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個有趣的話題:民俗文化,各民族對於“三魂七魄”的理解

人類的最初信仰, 是從自身開始的, 對夢境和死亡的不解, 導致人們認為, 認識有肉體和靈魂組成的, 肉體是具體的, 靈魂是虛幻的, 做夢和生病是靈魂暫時離開肉體的反應。 起初, 靈魂有祖先管理, 後來是泰山神, 佛教傳入後, 閻王是陰間主宰。

地球上的所有人聯合構成了人類社會, 那麼所有人類的天魂和地魂也分別構成了類似於人類社會的社會。 天有天的規律, 地有地的法則。

由每一個人的天魂和地魂, 與相應的天社會和地社會, 聯合構成了能夠影響人類前程的宇宙大運。

在中國民間民俗信仰中, 各民族都有關於靈魂的解釋, 儘管其說法不一, 但是靈魂崇拜的觀念幾乎完全一致。 並形成傳統信仰民俗文化。

蒙古族的靈魂觀念認為, 每個人都有“三魂”, 第一個靈魂停留在人的軀體裡, 這是人的“主魂”;第二個靈魂是離開人的軀體而漫遊世界的“遊魂”;第三個靈魂是人死後守護屍體的“屍魂”。

景頗族認為男人有“六魂”, 女人有“七魂”, 前三魂是善魂, 後三魂、四魂是惡魂;並認為人死是因為他的善魂被鬼掠走或咬死所致, 而惡魂還落在人世間遊蕩作祟, 因此要舉行名為“芒拾辦”的送魂儀式, 保障人間安寧。

基諾族崇拜主宰人類命運女神, 認為這位女神給男人“九魂”, 女人“七魂”。

獨龍族相信人和其他動物都有兩個靈, 一個是軀體存活的生靈, 叫做“蔔拉”, 另一個是死後的亡魂, 叫做“阿細”。 他們認為“蔔拉”只有當肌體活著的時候才有, 人和動物的身影, 映入水中的倒影, 都是“蔔拉”存在的證明;在夢中人感到自己在異地活動或與別人在夢中交流, 是“蔔拉”暫時離開軀體外出造成的。 所以, 如果發現有人從人體中丟失了“蔔拉”, 就要請巫師舉行尋找“蔔拉”的祭祀儀式。 人、畜死亡也認為是“蔔拉”先死, 於是出現了“阿細”。 人的生魂被認為是天上的創造神格蒙安排的, 同時也由他掌管, 人死後, 立即產生第二個靈魂“阿細”, 只是人們無法看到它,

認為只有巫師才能看到。 在獨龍族看來, “阿細”並不是鬼魂和精靈, 而是到另一個世界去的亡人之靈。

侗族認為人有“三魂七魄”, 病人患病就是因為有奪魂的鬼怪從病人身上奪三魂七魄, 直至奪走死去, 所以要請個巫師作法, 並製成贖魂袋向奪魂的鬼神贖魂,

袋中所裝的三片茶葉和七粒白米, 就是代表三魂七魄的靈物。

阿昌族認為人有三魂, 人死後一魂被送到墳上隨屍體而去;一魂留在家中被子孫供奉起來;另一魂到鬼王那裡去報到, 然後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

錫伯族認為是天神阿布卡創造了人的軀體, 同時也給予了靈魂。 人的靈魂至少有三個, 稱做“發英”、“斡閏”、“蘇爾”。 一魂與人的軀體在一起, 當人受到驚嚇, 或患病、睡眠時, 它離開軀體而去, 需巫師施術將此魂招回;一魂則從來都游離在外, 依附於某物或某顆星上, 該物被毀或星星墜落, 人便死亡;另一魂則於人死後隨屍體入墳墓, 或常遊走並返家作祟, 索錢要物。

彝族認為人有“三魂”, 人死後一魂由巫師“畢摩”引路被送到祖先發祥的地方;一魂隨屍體駐守墳墓;另一魂則留在家中作為祖靈受子孫供奉。 因此認為祖先亡魂既能保佑家人降福賜祥,也能降災作祟,因此崇尚敬畏心理,要不停地舉行多種招魂送靈,祭獻靈牌、安靈等大小祭祀活動。

珞巴族稱靈魂為“亞洛”,認為它經常居於活人軀體之中,只有當人做夢、生病或死亡時,“亞洛”才離開身軀,睡醒或病癒都是靈魂返回肉體的結果。人死後,“亞洛”便走向不同的去處,有的正常死亡,其靈魂進入地下國,即鬼界的“烏佑蒙”,這種鬼魂不再稱“亞洛”,而叫做“窩朗姆烏佑”。凡是流血死亡的人,被殺的或械鬥中犧牲者或低賤等級的人死去,靈魂則登天梯升入天界“達令蒙”,不再稱“亞洛”,而稱“肉錫”,成為伺機報復的惡靈。

傈僳族認為人有肉體和靈魂,人的肉體隨著從母體出世就附有靈魂,夢境中的所作所為都是靈魂的活動,人死後靈魂不死,可以重新投生。

拉祜族也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肉體而去,人患病病時則以為是暫時失魂,這時的靈魂離開軀體去往祖先居住過的地方,他們認為那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因此只有舉行招魂儀式把魂找回,才能病癒。招魂要按照魂走的路線召喚,以現在生活的村寨為出發點,沿著祖先遷徙路線,從南到北,直到天神、祖先神厄莎居住的石屋,找到病人的靈魂為止。他們還認為人死後靈魂變冷,要與活人的熱魂分開,所以還要在安葬死人之後舉行兩次“隔魂”儀式,讓冷魂離去安息,活人熱魂請進家,以免隨冷魂而去。

哈薩克族也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而是化做蒼蠅或鳥飛離了肉體,哈薩克族民間有俗話說:“靈魂是肉體的客人。”他們特別崇拜部落首領、英雄、巫師、聖哲的死去亡靈,辦好喪葬祭祀儀式,祈求亡靈保佑。

哈尼族認為只有活人才有靈魂,人死後魂不附體了,便化為鬼,即魂在活人身上為魂,人死魂為鬼,稱做“涅”,所以人死後必須經過巫師貝瑪主持喪禮,將鬼送到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

布依族則以為人死後靈魂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生魂世界,死於家中的人魂,經過超度亡魂的“古謝”儀式,便可以歸入祖先生存的地方,準備再生;另一個是遊魂世界。死於家外災難、戰爭的人魂,進入遊魂世界,那裡幽暗孤寂,必須舉行招魂儀式,招入生魂世界,然後再舉行“古謝”儀式,使其回到祖先居住地,待機再生。在靈魂崇拜的觀念中,還有的民族把靈魂化解為多部,分附於人軀體的各部位。

哈尼族對招人魂的稱呼為“哈羅期尼”,哈尼語“叫十二人魂”的意思。這是一種找魂儀式,所找的人魂被認為共有十二個,即眼魂、鼻魂、耳魂、喉魂、頭髮魂、腋窩魂、手魂、腳魂、肩魂、膝魂、肚魂、指甲魂。哪個部位有了傷病,就說明哪個部位的魂離開了軀體飄遊在外,就需要舉行儀式,請巫師貝瑪作法,從上天到地下、龍宮,到處尋找,長聲召喚,通夜哀號,祭供到找回為止。壯族信仰中也有招魂,壯語稱“若款”,其中也認為人有十二魂,並被名叫“咪邦”的神掌管。人因受驚嚇,受傷害,則魂不附體,要請巫師“布摩”或巫婆“雅檔”從“咪邦”那裡招回人魂。

普米族相信靈魂不死,認為一個人有三魂七魄,每當人失去三魂七魄時,人就會表現得奇怪 異常。時常驚駭不安,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噩夢不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每當有這種種 情形出現,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術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後在道士推算出的吉 日擇時進行喊魂儀式。

普米族的喊魂儀式充分體現了普米族對靈魂的信仰崇拜。他們相信人的肉體和靈魂是 分離的,即使肉體死去了,人的靈魂還是永遠活著的。在他們“人有靈魂”的觀念支配下, 他們相信,人活著是因為靈魂附著在其身上,病人精神不振,噩夢不斷是靈魂脫離了人的身 體。因此要把人的靈魂從失落的地方呼喚回來附在人身上,病才會好轉。於是,就有各種有趣的喊魂習俗。

在各民族的靈魂崇拜中,這種靈魂有各種離開身體而去的直接體驗和間接觀察。滿族信仰中人的生命即將結束時,魂最後離去並不是偶然的,他們認為早在生命結束前,就顯示出魂先已離去,隨之生命耗到盡頭。平時,魂便可以隨時與身體部分分離而去,如睡夢中所作所為與醒來後的情景幾乎完全不相符合,被認為是魂已暫離而去過一段時間,可證明所謂魂是與肉體若即若離的,最後直至離去。於是在滿族及北方各民族中形成了一個靈魂世界,以至推及到一切動植物和各種用具幾乎都有魂。

因此認為祖先亡魂既能保佑家人降福賜祥,也能降災作祟,因此崇尚敬畏心理,要不停地舉行多種招魂送靈,祭獻靈牌、安靈等大小祭祀活動。

珞巴族稱靈魂為“亞洛”,認為它經常居於活人軀體之中,只有當人做夢、生病或死亡時,“亞洛”才離開身軀,睡醒或病癒都是靈魂返回肉體的結果。人死後,“亞洛”便走向不同的去處,有的正常死亡,其靈魂進入地下國,即鬼界的“烏佑蒙”,這種鬼魂不再稱“亞洛”,而叫做“窩朗姆烏佑”。凡是流血死亡的人,被殺的或械鬥中犧牲者或低賤等級的人死去,靈魂則登天梯升入天界“達令蒙”,不再稱“亞洛”,而稱“肉錫”,成為伺機報復的惡靈。

傈僳族認為人有肉體和靈魂,人的肉體隨著從母體出世就附有靈魂,夢境中的所作所為都是靈魂的活動,人死後靈魂不死,可以重新投生。

拉祜族也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肉體而去,人患病病時則以為是暫時失魂,這時的靈魂離開軀體去往祖先居住過的地方,他們認為那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因此只有舉行招魂儀式把魂找回,才能病癒。招魂要按照魂走的路線召喚,以現在生活的村寨為出發點,沿著祖先遷徙路線,從南到北,直到天神、祖先神厄莎居住的石屋,找到病人的靈魂為止。他們還認為人死後靈魂變冷,要與活人的熱魂分開,所以還要在安葬死人之後舉行兩次“隔魂”儀式,讓冷魂離去安息,活人熱魂請進家,以免隨冷魂而去。

哈薩克族也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而是化做蒼蠅或鳥飛離了肉體,哈薩克族民間有俗話說:“靈魂是肉體的客人。”他們特別崇拜部落首領、英雄、巫師、聖哲的死去亡靈,辦好喪葬祭祀儀式,祈求亡靈保佑。

哈尼族認為只有活人才有靈魂,人死後魂不附體了,便化為鬼,即魂在活人身上為魂,人死魂為鬼,稱做“涅”,所以人死後必須經過巫師貝瑪主持喪禮,將鬼送到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

布依族則以為人死後靈魂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生魂世界,死於家中的人魂,經過超度亡魂的“古謝”儀式,便可以歸入祖先生存的地方,準備再生;另一個是遊魂世界。死於家外災難、戰爭的人魂,進入遊魂世界,那裡幽暗孤寂,必須舉行招魂儀式,招入生魂世界,然後再舉行“古謝”儀式,使其回到祖先居住地,待機再生。在靈魂崇拜的觀念中,還有的民族把靈魂化解為多部,分附於人軀體的各部位。

哈尼族對招人魂的稱呼為“哈羅期尼”,哈尼語“叫十二人魂”的意思。這是一種找魂儀式,所找的人魂被認為共有十二個,即眼魂、鼻魂、耳魂、喉魂、頭髮魂、腋窩魂、手魂、腳魂、肩魂、膝魂、肚魂、指甲魂。哪個部位有了傷病,就說明哪個部位的魂離開了軀體飄遊在外,就需要舉行儀式,請巫師貝瑪作法,從上天到地下、龍宮,到處尋找,長聲召喚,通夜哀號,祭供到找回為止。壯族信仰中也有招魂,壯語稱“若款”,其中也認為人有十二魂,並被名叫“咪邦”的神掌管。人因受驚嚇,受傷害,則魂不附體,要請巫師“布摩”或巫婆“雅檔”從“咪邦”那裡招回人魂。

普米族相信靈魂不死,認為一個人有三魂七魄,每當人失去三魂七魄時,人就會表現得奇怪 異常。時常驚駭不安,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噩夢不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每當有這種種 情形出現,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術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後在道士推算出的吉 日擇時進行喊魂儀式。

普米族的喊魂儀式充分體現了普米族對靈魂的信仰崇拜。他們相信人的肉體和靈魂是 分離的,即使肉體死去了,人的靈魂還是永遠活著的。在他們“人有靈魂”的觀念支配下, 他們相信,人活著是因為靈魂附著在其身上,病人精神不振,噩夢不斷是靈魂脫離了人的身 體。因此要把人的靈魂從失落的地方呼喚回來附在人身上,病才會好轉。於是,就有各種有趣的喊魂習俗。

在各民族的靈魂崇拜中,這種靈魂有各種離開身體而去的直接體驗和間接觀察。滿族信仰中人的生命即將結束時,魂最後離去並不是偶然的,他們認為早在生命結束前,就顯示出魂先已離去,隨之生命耗到盡頭。平時,魂便可以隨時與身體部分分離而去,如睡夢中所作所為與醒來後的情景幾乎完全不相符合,被認為是魂已暫離而去過一段時間,可證明所謂魂是與肉體若即若離的,最後直至離去。於是在滿族及北方各民族中形成了一個靈魂世界,以至推及到一切動植物和各種用具幾乎都有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