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運城聞喜裴氏文化的“體”和“魂”

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訊 裴氏家族以宰相之最、人才之茂、德業之隆、興盛之久而名冠天下, 是古今中外家族史、官宦史、人才史上絕無僅有的歷史奇觀。 可以當之無愧地說:裴氏文化是中華文化長廊中一座千古不朽的豐碑, 是聞喜一座含金量極為豐富的人才搖籃、文化寶庫和精神富礦。

裴氏家族千年榮顯, 冠裳不絕, 先後出了59個宰相, 居然沒有一任宰相在自己的祖居地留下一座像樣的“相府”。 為什麼?其核心因素乃裴氏家族先祖們的為官之道是清廉自守, 人生信仰是“忠、孝、節、義”, 治家方略是“積德傳家”。

因此, 他們留下的不是炫耀人們眼球的遺產, 而是震憾人們心靈的家族文化。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 都離不了“體”和“魂”。 “體”是什麼?是物質的有形的東西, 是承載精神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形態。 “魂”是什麼?是主宰著“體”、顯現於“體”、或超越於“體”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 “魂”強則體健, 體健則“魂”強。 二者相伴而生, 相隨而行, 誰也離不開誰。

裴氏家族文化的“體”, 就是九鳳朝陽的祖居地、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的裴晉公祠和正在開發的“中華宰相村”旅遊景區, 還有那些珍貴的實物、書籍、譜牒、碑刻、紀念館……

裴氏文化的“魂”, 就是裴氏家族的子孫經過兩千多年的探索、積澱, 從選擇家址開始, 用家譜、家規、家訓、家戒、家教、家學和家風構建的一個家族成功的文化體系和典型範式,

是不會因朝代更替、社會變遷而溝汰的治家興家傳家的家族文化, 是一部家族長盛不衰的文化寶典。 這個寶典可以用16個字概括:精忠事國, 敬宗睦族, 強學育才, 積德傳家。

精忠事國——裴氏宰相接踵而出, 概因他們位於一人之下, 萬萬人之上, 總是盡忠事國, 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一切以國家興衰為念, 所以備受歷代明君之賞識和國人之推崇。 比如唐代裴度曆仕四朝宰相, 身系國家安危30年。 元和十年, 他主戰平藩, 遭到主和派的暗殺。 裴度毫無懼色, 親自督戰, 一舉擒獲叛賊吳文濟, 成為名留青史的“中興賢相”以致唐朝289年, 裴氏居然有34人入朝為相, 乃有“無裴不成唐”之說。 這種精忠事國的精神是裴氏家族長盛不衰的第一要素,

與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傳統是息息相通的。

敬宗睦族——裴氏家族有一個清晰、嚴格、可持續的傳承模式。 他們“於百氏中獨標其族曰眷, 三分為東、西、中”, 眷下分支, 脈絡清晰, 族規嚴格, 要求全體族裔秉持“天下無二裴”的共同信念, 尊崇自己的始祖和遷始祖, 在裴氏家族的總譜系中尋找自己的精神座標, 追求“忠、孝、節、義”的人生信條, 規定“凡是貪官污吏、布衣白丁, 死後不入墳塋”。 這種強烈的敬宗心和歸屬感, 是裴氏家族親和發達的精神紐帶, 同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民族認同感是一脈相承的。

強學育才——裴氏家族擁有59個宰相、59個大將軍、600多名正史人物、3000余名英才的人才群和人才鏈, 且遍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史學、哲學、科學和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

主要源于裴氏“文種勿絕”和“推誠為應物之先, 強學為立身之本, 勤儉是治家之基, 清廉是為政之道”的家訓、家風。 這種注重家教強學的育才之道, 不僅同封建社會“學而優則仕”的育才理念和選才制度相吻合, 而且對於當今“科教強國”、“人才興國”、和建設“學習性社會”、“創新性國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積德傳家——習近平總書記說:“天下之本在家”。 “要關注家庭, 關注家教, 關注家風”。 裴氏家族的治家之道正好與這一講話精神相吻合。 他們看重的是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功業, 而不是靠居官貪腐堆砌起來的遺產, 所以世代以清廉治家, 以勤儉豐家, 以仁德傳家。 南朝裴昭明自幼繼承父親裴駰的家教儒學,

官至太學博士、始興郡內史, 返鄉後一貧如洗。 他說:“人生何事須聚蓄, 子若不才, 我聚彼散, 若能自立, 則不如一經”。 齊武帝說:“像他這樣做官一身清白, 家無住房的人, 我不讀書, 不知古人中誰能與之相比”。 這種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和高風懿德, 足以作為反腐倡廉的楷模, 令我們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自省自勉!

以上16字, 本著“天下之本在國, 國之本在族、在家, 家之本在身”的思路, 從“國、族、家、身”四個層面歸納了裴氏家族文化的“魂”。 這個“魂”是裴氏家族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內涵, 是永遠不會熄滅的精神火炬。 面對裴氏家族文化這座天下無與倫比的豐碑、寶庫和富礦, 只有懷著敬畏、仰慕的心態, 以超拔、宏闊的胸襟和求真務實、不圖虛名的思維方式, 才能將之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使之轉化為提升國民素質的營養劑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文振西)

才能將之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使之轉化為提升國民素質的營養劑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文振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