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A股已近乎“無股不押”!3253股涉股權質押,最怕高比例質押

股權質押、跌破警戒線、緊急停牌、股東補倉……為何股權質押警報總是時不時出現?

除了股價下跌這個顯性原因外, 更重要的是, A股已經悄然進入了“無股不押”時代, 如今想要找到一隻完全沒有涉及質押的A股, 已經不太容易, 加上一些個股動輒50%、60%高比例進行股權質押, 又進一步放大了潛在風險。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最新周資料, 兩市共有3253只個股涉及了股權質押, 占全體A股(3300只個股)的比例達到98.58%, 全市場只剩下47只個股沒有涉及股權質押, 用“無股不質押”來形容當前市場, 或許不夠精確, 但絕不算誇張。

哪些股票竟然沒有涉及質押?兩市47只未涉及股權質押的個股中, 有7只為ST個股, 分別是ST成城、ST南化、ST山水、*ST建峰、ST明科、ST雲維、*ST昆機, 其餘40只個股均為2017年上市的新股。

整體質押比例過高的公司, 值得投資者做進一步分風險評估。 資料顯示, 兩市有58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30%, 有29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40%, 114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50%, 42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60%, 還有1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70%。 這些公司如果發生股權質押風險, 股東很容易面臨“無券可補”的窘境。

藏格控股累計質押了16.87億股, 占其總股本的比例達到81.4%, 為兩市第一高水準。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 儘管大部分A股都涉及了股權質押, 但有相當一部分個股的質押比例一直不高, 其中有983只個股的質押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1%,

1348只個股的質押比例不超過5%。

七年來股權質押突飛猛進

作為一種常見的股東融資手段, 股權質押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 尤其是借助了2015年杠杆牛市的東風, 全市場的股權質押涉及市值一舉突破4萬億元, 逐漸促成了了如今市場中“無股不押”的局面。

為更好地捕捉這一資料變化, 我們以上市公司公告為統計維度, 梳理出最近7年多全市場的質押變化。

如表格所示, 股權質押業務發展最迅猛的年份是2013、2014和2015年。 具體而言, 2013年是股權質押業務涉及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元級別, 當年質押市值同比增長45%;2014年, 單一年進行質押的上市公司首次突破1000家, 該年的質押市值增長72.93%;2015年的牛市則讓股權質押業務大爆發, 一年涉及質押市值達到了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36.50%。

此外, 股權質押業務的峰值出現在2016年, 單一年份共計質押3276.98億股, 涉及市值達4.51萬億元。

不過, 今年以來股權質押的業務規模增長有所放緩, 如果下半年維持這一速度, 全年質押市值或將低於4萬億元。

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兩市共計有1514家上市公司涉及了股權質押, 合計質押股數達到1524.66億股, 質押市值達到1.95萬億元, 截至目前仍有1441.51億股未解除質押, 涉及市值1.84萬億元。

參照更為權威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資料, 如果以最新收盤進行計算, 兩市累計的質押股權市值達到5.65萬億元。

主要是哪些公司在進行股權質押?

從行業角度來看, 兩市進行股權質押最多的行業主要是醫藥生物、房地產和傳媒板塊, 分別質押股權了381.24億股、509.01億股和273.09億股, 涉及質押市值5746.88億元、4199.15億元和4113.34億元, 其次質押較多的板塊還包括化工、電子和機械設備行業。

醫藥生物行業中質押市值最高的4只股是上海萊士、康美藥業、必康股份和美年健康, 傳媒板塊中質押市值最高的4只個股份別是巨人網路、世紀華通、完美世界和樂視網。

就上市板塊而言, 主機板上市公司共計質押了2.93萬億元、中小板質押了1.86萬億元, 創業板則質押了0.86萬億元, 中小板的質押市值占全市場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

11股質押比例超70%

儘管股權質押屬於股東行為, 一般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但一些超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則值得投資者多加留意,因為一旦發生風險,這些股東將面臨“無券可補”的局面,只能補充其他抵押品、補充現金或提前贖回。最壞情況下,如果缺乏後續財力支撐,質押股權將被強行平倉,股東面臨公司易主的危機。

就質押比例來看,兩市目前有58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30%,有29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40%,有114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50%,有42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60%,還有1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70%。

藏格控股的股權質押比例為兩市第一高,共累計質押了16.87億股,占其總股本的比例達到81.4%,以最新收盤價估算,這部分質押股權涉及市值234.12億元。

公告顯示,藏格控股那麼多股權質押主要是在2016年期間發生,公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股東都有涉及,且他們都幾乎是全倉質押。

藏格控股曾在2016年年報進行風險提示稱,公司控股股東藏格投資持有公司9.05億股,其中有97.42%的持股進行了了質押;公司第二大股東四川永鴻實業公司持有4.08億股,其中99.99%進行了質押;第三大股東肖永明持有2.28億股,已經質押100%股票。

藏格控股的質押方涉及多個金融機構,其中發生在去年12月股權質押涉及華融證券、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和包商銀行,去年8月和9月的股權質押則涉及國信證券、安信證券和一隻股權投資基金。

此外,同樣股權質押比例較高的公司還包括茂業商業、銀億股份和美錦能源,這三家公司累計質押股份分別達到13.77 億股、23.23億股和30.31億股,質押股權比例分別達到79.48%、75.96%和73.82%,以最新股價計算,分別涉及市值99.66億元、225.81 億元和230.67億元。

新股上市即開始密集質押

股權質押市場的一個新變化是,一些剛上市時間很短的次新股和半次新股們,也開始投入到了股權質押的大潮中,且力度絲毫不弱於老股。

最為明顯的案例是2016年6月24日上市的盛訊達。參照中國證券登記和結算公司資料,盛迅達目前累計進行了股權質押41筆,共計質押公司股票6090.34萬股,占公司股權比例達到65.25%。

就公司披露資訊來看,主要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陳湧銳和第二大股東馬嘉霖在上市後進行了密集的股權質押,其中2017年共做了13次股權質押,質押方共8家機構,包括長城證券、華融證券、招商證券資產管理、國海證券、廣發證券、五礦國際信託、長城國瑞證券和招商證券。

值得留意的是,在創業板整體調整背景下,盛訊達公司股價7月以來累計下跌了46.19%,公司股價為60.97元,而一年前公司還曾達到過190.7元的歷史最高價。

作為標準次新股, 1月4日上市後的美聯新材,也“迫不及待”地開展了股權質押。

資料顯示,美聯新材累計質押股票數量已經達到4627.02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48.2%,涉及市值達到11.48億元,主要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黃偉汕進行了質押,其中最近一次質押是在6月29日,共質押了788萬股給了東北證券。

此外,萬集科技和正平股份分別於去年10月和9月上市,上市時間均不足一年,但也進行了密集的股權質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資料顯示,兩家公司均已經累計質押5314.24萬股和1.68億股,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49.81%和41.93%。

根據公司公告,萬集科技第一大股東翟軍從去年12月開始共進行了7次股權質押,累計質押股權5086.44萬股;正平股份的前三大股東從去年11月開始進行了多次質押,其中第一大股東金光生在去年11月將6350萬股質押給了海通證券。

一般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但一些超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則值得投資者多加留意,因為一旦發生風險,這些股東將面臨“無券可補”的局面,只能補充其他抵押品、補充現金或提前贖回。最壞情況下,如果缺乏後續財力支撐,質押股權將被強行平倉,股東面臨公司易主的危機。

就質押比例來看,兩市目前有58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30%,有29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40%,有114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50%,有42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60%,還有1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70%。

藏格控股的股權質押比例為兩市第一高,共累計質押了16.87億股,占其總股本的比例達到81.4%,以最新收盤價估算,這部分質押股權涉及市值234.12億元。

公告顯示,藏格控股那麼多股權質押主要是在2016年期間發生,公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股東都有涉及,且他們都幾乎是全倉質押。

藏格控股曾在2016年年報進行風險提示稱,公司控股股東藏格投資持有公司9.05億股,其中有97.42%的持股進行了了質押;公司第二大股東四川永鴻實業公司持有4.08億股,其中99.99%進行了質押;第三大股東肖永明持有2.28億股,已經質押100%股票。

藏格控股的質押方涉及多個金融機構,其中發生在去年12月股權質押涉及華融證券、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和包商銀行,去年8月和9月的股權質押則涉及國信證券、安信證券和一隻股權投資基金。

此外,同樣股權質押比例較高的公司還包括茂業商業、銀億股份和美錦能源,這三家公司累計質押股份分別達到13.77 億股、23.23億股和30.31億股,質押股權比例分別達到79.48%、75.96%和73.82%,以最新股價計算,分別涉及市值99.66億元、225.81 億元和230.67億元。

新股上市即開始密集質押

股權質押市場的一個新變化是,一些剛上市時間很短的次新股和半次新股們,也開始投入到了股權質押的大潮中,且力度絲毫不弱於老股。

最為明顯的案例是2016年6月24日上市的盛訊達。參照中國證券登記和結算公司資料,盛迅達目前累計進行了股權質押41筆,共計質押公司股票6090.34萬股,占公司股權比例達到65.25%。

就公司披露資訊來看,主要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陳湧銳和第二大股東馬嘉霖在上市後進行了密集的股權質押,其中2017年共做了13次股權質押,質押方共8家機構,包括長城證券、華融證券、招商證券資產管理、國海證券、廣發證券、五礦國際信託、長城國瑞證券和招商證券。

值得留意的是,在創業板整體調整背景下,盛訊達公司股價7月以來累計下跌了46.19%,公司股價為60.97元,而一年前公司還曾達到過190.7元的歷史最高價。

作為標準次新股, 1月4日上市後的美聯新材,也“迫不及待”地開展了股權質押。

資料顯示,美聯新材累計質押股票數量已經達到4627.02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48.2%,涉及市值達到11.48億元,主要是公司第一大股東黃偉汕進行了質押,其中最近一次質押是在6月29日,共質押了788萬股給了東北證券。

此外,萬集科技和正平股份分別於去年10月和9月上市,上市時間均不足一年,但也進行了密集的股權質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資料顯示,兩家公司均已經累計質押5314.24萬股和1.68億股,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49.81%和41.93%。

根據公司公告,萬集科技第一大股東翟軍從去年12月開始共進行了7次股權質押,累計質押股權5086.44萬股;正平股份的前三大股東從去年11月開始進行了多次質押,其中第一大股東金光生在去年11月將6350萬股質押給了海通證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