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機構“攻防”可轉債市場

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實施以來, 上市公司可轉債(愛基,淨值,資訊)發行開始活躍,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佈發行可轉債方案, 此前獲批的可轉債專案也加速落地。 在政策支持下, 未來一段時間, 預計上市公司可轉債市場將保持活躍狀態。 目前, 不少機構正在積極佈局可轉債市場。 機構人士認為, 當期可轉債迎來供給端衝擊, 也在經歷價值重估的過程, 在可轉債市場上, 機構將是攻防兼備, 伺機抓取機會。

轉債市場沐春風

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的變化吹皺可轉債市場一池春水。 日前, 光大銀行(601818,買入)、駱駝股份(601311,買入)發行可轉債獲批並快速落地發行,

讓市場感歎政策放行之下, 可轉債市場出現供給端變化。 而近期又有東方財富(300059,買入)、江陰銀行(002807,買入)、嘉奧環保和大洋電機(002249,買入)等公司推出發行可轉債預案, 此前一直困擾可轉債市場的供給問題, 似乎突然間煙消雲散。

興全可轉債(愛基,淨值,資訊)基金經理張亞輝認為, 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批復速度比之前市場的預期要更快, 預計2017年A股市場的可轉債市場新增供給大概率事件會超出整體預期。 張亞輝強調, 此次加速放行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申請的批復,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讀為對再融資政策修訂的一種延續, 旨在引導上市公司更規範、更科學地進行再融資,

這也讓可轉債市場迎來更為長期的利好。 再融資新規會使得更多資質優秀的上市公司選擇通過發行可轉債的方式進行再融資, 從而增加目前市場上相對有限的可轉債標的池, 增加可轉債市場流動性。

國開證券研報指出, 由於證監會日前明確表示鼓勵發展可轉債, 也就是說, 可轉債將不受上市公司非公開增發新規的限制。 預計2017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將會出現大幅增長(2016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約800億元)。 券商等機構可積極介入相關業務, 比如券商資管加大轉債相關業務、承銷機構加大該券種的承銷規模等。

機遇之中有挑戰

在可轉債供給端出現變化之後, 除了看到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之外, 市場參與者同樣感受到了供給湧來給市場帶來的衝擊,

以及引發的一系列市場價值變化。

東莞證券研究報告指出, 可轉債市場近一年表現弱於股票市場, 兩波調整後再度進入寒冬。 存量規模銳減至344億元附近的低位, 標的16只, 與上一波牛市行情啟動前的千億元以上規模的水準相距甚遠。 受制於微小的存量規模, 目前市場交投清淡。 不過, 最近轉債發行審批再度開閘, 多家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准, 多家公司相繼公佈發行預案。 隨著股市回穩, 可轉債的批准、發行和上市陸續開展, 可轉債市場規模將逐漸回升。

市場規模逐漸回升之後會帶來何種結果?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認為, 這不只是供給衝擊, 還有價值重估。 孫彬彬認為, 市場已經有半年沒有發行新轉債,

過去的轉債投資邏輯是轉債的稀缺性。 經過去年末的下跌, 轉債雖然說不上貴, 但也不便宜。 新轉債的發行意味著投資邏輯的變化, 光大轉債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轉債估值的基準。 孫彬彬對於目前轉債市場的研判是, 結構性行情較難看到, 轉債估值如果受新券壓縮, 可以精選個券參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