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脫實向虛”到“虛實共舞”

學者觀察

白彥鋒

一段時間以來, 實體經濟發展“脫實向虛”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擔憂。 大家通常認為, 實體經濟既創造價值又生產物質產品, 而虛擬經濟只創造價值卻沒有生產出相應的物質產品, 實際上是“以錢生錢、資金空轉”。 我們確實看到很多這樣的案例。 石化企業最大的贏利點不再是主業油品的銷售, 而是以提供打折優惠為“誘餌”鼓勵消費者辦理預付卡, 再將預付卡中的預付款進行理財。 類似的盈利模式還出現在公交卡、美髮卡、通信卡和共用單車等很多行業。 所謂的加油、共用單車、公交、美髮、通信,

不過是虛擬經濟介入實體經濟的“切入點”, 無孔而不入。 這樣一來, 經濟的金融化、網路化、虛擬化特徵變得愈發明顯, 甚至如火如荼。 就宏觀層面的產業結構上來看, 我國目前已經完成了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產業結構變遷。 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比重(46.1%)超過第二產業 (43.9%);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更是超過50%, 達到50.5%。

然而, 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似乎也大可不必。 虛擬經濟不是洪水猛獸, 因勢利導, 虛擬經濟對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有裨益, 甚至標誌著社會經濟和生產力水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更高階段, 人類逐漸從重複繁重的低級勞動中解脫出來。 恰似第二產業發展起來之後, 人類從農業經濟中解脫出來,

不再為溫飽問題犯愁。 現在, 隨著服務貿易的不斷發展, 虛擬經濟正在改造傳統的第二產業製造業的發展結構。 大量的社會資本聚集在一起發展成為風險投資, 進入到美國能源行業, 促成了美國的“葉岩氣革命”, 使美國經濟擺脫了數十年來對中東等海外原油市場的依賴。 同時, 廉價能源還大大降低了製造業的成本, 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 使其所謂的“製造業回歸”不再是空談。 類似地, 我國自行車製造行業一度一蹶不振, 但是隨著共用單車行業的發展, 傳統自行車製造企業訂單接到“手軟”。 同時, 交通領域“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也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這些都說明虛擬經濟不完全是“野蠻人”的代名詞,
他們也有集合社會資本、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由此看來, 社會經濟發展虛擬化、金融化、網路化的態勢已經不可逆轉。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不應該手足無措、一味懷古, 而是應該擁抱新的經濟業態。 當然, 新經濟業態對舊的經濟業態確實有“摧枯拉朽”的破壞效應, 產業革命就是要顛覆舊的經濟業態, 破舊革新。 政府部門要確保產業升級的順利發展, 做到社會政策要托底。 同時, 新經濟業態作為新生事物, 也對監管部門和國家宏觀調控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刻舟求劍, 而要與時俱進、與勢俱進。 對於虛擬經濟的發展, 堵莫如疏, 要因勢利導、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虛實共舞”。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