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人最能喝?那是他們喝到了“假酒”……

中國是酒的故鄉, 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 “杯小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 從古至今, 酒滲透於中國的歷史和每一個人的生活, 飲酒其實也是在飲一種文化。

在古代文學和今天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發現, 無論是連喝十八碗酒照常打虎的武松、喝完一鬥酒照常下筆如有神的李白, 還是把酒當水解渴用的行走江湖之人, 古人仿佛無論什麼場景下都喜歡“整兩杯”, 而且都是開了掛一樣的“特別能喝型”。

不過作為現代人可能就不服氣了, 怎麼可能呢?他們喝的一定是假酒!雖然是玩笑話, 但是仔細看看歷史的眉眼, 能喝的古人們還真可能喝的是“假酒”。

古人普遍酒量大, 很可能因為當時的酒精度數低。 在出現蒸餾術之前, 古人都會選擇自然發酵酒, 由於酵母菌在酒精濃度達到20%後, 就很難繼續發酵, 所以那時發酵酒大約也就是0-18度之間, 這個“量級”跟今天不少人小酌怡情時喝的啤酒、米酒、黃酒差不多。

所以在蒸餾酒發明之前, 豪飲至醉的人非常有誇張的嫌疑。

關於蒸餾酒技術在中國起源於何時, 學界至今尚無共識。 不過其中的元代起源說既有文獻支持, 也有實物證據, 所以不少考古學家認為較為可靠。 元代以後中國開始逐步出現蒸餾型高度酒, 那時蒸餾酒的度數比較接近今天的白酒。 中國現在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瀘州老窖, 大麯酒工藝的形成和發展就是始於元代的。

大麯是優質蒸餾酒在釀造工藝上的基本標誌之一。 在傳統白酒的釀造工藝中, 曲是能夠將糧食裡的澱粉和糖轉化為乙醇的關鍵。 據清《閱微堂雜記》記載, 元代泰定元年(西元1324年)瀘州釀制出了第一代瀘州老窖大麯酒。 明代洪熙元年(西元1425年)的施進章研究了窖藏釀酒。 現在唯有可考究的為明代萬曆年間的舒聚源作坊窖池, 距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 而這個有著400多歲高齡的明代老窖池, 瀘州老窖現在仍在使用中, 也就是說, 你喝到的每一滴酒都是歷史的味道!

不過不要以為歷史的味道僅僅是一個老窖池就能夠塑造的。 傳統釀制技藝中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環節, 那就是山洞貯存。 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洞藏, 酒中才會帶有醇和陳香之氣。 那麼多長的時間算是長時間?舉個例子, 瀘州老窖現在擁有“醉翁洞”、“純陽洞”、“龍泉洞”三大藏酒洞, 其年代已有百年之久, 2013年被國務院頒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瀘州老窖的經典裝國窖1573必須在洞庫內嚴格存放5年以上, 國窖1573·中國品味則在10年以上。 看了吧, 在“國寶級”百年老洞裡靜靜養十年才能入口, 這口酒喝起來才叫“不容易”。 當然了, 這釀酒的不易也造就了瀘州老窖——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它也用自己的品質傳遞著歷史的味道。

試想一下, 如果那些只喝過發酵酒的古人喝到今日的濃香型白酒, 想必再也不會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尷尬情況, 只會是喝一口享一日醉一生。 雖然心疼古人只能喝“假酒”, 但好在今天的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瀘州老窖這種真材實料的歷史口感。

這麼一想,做現代人,真好!

這麼一想,做現代人,真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