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施工工地現宋代古墓 一石激起千層浪

泰山網訊 前幾日, 在距離高鐵泰安站不遠的一個工地上, 也就是六郎墳附近, 挖掘機作業時發現了一處古墓, 經專家鑒定, 為宋代古墓, 那麼這個古墓的主人是誰, 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為什麼被埋在了這個地方, 施工現場以及古墓背後又有什麼新發現, 記者對此進行了跟蹤採訪。

3月20日, 記者來到了高鐵泰安站附近的一在建社區, 找到了當時發現古墓的目擊者, 據潘先生等三名目擊者介紹, 古墓被發現後, 墓穴中的人骨被遷移至西側的墳中, 共有三個頭蓋骨。 與此同時, 還出土了兩塊石碑, 一塊志蓋一塊志文,

上面刻文字, 為墓誌, 現已經被轉移到臨時安置點。 隨後記者來到泰城西部的六郎墳社區, 見到了出土的兩塊石碑。 從墓誌的情況來看, 其尺寸為56.5釐米*66.5釐米, 厚13.5釐米, 志蓋為小篆, 題“宋故薑公將仕墓誌銘”。 志文為楷書, 共37行, 滿行33字。 題稱“宋仕郎薑公墓誌銘”。

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長周郢說:“根據墓誌蓋, 這位元墓主人姓姜, 他叫什麼, 在墓誌中有詳細的記錄, ‘諱規字子正’, 這個人的祖籍是東平肥城, 後來遷居到鳳府, 也就是今天的泰安, 死後也就埋在泰安鳳府的鳳高鄉, 也就是今天發現墓誌的位置, 泰安西郊的六郎墳。 ”

據泰山學者周郢考證, 這個墓誌除了記錄墓主人姜規的生平事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之外,

更重要的是對泰山當時的歷史變遷有一些重要資料, 其中還關涉一些重要事件與人物, 比如升元觀與道士張舜民兩件事。

“因為在北宋宋徽宗時期, 徽宗非常崇尚道教, 發起了一次廢佛重道的活動, 把泰山佛寺建封院改成道觀升元觀, 現在泰山上還有座升元觀敕牒碑, 這個墓誌也恰恰記錄了這個事, 而且提到當時在建封院放著很多臨時寄放的民間棺木, 由於官府要把寺院改成道觀, 強令民間立即把棺木進行移除, 對民間造成了非常大的騷擾。 這個事情就記錄在薑規墓誌上。 ”周郢說。

另外在墓誌中還提到了一個道士, 名叫張舜民, 而張舜民的名字周郢教授曾在泰山水簾洞石刻上看到過。

周郢說:“在這個墓誌中提到張舜民‘因事自剄’,

就是自殺, 這個事情很可能與當時宣和元年的道教頭目林靈素失勢被貶逐有關, 其中內情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

雖然說具體的情況還有待考證, 但是這次施工現場薑規墓誌的出土, 不僅為研究北宋時期奉符鄉紳階層的生活狀態與思想狀況提供了依據, 也為研究宋代泰山史事提供了非常難得的史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