書籍中,觀點、方法和細節都不太一樣。這說明性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文化,是需要和本國本地,和你的家庭文化結合起來的教育。

我覺得這種結合和選擇應該由父母親來決定。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性價值觀念和文化,與孩子分享是父母的權利也是責任。

我給家長的建議是:除了學習科學的性知識、瞭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這些知識的不同需求,掌握給孩子講性知識的方式和方法。還應該思考自己對於性的認識和態度,總結出自己的性價值觀,並考慮怎樣和孩子聊這個話題。父母自己思考的這個過程是任何書籍都不能代替的。

在對孩子的性教育這個問題上,還真不是給父母們提供一堆乾貨,就可以照本宣科給孩子講的。我認為也沒有某個繪本、教材就可以提供標準答案,供父母們隨時使用。

希望大家明確一個共識,性教育的答案不是唯一正確的,也沒有非黑即白的對錯。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父母:給孩子性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進行不斷深入的過程。

___END___

作者簡介

艾米園長(童書媽媽簽約作家):盧保英,天使家園兒童之家園長。長春師範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北師大學前教育碩士,多年從事中美兩國兒童品格教育研究,國內首套系統兒童品格教材編寫者,每天最開心的事情是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童書媽媽讀書會成員。

童書媽媽出品,由童書媽媽舒雯編輯。

童書媽媽:熱愛新觀念,懂得新方法。百萬新生代家庭信任的家教參考。通過童書媽媽分享好東西,敬請聯繫:ts-mama@qq.com

因為孩子用陰莖或陰部這樣的詞彙,會令人感到難堪,所以完全可以繼續用這些俗稱和孩子交流。

但美國性教育家黛布拉·哈夫納的《從尿布到約會》一書中則認為:父母應該用“陰莖、陰囊、陰部……”這類科學名詞給孩子介紹身體的部位,不能因為是性器官就用俗稱,這樣還是會給孩子一種特別的暗示和奇怪神秘的異樣感覺。

美國作家蘿莉·伯金坎和史蒂夫·阿特金的《和孩子談談性》一書中也持這樣的觀點。所以家長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文化,來決定使用什麼樣的稱謂。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三個時機

保護隱私部位

4歲前和4歲後引導孩子認識隱私的語言和方式不同。4歲之前可以坦然地讓孩子看爸爸媽媽的身體,滿足孩子對大人裸體身體的好奇心。

“這是你的隱私部位,不能給別人看,如果有人摸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告訴爸爸和媽媽。”這樣的語言對4歲前的孩子來說就足夠了。

4歲之後我們可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讓孩子學習尊重他人身體,保護自己的隱私,幫助孩子建立身體界限。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四個時機

隱私部位自己洗

5歲以上的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清洗內褲和隱私部位的 。講上面這一頁時,我提問“是誰幫你洗你的‘私密部位’的呢?”,很遺憾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爸爸媽媽幫著洗的,只有四個小朋友舉手說有時候會自己洗。

讓孩子清洗自己的生殖器是個很不錯的性教育機會。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向孩子介紹:除了大夫、護士和爸爸媽媽由於健康原因可以觸摸孩子的生殖器外,沒有其他人可以摸。不僅不能讓別人看或摸自己的私密部位,去摸別人的私密部位也是很不禮貌的。

在看到這一頁的時候,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說自己的內褲是大人給洗的,這其實是錯過了一個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情的很好的機會。作為成人,我們要大膽放手給孩子創造機會。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五個時機

和爸媽一起洗澡

當我們發現孩子對別人身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時,會及時和孩子的家長溝通孩子瞭解這方面的需求,請讓家長在家裡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

看到這幅圖,我們大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尷尬,其實孩子真的不像我們像那麼多,尤其是在孩子四歲前看過父母洗澡的孩子,看到這幅圖更是反應平淡。

洗浴時間是絕佳的性教育時機,無論是不同性別的孩子一起洗澡,還是孩子和父母一起洗澡,什麼時候分開洗的一個原則:在一起洗澡的時候是舒服和放鬆的,還是有點不自在,或者孩子之間會,如果感到不自在,那就表示應該分開了。

在講到這一頁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看過爸爸媽媽洗澡嗎?”所有的小朋友都舉手說看過爸爸媽媽洗澡。

但以前在另一個幼稚園講這個故事時,孩子的反應有所不同,看過爸爸媽媽裸體的孩子看到這一頁反應非常平常。沒有看過的小朋友雖然並沒有明確的反應,但能看出來他的驚訝和好奇。繪本故事安排這一頁是很有其意義的。

當孩子兩三歲時,會對他人的身體很感興趣,有看他人身體的好奇心。他會有看父母洗澡、看父母上洗手間、與同伴一起尿尿、看同伴的身體等行為,這些都不是孩子無聊或胡鬧的行為,而是表明孩子進入瞭解自己和他人身體的敏感期了。

順應孩子發展的做法是:

爸爸或者媽媽自然地和孩子一起洗幾次澡;

滿足孩子看爸爸或媽媽上洗手間和洗澡的欲望;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這方面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時孩子知道自己對身體的探索,是和認識自己身體其他部位那樣正常的事情,孩子的興趣會慢慢轉移到其他方面,孩子對身體探索期順利度過,而且孩子對裸體的認識越早獲得越好。

在我們幼稚園,5歲以後的衛生間是被割開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了建立身體界限和保護隱私的階段。但在這之前是男女共用的,孩子可以觀察異性小便的姿勢,可以隨意看到異性身體與自己的不同,對於4歲以前的孩子來說,正好滿足孩子對異性身體的好奇。

阻止孩子發展的做法是:

用“流氓”“下流”“不正經”等語言責駡或取笑孩子;

躲躲閃閃,阻止孩子看自己洗澡或上廁所。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對身體的探索欲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被壓抑,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就會出現停滯不前,表現為這個行為期延長,興趣持續不發生轉移。孩子想看父母洗澡的欲望反而更加強烈。

有的孩子會把這種欲望壓制下來,一直到青春期後,被壓制的欲望重新爆發。

更嚴重的,如果一個孩子對成年人裸體的好奇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就為成年後的性心理異常留下了空間。性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瞭解身體的欲望被嚴重壓制,成年後比較容易成為暴露癖或偷窺癖。

錯過了孩子的這個敏感期,如果在4-10歲之間孩子仍然表現出對別人身體的欲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彌補之前的發展缺失。

在父母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給孩子一兩次看父母身體的機會,並且能夠坦然平靜地回答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和父母的身體不一樣時提出的問題。

當然了,如果孩子沒有提出這方面的需求,不必特意勉強讓孩子看。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六個時機

媽媽的乳房

《乳房的故事》這本書通過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為什麼媽媽的乳房和寶寶的不一樣,為什麼小的時候要吃媽媽的奶,小的時候吃的奶是怎麼產生的……當孩子通過這種坦然的方式,瞭解了乳房的知識,並且滿足了好奇心後,孩子的興趣就會轉移到別的方面。

有的孩子三四歲以後還可能將媽媽的乳房作為自己的安慰物,遇到挫折後就會試圖撫摸媽媽的乳房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如果在公眾場合,一定會使媽媽非常尷尬,但是切不可氣急敗壞地批評孩子,只要溫和地阻止,並引導孩子通過語言表達等方式來緩解焦慮,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給孩子性啟蒙的第七個時機

我是從哪裡來的

我想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應該被孩子問過“我是從哪裡來的?”,有的家長會用“垃圾桶撿來的”“手機充話費送的”“等你大了再告訴你”等這樣的方式來回答,這不僅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還會給孩子很多錯誤的資訊。一般這樣的問題的原則為:

有問必答,答案簡單直接,孩子能夠明白意思就好。

如果孩子不繼續追問,父母就不要繼續講解更深的知識。

不要用“做愛”“嘿呦”等成人詞語來講解精子進入媽媽體內的過程。

例如,三四歲的孩子問的時候,媽媽說寶寶是在媽媽身體內一個叫子宮的地方生長的。孩子可能會繼續問“子宮是什麼”,那麼媽媽的回答是:它是女人身體裡一個特殊的地方,就在女人的肚子裡面。只有女人有子宮,所以只有女人才能生小孩。

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問:寶寶是怎麼進到子宮裡去的。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相愛了,媽媽身體裡有個卵細胞,爸爸身體裡有很多精子細胞。當卵細胞和精子細胞結合在一起時,就開始有了寶寶。

下面這三個關於“我從哪裡來”的繪本,也是我們幼稚園小朋友特別喜歡的,經常會要求老師給講講。

《我從哪裡來》

這是《我的第一套身體書》中的一本,和《小威向前沖》不同的是,故事開始就講述了爸爸媽媽的相愛,之後出現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後來受精卵在媽媽的子宮裡慢慢長大,最後誕生了現在的“你”,也是一本幫助孩子理解“我從哪裡來”的性啟蒙繪本。

《媽媽下了一個蛋》

作者芭貝·柯爾以幽默搞笑誇張著稱,這本書也體現了作者這一風格,孩子們一邊聽也會一邊哈哈大笑,故事開始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用糖和香料還有其他美好的東西一起做出來的”“是用鼻涕蟲、蝸牛和小狗的尾巴一起做出來的”“是恐龍快遞過來的”“有時候在石頭底下也能發現寶寶”“牙膏管裡擠出來的”……,後來筆鋒一轉,說前面都是開玩笑的,然後爸爸用畫畫的方式告訴大家“你”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小威向前沖》

小威是3億個精子中的一個,故事通過幽默的敘述手法和畫面,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思維講述了精子和卵子是怎麼結合,最後誕生出一個小小的生命的,同時也讓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小威,就是那個游泳冠軍。

通過學習和思考

更清晰地認識孩子的行為

除了和孩子共讀這些繪本故事,家長自己還可以閱讀《善解童貞》《從尿布到約會》《和孩子談談性》等這些關於兒童性發展的書籍。這樣就會對孩子的性方面的表現有更清晰的認識。

以前我在一個幼稚園任園長期間,有個三歲多的小男孩,經常悄悄在被子裡摩擦生殖器。也有幾位家長反映這個孩子在公共場合反復摸弄生殖器。

遇到這種情況的大原則: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教會孩子保護生殖器,讓孩子注意衛生,並且不可以在公共場所這樣做。

孩子摸“小雞雞”,並且感到了舒適、快樂,這和我們說的“性快感”是不同的。孩子的這一行為預示著孩子性意識的萌發,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行為會自然消失。

當孩子開始探究他們的身體時,對他們來說,觸摸和發現生殖器,就像觸摸和發現手指、腳趾和肚子一樣自然,是正常的對身體的探索行為。

家長可以溫和告訴孩子,那是解小便的“小雞雞”,摸來摸去弄髒了就會生病,要愛清潔,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它。也可以溫柔地摸摸他的胳膊、後背,這種肌膚接觸也能有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公共場合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切忌罵孩子“流氓”“下流”,用粗暴的方式去制止。這種方式只能引起孩子的罪惡感和對自己的厭惡感,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隱患。

你可以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寶貝,摸雞雞的行為是自己的秘密行為,不可以給他人看到,不可以在公共場所摸,你可以到自己的房間或者其他沒人看到的地方摸。

誰也不能代替父母思考

自家孩子的性教育

美國性知識與教育委員會(SIECUS)——認為性教育包括個人的性常識,性觀念,性態度,性價值取向和性行為。

換句話說,性知識不僅僅取決於人的身體和情感,它還取決於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家族歷史、教育狀況、人生經歷以及宗教信仰。

這樣對應到和孩子有關的性教育和引導,也包括不同方面的內容,可以是男孩和女孩身體結構的認知和不同、可以是怎麼生寶寶這件事,可以是成年人用身體表達愛情的方式,也可以是如何界定拒絕別人不禮貌或侵犯的行為,保護自己。

有趣的是,給孩子什麼樣的性知識和性態度、性價值觀,不同國家的專家給父母的性教育書籍中,觀點、方法和細節都不太一樣。這說明性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文化,是需要和本國本地,和你的家庭文化結合起來的教育。

我覺得這種結合和選擇應該由父母親來決定。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性價值觀念和文化,與孩子分享是父母的權利也是責任。

我給家長的建議是:除了學習科學的性知識、瞭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這些知識的不同需求,掌握給孩子講性知識的方式和方法。還應該思考自己對於性的認識和態度,總結出自己的性價值觀,並考慮怎樣和孩子聊這個話題。父母自己思考的這個過程是任何書籍都不能代替的。

在對孩子的性教育這個問題上,還真不是給父母們提供一堆乾貨,就可以照本宣科給孩子講的。我認為也沒有某個繪本、教材就可以提供標準答案,供父母們隨時使用。

希望大家明確一個共識,性教育的答案不是唯一正確的,也沒有非黑即白的對錯。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父母:給孩子性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進行不斷深入的過程。

___END___

作者簡介

艾米園長(童書媽媽簽約作家):盧保英,天使家園兒童之家園長。長春師範大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北師大學前教育碩士,多年從事中美兩國兒童品格教育研究,國內首套系統兒童品格教材編寫者,每天最開心的事情是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童書媽媽讀書會成員。

童書媽媽出品,由童書媽媽舒雯編輯。

童書媽媽:熱愛新觀念,懂得新方法。百萬新生代家庭信任的家教參考。通過童書媽媽分享好東西,敬請聯繫:ts-mama@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