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動力穀:澎湃動力叩開全球“智造”大門

匠心創新 株洲高新區撬動中國製造動力引擎

本報記者 王曉紅孫潔 易湘峰

思科、雅虎、穀歌、英特爾、eBay、仙童、特斯拉、Facebook……矽谷成長為世界最成功的創新中心,

其偉大之處在于不斷創造和孕育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 其神奇之處在於不斷彙聚世界各地的人才、技術和資本, 歷經歲月變遷而始終屹立於世界科技浪潮的前沿。 矽谷的創新覆蓋了很多領域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彭建武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株洲軌道交通產業、航空產業、汽車產業發達, 領先全球。 其動力產業規模大, 企業創新能力強, 科技創新成果多, 產業基礎堅實。 株洲完全具備打造中國動力穀的潛質。 ”

他建議, 在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總體佈局下, 把株洲·中國動力谷作為湖南動力產業聚集區的核心區域, 構建 “1+3+5+X”的總體發展格局, 按照“3+3+1”的產業體系建設推進。

彭建武介紹說,

在“1+3+5+X”的總體發展格局中, 一中心即中國動力谷創新創業中心;三城即軌道交通城、航空城、新能源汽車城;五區即金山工業集中區、醴陵經開區、淥口經開區、雲龍示範區、服務業集聚區;X園即電子資訊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實施這一戰略, 把株洲打造成中國動力穀而不是在株洲打造一個中國動力穀。

株洲作為老工業基地, 在強調綠色發展的今天, 正努力將高能耗重污染的重化工企業轉型升級, 而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動力產業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到2015年年底, 動力產業總產值接近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 2016年上半年, 航空和汽車產業增速分別達到了37.8%、27.8%, 動力產業已成為引領株洲轉型升級發展最具活力、最有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是株洲發展的強勁引擎。

矽谷奇跡的實質在於它根據本地“水土”培育出了能讓企業競相成長成為參天大樹的類似熱帶雨林的特殊“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系統是技術、人才和資本等有利於創新與創業的諸多要素的有機整體, 並且包含四大構成:一是以科研力量雄厚的斯坦福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託, 在龍頭企業領軍下的組織結構開放的中小企業群;二是鼓勵企業之間、企業與周邊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人才市場化自由流動機制以及吸納世界各地優秀人才的人才流動聚集機制;三是風險投資、金融保險、法律會計、諮詢會展、廣告公關和獵頭公司等現代服務業三產公司組成的完善的服務體系和充沛的風險資本;四是濃厚的“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熱衷創業”的文化氛圍。

要形成這樣包含上述四大構成的特殊“生態系統”, 只有在株洲全域才具備形成的空間和資源條件。

動力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機遇來臨。 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已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層面, 株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0個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名單。 全國首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花落株洲。 工信部公示的首批智慧製造專項, 湖南4個入選專案全部來自株洲。 湖南省人民政府頒佈的《關於支持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湖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剛剛入圍參與兩項航空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研發,

這在民營小公司裡還是很罕見的。

西迪公司成立之初, 也曾把初期的產品帶給國外客戶試用, 但由於材料和技術不過關, 裝上設備一啟動, 當場報廢了。 深受刺激的西迪公司董事長徐躍華當時就暗下決心, 一定要在創新研發上下血本, 攻克硬質合金這道難關。 成立十年來, 西迪的所有股東從未分過紅, 但每年都把銷售收入的10%用於培養高級工匠和創新研發。 僅從去年到現在, 西迪公司這方面的投入就超過了3000萬元。 人才和創新的持續投入, 令核心技術不斷升級。 正是依靠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 西迪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 更是在不斷地創新研發中,培養出了100多位以80後為主的高級工匠,他們已經成為西迪的中堅力量。

株洲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硬質合金產業基地,一大批相關企業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株洲硬質合金集團年產硬質合金5000噸,產量居全球第一;金洲公司成為世界第二大微型鑽頭生產企業。100多家相關企業年產硬質合金近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7%,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4.5%,年銷售收入近100億元。

株洲鑽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產研銷於一體的硬質合金切削刀具綜合供應商,十餘年來致力於技術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研發專利372項,授權專利251項,其中多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株洲麥格米特電氣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強產品研發,R&D研發人員在員工總數中占比達30%,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占銷售收入的10%以上;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通訊及電力系統核心電源、智慧家電類核心部件、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等,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2016年實現產值7.5億元以上。

近日,株洲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新區是一個產業特色明顯、創新體系完善、發展趨勢看好的開發區。打造株洲·中國動力穀,新區是主陣地、主戰場,在產業上,集聚了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擁有企業400多家,總產值超過1300億元;在創新能力上,企業自主研發帶動效果凸顯,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作用強勁,創新體系建設加速孵化鏈條;在市場前景上,借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三大動力產業市場都具備了萬億元級潛力。”

2017年2月初,湖南省省長許達哲調研中國動力穀的發展情況時指出,要發揮好園區資源聚集的作用,一定要重視園區的特色發展,通過建設園區,讓創新要素、工業資源向園區聚集,推動產業鏈形成,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要把園區打造成創新高地,牢牢抓好創新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搶抓建設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 《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重大戰略機遇,努力打造軍民融合的產業示範區,打造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把園區打造成為對外開放合作的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拓展國內外市場,讓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中高端企業、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增強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活力四射:實現從“製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本報記者 王曉紅

工業是株洲的主要屬性,製造業是株洲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中車時代電動作為一家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過萬的企業,更是佔據該市場近10%的份額。國家2015智慧製造專案專項中,中車時代電動成為入選的94家公司(研究機構)中,唯一一家專業研發製造新能源客車的企業。

2016年,中車時代電動深入推進智慧製造專案,以“兩化”(工業化+資訊化)融合為主攻方向,探索精益與資訊化、大資料、智慧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電動汽車公司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水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目前,中車時代電動已申請的專利共219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21項,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7項。

當前,近1萬台新能源客車在全國20多個省市運行。湖南株洲更是因此成為國內赫赫有名的“電動公交之城”。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巴西世界盃、男籃亞錦賽等活動都能見到中車時代電動新能源汽車的身影。

“高鐵外交”已然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火車頭。

2014年7月4日,李克強總理到訪原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注:由於2015年6月1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正式註冊合併為中國中車,現名稱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深情寄語:“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

2016年9月1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印度前夕的先導經貿活動中,中車株機公司與印度最大港口城市新孟買簽署了3億元地鐵車輛和維修保養服務合同。

2016年12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習近平總書記、南非總統祖馬的共同見證下,中車株機公司與南非Transnet公司簽署了軌道交通裝備合作協定備忘錄。

目前,公司總資產242億元,在國內外設有20餘家子公司,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公司技術主要是整車製造與維護技術。全國所有電力機車的造修技術均源自公司。通過產業分離、援建、聯合研製、技術平移等方式,帶動一批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建立與發展,總產值近1000億元。

2016年12月24日,湖南長城電腦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長城”)自主可控電腦整機下線暨中國電子與株洲市政府“智慧株洲”建設合作啟動大會在株洲召開。湖南長城是中國電子佈局的自主可控產業鏈中主要的硬體生產基地,核心任務就是打造國產化的自主可控電腦整機智能製造生產基地。此次下線的自主可控電腦,性能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國外品牌電腦。三年內,湖南長城將形成年產50萬台整機、年銷售收入20億元的規模,最終達到年產200萬台、年銷售收入70億元的目標。

更是在不斷地創新研發中,培養出了100多位以80後為主的高級工匠,他們已經成為西迪的中堅力量。

株洲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硬質合金產業基地,一大批相關企業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株洲硬質合金集團年產硬質合金5000噸,產量居全球第一;金洲公司成為世界第二大微型鑽頭生產企業。100多家相關企業年產硬質合金近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7%,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4.5%,年銷售收入近100億元。

株洲鑽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產研銷於一體的硬質合金切削刀具綜合供應商,十餘年來致力於技術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研發專利372項,授權專利251項,其中多項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株洲麥格米特電氣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強產品研發,R&D研發人員在員工總數中占比達30%,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占銷售收入的10%以上;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通訊及電力系統核心電源、智慧家電類核心部件、工業自動化核心部件等,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競爭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2016年實現產值7.5億元以上。

近日,株洲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新區是一個產業特色明顯、創新體系完善、發展趨勢看好的開發區。打造株洲·中國動力穀,新區是主陣地、主戰場,在產業上,集聚了軌道交通、航空、汽車三大動力產業,擁有企業400多家,總產值超過1300億元;在創新能力上,企業自主研發帶動效果凸顯,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作用強勁,創新體系建設加速孵化鏈條;在市場前景上,借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三大動力產業市場都具備了萬億元級潛力。”

2017年2月初,湖南省省長許達哲調研中國動力穀的發展情況時指出,要發揮好園區資源聚集的作用,一定要重視園區的特色發展,通過建設園區,讓創新要素、工業資源向園區聚集,推動產業鏈形成,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要把園區打造成創新高地,牢牢抓好創新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搶抓建設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 《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重大戰略機遇,努力打造軍民融合的產業示範區,打造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把園區打造成為對外開放合作的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拓展國內外市場,讓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中高端企業、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增強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活力四射:實現從“製造”向“智造”的新突破

本報記者 王曉紅

工業是株洲的主要屬性,製造業是株洲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中車時代電動作為一家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過萬的企業,更是佔據該市場近10%的份額。國家2015智慧製造專案專項中,中車時代電動成為入選的94家公司(研究機構)中,唯一一家專業研發製造新能源客車的企業。

2016年,中車時代電動深入推進智慧製造專案,以“兩化”(工業化+資訊化)融合為主攻方向,探索精益與資訊化、大資料、智慧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電動汽車公司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水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目前,中車時代電動已申請的專利共219項,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21項,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7項。

當前,近1萬台新能源客車在全國20多個省市運行。湖南株洲更是因此成為國內赫赫有名的“電動公交之城”。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巴西世界盃、男籃亞錦賽等活動都能見到中車時代電動新能源汽車的身影。

“高鐵外交”已然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火車頭。

2014年7月4日,李克強總理到訪原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注:由於2015年6月1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正式註冊合併為中國中車,現名稱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深情寄語:“中國裝備走出去,你們的機車車輛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訪都要推銷你們的產品。”

2016年9月10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印度前夕的先導經貿活動中,中車株機公司與印度最大港口城市新孟買簽署了3億元地鐵車輛和維修保養服務合同。

2016年12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習近平總書記、南非總統祖馬的共同見證下,中車株機公司與南非Transnet公司簽署了軌道交通裝備合作協定備忘錄。

目前,公司總資產242億元,在國內外設有20餘家子公司,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公司技術主要是整車製造與維護技術。全國所有電力機車的造修技術均源自公司。通過產業分離、援建、聯合研製、技術平移等方式,帶動一批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建立與發展,總產值近1000億元。

2016年12月24日,湖南長城電腦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長城”)自主可控電腦整機下線暨中國電子與株洲市政府“智慧株洲”建設合作啟動大會在株洲召開。湖南長城是中國電子佈局的自主可控產業鏈中主要的硬體生產基地,核心任務就是打造國產化的自主可控電腦整機智能製造生產基地。此次下線的自主可控電腦,性能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國外品牌電腦。三年內,湖南長城將形成年產50萬台整機、年銷售收入20億元的規模,最終達到年產200萬台、年銷售收入70億元的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