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劇一部火了之後,它的續集往往不能保持之前的水準

為什麼國劇一部火了之後它的續集往往不能保持之前的水準?

比如《歡樂頌2》換了導演,鬼吹燈下一步連主角都要換。 《琅琊榜2》和前作相關聯的估計只剩下個名字。 而為什麼美劇每一季都基本上是原班人馬創作, 基本能保持相當的水準呢?

1、劇情方面:情節拖遝, 注水嚴重

一向被稱為“國劇良心”的正午陽光會在《歡樂頌》上跌了跟頭, 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從目前播出的情況看, 觀眾的批評意見頗為集中, 認為情節注水、節奏拖遝, 人物形象、性格與第一季天差地別, 部分演員的演技更顯油膩。

其中, 前幾集劇情焦點幾乎集中在安迪與小包總的泰國相遇上,

但這段求愛戲不僅拍得讓人有些尷尬, 安迪原本抗拒陌生人的特殊性格也被消解得一乾二淨, 而大量不恰當的插曲更讓電視劇有了MV 的質感。

回顧《歡樂頌》第一季第1集, 曲妖精要戰略性地搶家產, 樊大姐怕“炒潛力股炒成股東”要“酒吧掐尖兒”, 安迪神秘身世高冷精幹, 小蚯蚓關關的家世對比價值取向……一集之內, 看似隨意的對話裡, 上海灘姑娘的浮世繪, 栩栩如生。 這種資訊密集度, 到了《歡樂頌2》, 大概需要五集。

與此同時, 劇中職場線大幅減少, “五美”專注戀愛的主線與普通觀眾的生活拉開了距離, 安迪、曲筱綃、樊勝美見家長環節大同小異, 邱瑩瑩與關雎爾的“電話粥”等缺乏有效資訊的情節更有注水的嫌疑。

2、話題方面:隔靴撓癢, 缺乏共鳴

去年《歡樂頌》之所以能殺出重圍成為現象級, 歸根結底在於, 當國產都市劇還囿於婆婆媽媽的日常或是苦情虐戀的怪圈中時, 《歡樂頌》以“不回避現實並拿捏有度、能引發共鳴且讓人反思”的真實犀利且不失溫暖向上的魅力俘獲了人心。 比如以都市人的群像刻畫, 為觀眾提供了找尋身份映射的可能, 更留下大量透視社會的話題:性格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群體價值觀的迷失、職場上升空間封閉……

其實不止是《歡樂頌》, 很多國產電視劇續集都難逃爛評的命運, 如《不一樣的美男子》《一起來看流星雨》《相愛穿梭千年》《軒轅劍》等等。 甚至坊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話“想要毀掉一部好劇的方法就是再拍續集”。

不同于國外的季播劇那樣一開始就規劃好了拍攝幾季, 國產劇大多都是在第一部播出火了之後, 才會臨時起義要拍第二部。 先不說編劇的創作能否超越第一部的故事架構, 首先原班演員們各自的檔期能否湊到一起就是最大的問題, 再者觀眾能否接受故事後續的走向?更不用說, 某些影視劇“掛羊頭賣狗肉”, 投機取巧翻篇講述另外一個故事的情況了。

重口難調 難逃“吐槽”聲

電視劇之所以會拍續集, 歸根結底還是第一部好看, 有很好的受眾基礎, 第二部才會吸引投資進來。 當一部好劇出現時, 一部分觀眾會想保留結局的美好, 但大部分觀眾仍然會期待出現續集。

就像很多翻拍劇一樣, 無論怎麼拍, 人們往往還是會喜歡最初那個。 人們會習慣性拿電視劇第一部和第二部做對比, 而且理所當然地覺得第二部應該比第一部拍得要好, 才能在心理上接受第二部是成功的。 但現實往往很難達到觀眾的期望值, 所以各種吐槽聲撲面而來。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同的觀眾心裡也有著不同的劇情, 劇情變得重口難調, 所以觀眾才會有續集拍得比較爛的印象。

現在很多電視劇既講不好故事, 又玩兒不好情懷, 所以熱度停留的時間其實並不會很長。 並且很多國產劇的編劇在寫劇本時大多沒考慮過會寫續集, 所以故事架構通常很完整。 而當製作公司看到第一部火了之後,

為了盈利會馬上追加第二部, 但好的劇都是靠時間打磨出來的, 所以故事架構和創作方向就成了很重要的問題。 想拍又沒有可延續的故事, 可是續集又必須製作, 怎麼辦?那就只好硬掰了……硬掰出來的續集故事, 品質可想而知, 這樣的作品想不被吐槽都很困難。

臨時組局 “原班人馬”難聚齊

演員方面就更不用說了, 大部分演員都是根據自己的排期表在工作。 臨時組局, 主要演員工作排不開, 就意味著得換人。 這是電視劇續集最忌諱, 也是最難讓觀眾接受的。 演員一換整個故事和人物都有脫離感。 在這方面《歡樂頌》製作方就很有前瞻性, 從一開始就是按照季播劇的方式進行策劃, 每一位演員簽訂的都是三季的合同, 所以無論劇本之後如何調整、戲份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演員都要完成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攝,這也是《歡樂頌》劇組“原班人馬”為何能湊的那麼齊的原因。要不就像《青雲志》《大唐榮耀》和《新版還珠格格》全部一次性拍完,分批播出。

再有就是片酬問題,很多演員因為某部電視劇躥紅後,身價隨之水漲船高。製作方由於經費有限,無力支付高片酬,只能望而卻步選擇換人。就像《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等大家都期待能看到後續故事,可是由於檔期、片酬問題很難再把這些人聚齊了。

掛羊頭賣狗肉

偷換概念做系列劇

還有一種續集是直接偷換概念,企圖將第一部劇的“人氣”嫁接到第二部劇上,而實際上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其它的完全不同。這些劇無外乎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絕大多都不使用“原班人馬“;第二,故事情節跟上一部完全沒有多大關係,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體系。《琅琊榜2》就是最典型的列子,整個劇中沒有靖王和梅長蘇,故事也和第一部沒什麼關係,演員也沒有第一部熟悉的身影,續集還沒有原著小說做支撐,不僅製作難度增加,觀眾接受度也會下降。

這個現象其實最早應該是從《仙劍奇俠傳》時期開始的,雖然第二部主演還是胡歌,但故事全部大換血跟第一部沒多大關係,因此其續集影響力遠不及第一部。近期的《不一樣的美男子》也是如此,除了同樣屬於“異能青春偶像劇”外,其它的跟第一部根本沒關係。還有很多續集不僅換故事換人,連編劇也換,等同於除了名字能蹭一蹭熱點,其餘全部大換血。《相愛穿梭千年》,第一部是由徐載源、權昭羅兩人編劇,井柏然和鄭爽出演,第二部則換成了韓國編劇朴英淑執筆,演員也換成了魏大勳、文詠珊。

還有一種別樣的蹭熱方式,就是圍繞一個點,做系列劇。比如近期開拍的《戀愛先生》,就延續了《好先生》裡“先生”這一話題;又如職場劇《翻譯官》的姐妹篇《談判官》,也是在話題和人物上做系列延續。

這類劇普遍只是沾熱度,而並不直接蹭熱度,觀眾還是比較能接納的,其中也不乏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大型女性傳奇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軍旅題材劇《我是特種兵》《我是特種兵之鐵血戰神》《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等等都是屬於成功案例。

所以無論劇本之後如何調整、戲份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演員都要完成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拍攝,這也是《歡樂頌》劇組“原班人馬”為何能湊的那麼齊的原因。要不就像《青雲志》《大唐榮耀》和《新版還珠格格》全部一次性拍完,分批播出。

再有就是片酬問題,很多演員因為某部電視劇躥紅後,身價隨之水漲船高。製作方由於經費有限,無力支付高片酬,只能望而卻步選擇換人。就像《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等大家都期待能看到後續故事,可是由於檔期、片酬問題很難再把這些人聚齊了。

掛羊頭賣狗肉

偷換概念做系列劇

還有一種續集是直接偷換概念,企圖將第一部劇的“人氣”嫁接到第二部劇上,而實際上除了名字相同以外,其它的完全不同。這些劇無外乎包括以下兩點:第一,絕大多都不使用“原班人馬“;第二,故事情節跟上一部完全沒有多大關係,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體系。《琅琊榜2》就是最典型的列子,整個劇中沒有靖王和梅長蘇,故事也和第一部沒什麼關係,演員也沒有第一部熟悉的身影,續集還沒有原著小說做支撐,不僅製作難度增加,觀眾接受度也會下降。

這個現象其實最早應該是從《仙劍奇俠傳》時期開始的,雖然第二部主演還是胡歌,但故事全部大換血跟第一部沒多大關係,因此其續集影響力遠不及第一部。近期的《不一樣的美男子》也是如此,除了同樣屬於“異能青春偶像劇”外,其它的跟第一部根本沒關係。還有很多續集不僅換故事換人,連編劇也換,等同於除了名字能蹭一蹭熱點,其餘全部大換血。《相愛穿梭千年》,第一部是由徐載源、權昭羅兩人編劇,井柏然和鄭爽出演,第二部則換成了韓國編劇朴英淑執筆,演員也換成了魏大勳、文詠珊。

還有一種別樣的蹭熱方式,就是圍繞一個點,做系列劇。比如近期開拍的《戀愛先生》,就延續了《好先生》裡“先生”這一話題;又如職場劇《翻譯官》的姐妹篇《談判官》,也是在話題和人物上做系列延續。

這類劇普遍只是沾熱度,而並不直接蹭熱度,觀眾還是比較能接納的,其中也不乏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大型女性傳奇劇《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軍旅題材劇《我是特種兵》《我是特種兵之鐵血戰神》《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等等都是屬於成功案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