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孫宏斌買了樂視、又買了萬達,還會買綠城嗎?|果睿微報告

導讀:近期, 杭州“藍色錢江”保姆縱火案, 一時間將綠城的物業推上了風口浪尖。 人們開始質疑, 物業存在的根本意義是什麼?現正值眾多地產企業分拆物業, 意圖上市開展新資本運作的高潮時期, 物業管理是開發商和資本追逐的金礦, 還是購房者資產安全以及保值增值的一道重要屏障?

物業管理是金礦嗎?

行業歷史

國內物業管理行業以1981年深圳物業管理的成立作為原點, 截止到上世紀末, 都屬於起步階段;隨著《物業管理條例》及《物業管理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等行業法規的頒佈, 行業開始進入規範期;2014年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彩生活”在香港上市, 以及物業管理服務價格的放開, 行業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

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史

房企物業脫離母公司, 獨立上市成潮流

房企物業脫離母公司以求獨立上市漸成主流。 2002年, 深圳彩生活物業管理公司作為花樣年集團的一部分在深圳成立, 主要職能是為住宅社區提供基礎物業管理服務, 並逐步將業務擴展至全國。 2014年, 彩生活從母公司花樣年集團獨立出來, 作為首家中資物業管理股赴港上市。 之後, 中海物業管理、綠城服務等大型房企物業管理公司均採用類似方式在香港市場成功上市。

今年以來, 國內房地產企業整合或分拆物業管理公司的舉措如火如荼, 獨立上市意圖甚為明顯:

2月, 濱江集團拆分物業管理板塊;

3月, 雅居樂透露正籌畫將物業管理業務分拆並獨立上市, 富力地產亦成立物業管理服務集團, 萬科則宣佈萬科物業管理引入博裕資本和58集團兩家戰略投資者;

6月, 綠地將旗下綠地物業管理出售給雅居樂物業管理;

與此同時, 碧桂園物業管理和南都物業管理目前都在A股排隊IPO。

社區O2O是新方向

業態演變加快, 社區O2O成了新方向

由於被長期定義為房企的補充業務, 物業管理在業態演變上動力不足。 但隨著房企增量業務逐步放緩, 日益增長的存量管理業務獲得了更大的關注, 物業管理業務正被努力打造成房企新的利潤增長點。

各家房企目前瞄準的是社區O2O業務, 而社區O2O是對傳統物業管理的一種補充, 數以萬計的業主群體是這些房企最大的財富。

以彩生活為例, 除了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外,

彩生活通過互聯網搭建社區生活平臺, 為業主提供繳費、維修、理財、租房、電商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務。 這一生活平臺不僅提升業主體驗, 彩生活也能夠在挖掘業主需求和引進協力廠商企業時抽取一定傭金。

再比如星河物業, 則以智善生活APP為基礎, 在完成基礎物業管理服務基礎上, 整合星河商業、金融和集團各種資源, 比如小額貸款、社區教育等。 線上下, 星河物業打造便利店、生活超市和社區食堂, 同時加強社區2公里內賓館、飯店、建材、乾洗店、五金店等高頻、剛需的消費合作商加盟。 這個2公里意味著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服務, 意味著便利性。

行業巨頭環立, 挑戰不容小覷

對於想要進入物業管理市場分一杯羹的企業家, 看到這個市場很大,就認為這行賺錢很簡單,那你就錯了。接下來,我們為大家分析行業內潛在的挑戰。

①最大的挑戰來自收費模式

長期以來,物業管理公司想要調整物業管理費用,上面要應對各地監管部門及行業協會,下面要協調居民組成的業委會,很難輕易提高收費標準。對此,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也曾公開表示不看好物業管理生意,她認為目前物業管理模式人工成本占到了75%,並且每年的人工都在上漲,但物業管理費的收入卻具有非常大的剛性,很多專案7、8年物業管理費都漲不了一成,這就導致物業管理生意很難做。

②成本控制是每一個物業人繞不開的問題

既然物業管理人工成本占比太高,那麼在保證服務品質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比如有公司啟用了安保機器人,以期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還有部分公司構建行業聯盟,即在相近的社區範圍,或是和同行共用機電工程師等物業管理資源,以此減少單一社區物業管理資源的浪費。

③巨頭環立的市場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在各大房企向外輸出物業管理業務時,小公司的生存與其獨特優勢息息相關。上文提及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作為優勢,更接地氣的人文關懷也行,物聯網、機器人等黑科技的應用也可以考慮。總之,沒有優勢,難言生存。

物業管理未來之路將是如何?

物業管理行業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富二代”、“房二代”先發優勢十分明顯。因而,我們對新進入者的忠告是,從“二代”們不願做的做起,可以打下生存基礎;想“二代”們沒想到的路子,可以贏得用戶口碑;最終走到擴張這一步,離不開借外力,做資本運作。

看到這個市場很大,就認為這行賺錢很簡單,那你就錯了。接下來,我們為大家分析行業內潛在的挑戰。

①最大的挑戰來自收費模式

長期以來,物業管理公司想要調整物業管理費用,上面要應對各地監管部門及行業協會,下面要協調居民組成的業委會,很難輕易提高收費標準。對此,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也曾公開表示不看好物業管理生意,她認為目前物業管理模式人工成本占到了75%,並且每年的人工都在上漲,但物業管理費的收入卻具有非常大的剛性,很多專案7、8年物業管理費都漲不了一成,這就導致物業管理生意很難做。

②成本控制是每一個物業人繞不開的問題

既然物業管理人工成本占比太高,那麼在保證服務品質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比如有公司啟用了安保機器人,以期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還有部分公司構建行業聯盟,即在相近的社區範圍,或是和同行共用機電工程師等物業管理資源,以此減少單一社區物業管理資源的浪費。

③巨頭環立的市場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在各大房企向外輸出物業管理業務時,小公司的生存與其獨特優勢息息相關。上文提及的成本控制能力可以作為優勢,更接地氣的人文關懷也行,物聯網、機器人等黑科技的應用也可以考慮。總之,沒有優勢,難言生存。

物業管理未來之路將是如何?

物業管理行業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富二代”、“房二代”先發優勢十分明顯。因而,我們對新進入者的忠告是,從“二代”們不願做的做起,可以打下生存基礎;想“二代”們沒想到的路子,可以贏得用戶口碑;最終走到擴張這一步,離不開借外力,做資本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