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有了新基友 百濟神州這樣走

近日, 百濟神州上市, 2016年的全球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 根據目前的臨床資料, 業內認為BGB-3111可能成為同類最佳產品。 梁恒向醫藥魔方透露BGB-3111預計最晚會2020年在中國上市。

國際化團隊讓研發更高效 除了擁抱美國資本市場, 百濟神州還在美國組建了團隊。 梁恒是從華爾街專注生物醫藥的著名投行leerink的關鍵位置加入到百濟神州, 成為百濟神州在美國的第一位員工, 見證了百濟神州在全球範圍的快速發展。

除了梁恒, 公司的臨床和管理人員也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公司的首席顧問曾是Pharmacyclics 的腫瘤部門副總裁, 主導了Ibrutinib的研發;血液學首席醫學官Jane Huang博士曾經在Acerta擔任臨床研發負責人, 主導另一個BTK產品acalabrutinib的研發, Acerta已經被阿斯利康高價收購;腫瘤免疫首席醫學官Amy Peterson博士也是Medivation的臨床研發副總裁出身。 目前, 百濟神州在美國已經擁有了一個上百人的成熟研發團隊。

國際化的研發管理團隊促使百濟神州更積極地與跨國公司開展合作,

保證百濟神州能夠在國外更高效地開展臨床試驗。 創新藥研發不僅是與國內同行在競爭, 更是與國際同行在比拼。 未來在新基的支持下, 百濟神州的PD-1單抗將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針對多種適應症和更多藥物組合的後期階段臨床試驗。

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不久前, 百濟神州還宣佈BGB-3111即將開展另外兩項全球性註冊臨床試驗, 包括一項在復發或難治性FL患者中比較BGB-3111聯合obinutuzumab與obinutuzumab 單藥治療的II期關鍵研究, 以及在初治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患者中比較BGB-3111單藥治療與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的III期研究。

未來是星辰大海

從賬上只有1萬多塊錢,

到與國際製藥巨頭開展近100億元的合作;從上市之初7億美元的市值, 到一年半之後便坐擁30億美元的市值……這些帳面數字的變化已足以讓人驚歎。 回顧百濟神州的業務發展歷程, 恐怕你會為中國擁有這麼一家創新藥研發公司而感到驕傲。

廣州開發區百濟神州生物製藥基地動工儀式

今年3月, 百濟神州宣佈斥資22億元在廣州建立先進的商業化生產級別生物藥工廠, 目的是實現研發管線中生物藥產品的商業生產。 顯然, 百濟神州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小而美”的研發公司, 或者只安逸於通過轉讓新藥權益賺快錢的日子。

百濟神州在獲得新基相對成熟的商業運營團隊後, 通過對自身產品銷售能力的培養提前為其他創新藥的上市做準備。 梁恒也表示百濟神州正在向集生產、研發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製藥企業轉變。

中國有不少“研發強、銷售弱”的製藥企業, 也有不少“只有研發能力, 沒有生產能力”的製藥企業。 眼下的百濟神州, 至少從業務架構上來看已經具備了“研產銷一體化”的國際一流綜合性製藥企業的雛形。

未來, 百濟神州也不排除會通過並購等商業手段來豐富自己的產品線。

新基友的出現, 不僅讓百濟神州在資金、運營、研發方面有了不小的收穫, 也提高了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在世界的地位。 百濟神州, 正朝著“中國基因泰克”的目標努力追趕, 翻越千山萬水, 未來是星辰和大海, 我們一起見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