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友問題討論:普洱茶的“掉水味”與“茶葉熟”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 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前面和一位茶友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他接觸過的大部分普洱生茶到七八泡時都會出現味道的驟降,

同時出現似乎“茶葉熟了”的味道, 他一直將這個現象理解為“水味”和“掉水”, 不知究竟對不對?”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水味和掉水?

水味:純水本身無味, 水無味, 即是水味。 通常用來描述一泡茶喝下口,

感覺茶水的滋味太淡, 無限接近于水。

掉水:茶友上面所說的大部分普洱生茶到七八泡的時候會出現味道驟降, 茶湯無味似水的現象, 我們叫做掉水。 這一般來說和茶的品質以及耐泡度有一定關係, 但無必然聯繫。

而一般出現茶友所提上述問題有兩個原因

一、茶水分離——水味

茶滋味和水滋味分離。 這跟茶的內含物質的含量有關係, 其實茶就是水和茶葉裡的內含物質融合的結果, 融合度少了就出現水味或茶水分離。

二、尾水悶茶——燙熟味

茶葉沖泡一般接近尾水(最後面)都會悶泡一下, 以增加滋味。 這樣茶葉與水接觸時間過長, 茶味雖然因出湯時間而較濃, 但會產生茶葉被燙熟的味道。 (沸水燙茶也易產生此味道, 所以泡茶溫度也不宜過高)

閒話, 水味與耐泡度

一般來說, 茶葉工藝與品質正常的普洱茶, 很少出現水味。 由於其用料、製作、倉儲、轉化正常, 其協調性、融合度正常, 即使泡到最後, 我們也只會說淡了, 不喝了, 而不會覺得、說它有“水味”。

耐泡度與沖泡手法有關:耐泡度, 其實與沖泡手法有極大的關係。 按網路上茶友的說法。 茶少壺大悶泡, 三泡五泡就可以了。 蓋碗小, 茶量大, 如果茶比較耐泡, 只要出湯時間掌握好, 足夠快, 三五十泡也不是沒有可能。

個人覺得, 投多少茶出多少水, 出湯時間的快慢才是耐不耐泡的量化解釋。

而且耐泡性跟茶葉品質也沒有必然聯繫。

有些茶, 不耐泡, 但是確有那麼幾泡, 也會讓俺們喝得眉飛色舞!而一味追求茶葉的耐泡度, 而讓茶水本身變得寡淡無味, 也會得不償失。

最後希望大家能積極討論, 讓這篇文能罕見的沒有水味!(笑)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①用腳步行走了各大茶山之間,以實踐求真知獲得豐富的經驗

②親授茶課百餘場:分享最實用的挑茶技巧、老茶的真假識別、如何看茶泡茶,最終成為普洱茶的頂尖高手。線上經驗分享盡在 “喜馬拉雅”

③百年守興昌再傳承人,專做古六山普洱;拋開故事與情懷,以專業的態度制茶

④喜馬拉雅專欄:普洱茶經驗之談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qczm66

瞭解守興昌茶葉,分享交流茶葉知識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①用腳步行走了各大茶山之間,以實踐求真知獲得豐富的經驗

②親授茶課百餘場:分享最實用的挑茶技巧、老茶的真假識別、如何看茶泡茶,最終成為普洱茶的頂尖高手。線上經驗分享盡在 “喜馬拉雅”

③百年守興昌再傳承人,專做古六山普洱;拋開故事與情懷,以專業的態度制茶

④喜馬拉雅專欄:普洱茶經驗之談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qczm66

瞭解守興昌茶葉,分享交流茶葉知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