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轉制後的這幾家老牌研究院,研發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一、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

1. 基本情況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是我國醫藥行業的科研大院和技術創新基地,

2000年進入中央企業序列, 先後隸屬於中央企工委、國務院國資委。 2010年4月,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打造中央企業醫藥健康產業平臺”的要求, 原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與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集團重組形成新的“國藥集團”。 2010年12月, 經國藥集團董事會研究決定, 在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等單位的基礎上, 建立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 目前已形成董事會、經營層、下屬企業三級治理結構和研發、產業、研究生教育三者並舉的發展格局, 具有5家研發機構:(上海醫工院、總院張江分院、海門分院、武漢光穀分院, 上海瀛科隆醫藥開發有限公司)、4家國家級中心(國家藥物製劑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 國家藥品包裝材料科研檢測中心,
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創新藥物與製藥工業重點實驗室)、3家工業企業(上海現代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宜賓製藥, 國藥集團天目湖藥業有限公司)、3本期刊(《中國醫藥工業雜誌》《世界臨床藥物研究》《醫藥戰略》)。

2. 代表人物

雷興翰、童村、徐文思、周後元、侯惠民等

3. 代表性科研成果

阿黴素生產工藝和勞動保護研究

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藥物呋喃丙胺

維生素B6噁唑法合成新工藝

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製

創新藥物與製藥工藝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平臺

抗高血壓沙坦類藥物綠色關鍵技術和產業化

抗精神病新藥奧氮平及其製劑的研製和應用

藥物製劑緩控釋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

鹽酸麻黃堿的生產新工藝

普伐他汀鈉新工藝

普利類藥物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萬古黴素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新頭孢菌素-頭孢硫脒

環孢菌素A生產新工藝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4. 藥品申報狀態

申報數量210(獨立產品187);已批准115;正在審評2;批准率73.72%。

5. 藥物研究涉足的治療領域及百分比

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資料

二、天津藥物研究院

1. 基本情況

始建於1959年, 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天津藥物研究院”轉制而成, 原是國家設立的醫藥行業綜合性科研機構, 隨著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變遷, 已從一個單純的科研機構發展成集研發、生產製造、產品經營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力量包括藥物合成、藥物製劑、中藥製藥、生物製藥、藥效評價、藥代研究、安全性評價、藥物分析、醫藥資訊研究, 涵蓋整個藥物研究領域。 從事創新藥、通用名藥、新製劑、中藥、生物藥等各類新品研製, 特別注重新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滿足藥品註冊要求;彙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特貼專家等高級人才,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工程中心等專業平臺,承擔了大批國家、地方的重點課題;擁有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津藥物研究院新藥評價有限公司、泰普-滬亞中美合資公司等多家全資-控股企業,與全國眾多製藥企業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為社會輸出大量優秀的醫藥新產品。

2. 代表人物

劉昌孝院士

3. 代表成果

頭孢地尼(世扶尼),全合成第三代頭孢菌素,國內首家上市

硫酸氯吡格雷(泰嘉),新型抗血小板凝集藥,國內首家上市

甲磺酸培高利特,半合成麥角新堿類藥物,國內首家上市

吲達帕胺(壽比山),我國第一個二類新藥

速效救心丸,我國第一個複方中藥滴丸

《中草藥》創刊,至今已成為中國核心期刊中醫中藥學類最著名期刊

組建國內第一個藥物動力學研究室

合成我國第一個抗生素-氯黴素,“三素一磺胺”技術實現國產化

4. 近年獲批的1類藥物

5. 藥品申報狀態

申報數量287(獨立產品:208);已批准176;正在審評0;批准率69.57%。

6. 藥物研究涉足的治療領域及百分比

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資料

三、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

1. 背景簡介

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成立於1950年,是當時西南地區唯一的主要從事化學藥物研究開發的專業研究開發的事業單位。2001年,作為重慶市首批科研院所轉制的單位,由上海複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成立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經建成了從創新藥物(原料藥、製劑)開發、藥理毒理評價、CRO服務到符合cGMP要求的中試實驗基地等學科配套完整的“科工貿”一體化新藥開發體系;建立了手性藥物研究技術平臺,以掩味釋藥技術、靶向及緩控釋技術、粘膜及經皮給藥技術為核心的特色DDS製劑技術平臺,醫藥新產品產業化孵化平臺等技術平臺;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複星醫藥)、重慶市創新型企業、重慶市化學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新型藥物遞釋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十年,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50餘件,其中:PCT專利23件,國外專利27件,獲得中國專利授權78件、國外專利授權19件。

2. 代表人物

邵穎(董事長)、雷皇書(總經理)

3. 歷史代表事件

4. 藥品申報狀態

申報數量121(獨立產品93);已批准86;正在審評2;批准率80.37%。

5. 藥物研究涉足的治療領域及百分比

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資料

小結

通過藥品註冊資訊的查詢,在國內老牌藥物研究院、醫工院當中,上述三家的註冊申報數量是非常靠前的,狀態還是不錯的;但通過多年來與這類企業的溝通、相互交流,發現這類企業、單位的“歷史味道”太過嚴重,研發地位已大不如前,人員流失也較為嚴重;不過,這類企業的好處在於,“培養年輕人”的底蘊還在,單位風氣氛圍還在,適合踏實的年輕人慢慢的發展,當然,如果想在這樣的單位之中,短時間內脫貧,就不現實了......

(注: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網資料和企業官網)

特別注重新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滿足藥品註冊要求;彙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特貼專家等高級人才,依託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工程中心等專業平臺,承擔了大批國家、地方的重點課題;擁有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天津藥物研究院新藥評價有限公司、泰普-滬亞中美合資公司等多家全資-控股企業,與全國眾多製藥企業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為社會輸出大量優秀的醫藥新產品。

2. 代表人物

劉昌孝院士

3. 代表成果

頭孢地尼(世扶尼),全合成第三代頭孢菌素,國內首家上市

硫酸氯吡格雷(泰嘉),新型抗血小板凝集藥,國內首家上市

甲磺酸培高利特,半合成麥角新堿類藥物,國內首家上市

吲達帕胺(壽比山),我國第一個二類新藥

速效救心丸,我國第一個複方中藥滴丸

《中草藥》創刊,至今已成為中國核心期刊中醫中藥學類最著名期刊

組建國內第一個藥物動力學研究室

合成我國第一個抗生素-氯黴素,“三素一磺胺”技術實現國產化

4. 近年獲批的1類藥物

5. 藥品申報狀態

申報數量287(獨立產品:208);已批准176;正在審評0;批准率69.57%。

6. 藥物研究涉足的治療領域及百分比

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資料

三、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

1. 背景簡介

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成立於1950年,是當時西南地區唯一的主要從事化學藥物研究開發的專業研究開發的事業單位。2001年,作為重慶市首批科研院所轉制的單位,由上海複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成立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經建成了從創新藥物(原料藥、製劑)開發、藥理毒理評價、CRO服務到符合cGMP要求的中試實驗基地等學科配套完整的“科工貿”一體化新藥開發體系;建立了手性藥物研究技術平臺,以掩味釋藥技術、靶向及緩控釋技術、粘膜及經皮給藥技術為核心的特色DDS製劑技術平臺,醫藥新產品產業化孵化平臺等技術平臺;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複星醫藥)、重慶市創新型企業、重慶市化學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新型藥物遞釋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十年,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50餘件,其中:PCT專利23件,國外專利27件,獲得中國專利授權78件、國外專利授權19件。

2. 代表人物

邵穎(董事長)、雷皇書(總經理)

3. 歷史代表事件

4. 藥品申報狀態

申報數量121(獨立產品93);已批准86;正在審評2;批准率80.37%。

5. 藥物研究涉足的治療領域及百分比

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資料

小結

通過藥品註冊資訊的查詢,在國內老牌藥物研究院、醫工院當中,上述三家的註冊申報數量是非常靠前的,狀態還是不錯的;但通過多年來與這類企業的溝通、相互交流,發現這類企業、單位的“歷史味道”太過嚴重,研發地位已大不如前,人員流失也較為嚴重;不過,這類企業的好處在於,“培養年輕人”的底蘊還在,單位風氣氛圍還在,適合踏實的年輕人慢慢的發展,當然,如果想在這樣的單位之中,短時間內脫貧,就不現實了......

(注:資料圖表來源於藥智網資料和企業官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