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萌讀《道德經》四三章:無有入無間,不言之教,無為這益

萌讀:

天下至柔之為無, 無, 此可謂天下之堅韌之極至也。 無有入無間, 無有可無間。 一個化無:天下莫不能去, 莫不能往, 莫不能存,

莫不能入, 莫不能出, 莫不能融, 概無死路爾。

想到這些, 我悟到了無為的好處。 沒什麼好教說的, 但行無為以取益, 天下能夠觸到的人很少啊!

編外話:

老子此篇大概講了其核心立身處世思想——無為的源由, 說的不是很具體, 也就是大概的那麼一點, 不過這也才子的真性,

點到為止, 只給出個引子, 枯燥乏味, 玄之又玄, 至於豐盛的內涵, 就由我們凡人各自發揮摸索感悟了。 要說具體, 著實也說不清, 也說不完。 大道三千, 各自為取。

老子的至柔之物是何?是道也。 道者何物?萬物之源, 萬物之宗。 人對其或可望, 而不可及。 柔之至, 就像是一個理想化的東西, 也像是一座若有似無燈塔, 遙望其若有, 卻是能觸到者有幾個?

上善若水, 水幾近於道。 水幾近於柔之至, 水很常見啦, 觀水以知柔, 知柔之益。 道不可見, 水可觀。

水之柔體現於何處:

水流顯曲繞、知進退——遇阻而繞, 遇高而返;水無形——以容器之形為己形;水無色——以融之物之色為己色, 以映他之色為己色;水遇熱而化氣為升, 遇冷凝而為降, 至寒化而為冰, 堅如鋼鐵;……。 水還是那水(H2O), 水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 僅保持自己的自然屬性而已, 概因所處不同, 其外象不同, 無所不在, 無所不融(無所不有), 難道不是無為之作, 反而又滋養萬眾而生。 此難道不是無為, 是無不為?

人之身畢竟為人, 不是水, 而是水合物。

人最大的優勢再于超強的進化能力, 人之身之進化之極是什麼?或許便是傳說中的神仙佛之類, 那太遙遠;人之心(思維)進化之極是什麼?心無形無體, 或可成道。 以心修之無(私), 能以心之無禦身之有, 大概就如老聖人這般吧!

古往今來之為學者, 概不外乎聖人之片言碎語, 進退之學, 伸縮之法, ……。 能熟而融身心此之一二而為用, 已為凡人之中之大能, 實是妙哉, 妙哉!

萌讀《道德經》四一:不笑不足以為道, 明道若昧, 建德若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