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知道知識份子與知道分子的區別嗎?

你知道知識份子與知道分子的區別嗎?

在人類歷史上, 沒有任何一個明哲保身的人, 能擁有話語權, 並影響世界。 所以, 我們要像印度的知識份子那樣, 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 將文化命運與個人使命融為一體。

不過, 知識份子不僅僅是在融入世界, 而是在跟世界平等對話。 就是說, 他不但要能融入自己的生存環境, 還要能跳出來, 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審視和思考。 他不是這個世界的附庸, 他自己就是一個獨立、豐富的世界, 是一個獨立的體系。 他應當用一種更高遠的眼光, 評價——甚至像康得那樣批判這個世界。

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 引領整個時代文化的發展與前進, 幫助世界看得更遠、更廣。

可惜, 現在有很多文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他們中的好多人, 往往是短視的。 而且, 在現代的“知識份子”群體中, 還存在著一種“文人相輕”的現象。 他們之間缺乏瞭解、理解, 常常有意無意地, 對別人的領域、專業、工作等等, 採取簡單的拒絕、排斥、否定。

比如, 很多高學歷的教職員工, 常常對企業家和管理者們很不服氣。 他們會說:“看那些民營企業家, 像個土老帽、土八路, 又沒什麼文化。 他們到底哪裡比我強?憑什麼比我有錢, 比我成功?”

又比如, 那些擁有高職稱、高學位的知道分子, 對社會上的成功藝術家、成功商界人士, 以及其他行業的成功者,

往往抱有偏見和嫉妒。 他們一味地貶低、排擠別人, 不願以更寬廣的胸懷去理解、吸收、審視。 他們總是活在一種思維定式下, 不注意學習別人的長處, 只盯著別人的不足, 經常拿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缺點比。 越比, 越覺得自己了不起;越比, 越覺得別人差。 所以, 他們總是會高估自己, 低看別人, 自命清高, 對自己沒有客觀、準確的評價。 這正是制約他們走向更高境界, 獲得更大成功的致命弱點。

因此, 很多時候, 我們都會發現, 知道分子大多只能當師爺、副手、助理、參謀, 當執行者、開創先河的頭號人物, 往往不是知道分子——至少看來不像知道分子。

不過, 知道分子的清高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以為是、夜郎自大式的清高。 這種現象很普遍,

很多知道分子都是這樣。 他們缺乏寬廣、包容的氣度, 沒有真正成熟, 也難以成熟。 除非他忘記自己的文人、專家、教授身份, 對別人, 對不同的專業、學科、領域, 都能同等尊重時, 情況才會有所轉變。

例如, 對真正成熟的作家來說, 寫作是他的生活方式, 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同渴而飲, 饑而食。 他不想靠寫作換取什麼, 只想說出自己想說和該說的話。 他在乎發表, 但不發表也沒什麼。 他首先是為了完善生命、充實生活而寫作的, 不僅僅是為了稿費或名聲。 所以, 他不會刻意追求名利, 本質上只為自己的靈魂活著。

比如曹雪芹、卡夫卡、司湯達等人, 他們寧可用生命創作偉大的作品, 也不願為了名利, 製造文學垃圾。 因此, 他們雖然沒等作品問世就死了,

但他們的作品實現了永恆價值。 托爾斯泰也是這樣。 與文學創作相比, 他更熱衷教育。 他花了大量時間, 編制識字課本, 想改善農民的生活, 甚至把自己的三大巨著都歸入“壞藝術”之列, 並終生為自己的貴族身份感到羞恥。 這些東西, 都體現了他們的偉大。 他們的身上, 恰好體現了真正的知識份子的清高。

真正的知識份子, 必須在內心深處與世俗保持一定距離, 這是一種清醒、有益的自律行為, 也是一種成熟智慧的表現。 因為, 人的生命、時間、精力有限, 如果沒有節制, 不加區分, 就可能會將大量時間, 耗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 不能抵達自己希望達到的高度。

所以一定要明白, 就算一個人博覽群書, 能說出幾句莫測高深的話,

身前身後有很多人簇擁著, 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大師、知識份子, 或文化傳承者。 要成為真正的大師, 就要不斷成長, 讓心靈變得越來越獨立、清醒、博大。 離開這個基點, 就沒有真正的大師, 沒有真正的知識份子, 沒有真正的文化傳承者。

——《慧心》節選

作者:雪漠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