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顛張複出”的狂草大家

前言

書法史上, 歷朝歷代堪稱草書大家的不過寥寥幾人, 唐代的張旭、懷素和尚, 宋代的黃庭堅、宋徽宗, 至明代, 草書名家漸多, 除了祝允明、王寵、王鐸、豐坊等人, 還有一位被公認為堪與張旭並肩的草書大家, 時人贊之為“顛張複出”, 他便是張弼。

張弼

字汝弼, 家近東海, 故號東海, 晚稱東海翁。 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人

名揚海外

張弼自幼聰穎, 成化二年, 便考中了進士, 後來被授兵部主事, 擔任員外郎, 後來調為南安(今江西大余)知府。

做官其間, 張弼政績不菲, 還曾抓捕一批綠林土匪, 為百姓所愛戴, 清名在外。 史載, 當地百姓為了感念這位清官, 還主動為其捐資立廟建祠。

除了為人稱道的政績之外, 張弼善詩文, 風格清健;工書法, 行草皆善, 尤工草書, 怪偉跌宕, 震撼當世。

作為當時的書壇巨擘和明代前期草書的代表人物, 張弼吸收了唐代張旭和懷素兩位大家的狂草縱逸之風,

用筆奇崛, 線條流暢, 氣勢貫通。 牽絲帶筆之處, 揮灑自如, 活潑生動, 變化多端。

張弼 草書 《元宵七言絕句軸》

在諸多書體中, 他喜歡作大字草書, 尤其是醉後揮毫, 令人驚歎。 每當酒酣興起時, 下筆疾速, 如旋風驟雨, 片刻之間, 滿紙雲煙。

史書中記載稱他:“酒酣興發, 頃刻數十紙, 疾如風雨, 矯如龍蛇欹如墜石, 瘦如枯藤”, 時人歎為觀止, 驚為張旭再生。

張弼的草書名氣之大, 四方各地求書者每天絡繹不絕, 幾乎沒有閑過。 乃至他的名聲流播海外, 日本、韓國等國都知張東海之名, 甚至派使者紛紛前來中國求購墨寶。 以至於只要欽有“張東海”、“東海翁”印章的書法, 都會成為眾人爭搶的對象。

傳世墨蹟

張弼為人十分慷慨, 作書寫詩更是不惜墨寶。 據說他作詩時, 就像大唐天才詩人李白一樣, 從來都是信手縱筆, 多不署名;而只要一署名, 由於他的書法珍貴, 很快便被人拿走。 因此他的家中, 很少見到他自己的作品。

張弼的代表作主要有草書《千字文》、《題水月軒手卷》、《登遼陽城詩》、《唐詩七律卷》等,

行書《蘇軾太白仙詩卷》、《七絕》詩軸等, 皆為傳世墨寶。 尤其是草書《千字文》, 用筆超卓靈動, 契合自然妙趣, 氣韻酣暢貫通, 為草書中的難得之作。

自張弼之後,吳中一帶出現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一批書壇新秀,張弼的聲價難免有所稍減,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罷了。

為了保存他的墨蹟,明末之際,書壇一些明智之士將他的草書作品收集起來,刊刻成珍貴刻本,予以保存,並取名為《鐵漢樓法帖》,至今留存。

張弼書法刻本《鐵漢樓帖》局部

好到極處,俗至極處

不過,張弼對於自己的書法相當謙虛。他與當時的文壇領袖、七子之一李東陽、謝鐸等詩人往來頻繁,交情很好。

據說,他經常在朋友面前信口做這樣的自我評價:“吾平生,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明顯是說,他的草書水準比不上自己的詩歌,詩歌比不上文章的水準。故意將自己的書法降為最末。

朋友李東陽笑了,不以為然地說:“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看來,李東陽對張弼的話是當做玩笑,憑他對朋友張弼的瞭解,一些名士往往愛開玩笑,或出於標榜,故意將自己得意之作故意貶低,以此抬高自己在其他領域技藝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關於草書,當時另一位書法家曾向張弼請教,問什麼是草書,他隨口答道:“好到極處,俗至極處。”對方又問:怎樣才能寫好草書。他這樣說:“寫到好處,變到拙處。”

可見,張弼對草書的理解和認知相當深刻,含有一種辯證的哲學意味。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自張弼之後,吳中一帶出現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一批書壇新秀,張弼的聲價難免有所稍減,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罷了。

為了保存他的墨蹟,明末之際,書壇一些明智之士將他的草書作品收集起來,刊刻成珍貴刻本,予以保存,並取名為《鐵漢樓法帖》,至今留存。

張弼書法刻本《鐵漢樓帖》局部

好到極處,俗至極處

不過,張弼對於自己的書法相當謙虛。他與當時的文壇領袖、七子之一李東陽、謝鐸等詩人往來頻繁,交情很好。

據說,他經常在朋友面前信口做這樣的自我評價:“吾平生,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明顯是說,他的草書水準比不上自己的詩歌,詩歌比不上文章的水準。故意將自己的書法降為最末。

朋友李東陽笑了,不以為然地說:“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看來,李東陽對張弼的話是當做玩笑,憑他對朋友張弼的瞭解,一些名士往往愛開玩笑,或出於標榜,故意將自己得意之作故意貶低,以此抬高自己在其他領域技藝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關於草書,當時另一位書法家曾向張弼請教,問什麼是草書,他隨口答道:“好到極處,俗至極處。”對方又問:怎樣才能寫好草書。他這樣說:“寫到好處,變到拙處。”

可見,張弼對草書的理解和認知相當深刻,含有一種辯證的哲學意味。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