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杜康釀酒工藝

杜康釀酒工藝距今已有四千年歷史。 杜康釀酒工藝是將糧食固態發酵, 再通過蒸餾將乙醇、酯類等酒味成分變成氣體, 然後通過冷凝, “掐頭去尾”將其中的一部分餾分分離出來, 從而成為清洌透明, 柔潤芳香, 純正甘美, 回味悠長的杜康酒。 傳說, 這一技術是杜康發明的, 因而人們尊杜康為“酒祖”。

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表明, 伊川是華夏先民活動的重要區域, 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民間傳說, 4000年前的夏人杜康在此發明了用秫米釀制白酒的方法, 這種釀酒方法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繼承下來, 並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徙帶到中華大地各個角落。

兩漢以後, 隨著社會的穩定和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以及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 私營釀酒作坊開始在各地紛紛出現, 酒的品質也大為提高, 並開始向社會精神生活領域滲透, 尤其是與文化藝術的結合, 使釀酒、飲酒呈現出典型的東方民族特色,

東漢末年, 曹操以“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來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

魏晉以後, 釀酒業又有所發展, 據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洛陽伽藍記》記載, 在當時的首都洛陽, 出現了酒業經營的集市, “禦道南有洛陽大市…市西有退酤、治觴二裡。 裡內之人多醞酒為業。 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 季夏六月, 時暑赫晞, 以甖貯酒, 暴於日中, 經一旬, 其酒不動, 飲之香美而醉, 經月不醒。 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 遠相餉饋, 逾於千里, 以其遠至, 號曰“鶴觴”。 亦名“騎驢酒”。 永熙年中, 南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蕃, 逢路賊, 盜飲之即醉, 皆被擒獲, 因覆命“擒奸酒。 ”遊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 唯畏白墮春醪’”(《洛陽伽藍記·卷四·城西》)。

宋代, 文學家蘇軾稱讚:“酒是杜康造如流”, 並立下了“從今東坡室, 不立杜康祠”。 易聖邵雍讚譽:“吃一輩子杜康酒, 醉樂陶陶”, 並選擇臨近杜康釀酒遺址的黑、白虎泉作為自己身後的“安樂佳城”。

元明以後, 由於歷史原因, 杜康酒一直無法形成比較穩定的生產規模, 只有民間進行著小規模的家庭作坊式生產。

清末民初, 祖居伊川葛寨鄉皇得地村的釀酒世家傳人何德斌遵古法釀酒, 並將所釀之酒命名為“杜康酒”, 其子何修路又在家傳工藝的基礎上, 融入部分新技術, 遂形成了杜康酒獨特的釀造工藝。

杜康“初作秫酒”的地方位於今天的伊川縣境內伊河流域一帶,

古為京畿之地, 經濟文化比較發達。 伊川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一年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14.5℃, 年平均降雨量633.4毫米, 適宜的自然環境為傳統釀酒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杜康釀酒工藝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中國釀酒業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是中國人生產、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物質資料, 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表現形式。 一方面, 酒以文而生輝, 文因酒而增色, 體現了很高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 酒更多地體現了人的精神需要, 它是表達情感、增進友誼、擴大交往、調節人際關係不可缺少的精神珍品, 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 將產生重要的作用;學術方面,中國酒業已形成十大香型,諸多酒系,杜康釀酒工藝及文化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對於研究中華民族酒文化的傳承、歷史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將產生重要的作用;學術方面,中國酒業已形成十大香型,諸多酒系,杜康釀酒工藝及文化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徵,對於研究中華民族酒文化的傳承、歷史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