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A輪融資數億!體育第一真人秀《來吧冠軍》將深挖體育素人綜藝

洞察體育力量, 把握產業脈搏!體育大生意第1021期, 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資訊平臺。

本文作者:子墨

體育大生意記者發自上海

3月24日, 肯訊傳媒在上海召開融資與戰略發佈會, 宣佈A輪融資數億元, 本次融資由微影資本領投, 前海興旺投資基金聯合領投, 漢富資本和微賽體育跟投。 關於肯訊傳媒, 恐怕很多人會感到陌生, 但提及其出品的一檔體育綜藝節目《來吧冠軍》, 相信很多體育迷、綜藝迷都耳熟能詳。

體育大生意曾經在“離開PPTV的第二天, 張迅揭開《來吧冠軍》之父的面紗” 報導過肯訊傳媒、《來吧冠軍》和其幕後操盤的前PPTV總經理張迅。

▼肯訊傳媒的LOGO

《來吧冠軍》浙江衛視平均收視率1.396 距離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不遠

自2016年4月份開播後, 短短3個月時間裡, 這檔由賈乃亮、Ella(she成員)、麥迪、李娜、卡卡、孫楊、林丹等文體明星連袂獻演的節目引爆了觀眾的眼球, 收視率長期保持在1.5左右, 最高達到1.9以上, 平均收視率1.396, 《來吧冠軍》不僅成為市場上唯一一檔收視率超過1.0的體育綜藝節目, 甚至超過了同樣在浙江衛視落地的著名綜藝節目《十二道鋒味》。 要知道江蘇衛視的老牌綜藝欄目《非誠勿擾》平均收視率不過1.574, 湖南衛視主打的《我是歌手》收視率在1.887,

看上去, 體育明星擔綱的《來吧冠軍》在競爭趨於白熱化的真人秀節目領域著實實現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逆襲, 此番肯訊傳媒A輪融資順利落實, 《來吧冠軍》居功至偉。

“《來吧冠軍》其實是一檔展示世界冠軍們專業體育技能的一個舞臺, 通過不平等的規則設定, 讓娛樂明星這樣的‘普通人’和冠軍們真實對抗, 在我看來, 是很接地氣的。 ”解析《來吧冠軍》的成功秘鑰, 肯訊傳媒合夥人張迅無疑最有發言權, 他之前的身份是PPTV體育總經理, 更早以前長時間供職於五星體育, 但說他是《來吧冠軍》之父毫不為過。

▼奧運冠軍孫楊、李娜夫婦參加節目

“萌生這個idea是在2015年的下半年, 當時我還在SMG, 之後加入到PPTV的工作中, 所以我沒有參與節目的更多細節部分, 主要還是提供想法和思路……”按照張迅的說法, 《來吧冠軍》一炮而紅主要瞅准了國內綜藝節目的一個空白, “過去沒有節目能夠把體育和綜藝那麼好地融合在一塊, 要麼太過體育, 要麼太過綜藝、太過娛樂, 從這個角度看, 《來吧冠軍》開闢了國內體育綜藝的一個先河,

說它是這個領域的頭部IP並不為過。 ”

很顯然, 張迅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他直言不諱“純體育”有其局限性, “我們做過調查, 體育節目的觀眾絕大比例是20歲到45歲的男性, 但加入了娛樂明星, 你的觀眾將是整個人群, 性別差異也被抹去了……除了觀眾, 跨界還能帶來媒體平臺的突破、廣告贊助領域的突破, 你的節目不會框死在體育頻道, 你的贊助商也可能是過去對體育並不感興趣的客戶。 ”

《來吧冠軍》第一季投入2個億獲微利 事前敲定平臺贊助商不後悔

賈乃亮與劉國梁一起打乒乓, 功夫影星樊少皇、陳國坤與鄒市明拳台PK, Ella借助道具封蓋麥迪……這些讓觀眾聽著就眼饞的橋段盡數出現在《來吧冠軍》中, 一個好的創意讓這檔節目誕生伊始就占儘先機。據肯訊傳媒透露,第一季投入在2億,而最終投入和產出放在一塊,《來吧冠軍》是賺錢的,而大多數綜藝節目在第一季通常難逃虧錢的宿命。

“也許我們當時比較保守了。”張迅回顧打造《來吧冠軍》,在節目完成製作之前,落地的平臺和廣告贊助都已經事先敲定,“如果晚一些去簽這些合約,利潤會更大,但凡事都有兩面,萬一節目不如想像中出彩,你可能拉不到廣告,就會蒙受損失,我個人做事的風格還是喜歡穩紮穩打。”

▼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

一直以來,張迅都秉承著務實的態度,在五星體育他用極小的投入做出了體育台最賺錢的欄目《弈棋耍大牌》,在PPTV他對追高版權價格持保留意見,寧願打造風險可控的原創IP,現在自己創業,這個思路依然未變,“肯訊定位於一個做體育綜藝為核心的體育傳媒公司,事實上,當初選擇這樣一個創業路徑也是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我之前的工作經歷積累了做體育節目的資源和經驗,另一方面,電視綜藝這個行業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盈利模式很清晰,以《來吧冠軍》來說,冠名贊助過億,其他的一些廣告贊助數千萬不等,再加上版權在各個平臺的售賣,我們實現了微利……”

在體育產業大發展的風口,很多傳統媒體人紮堆下海,並不盲目的張迅還是選擇了自己最擅長或者說離自己最近的事,一如他評價參加《來吧 冠軍》中的體育明星,“我不需要他們做不擅長的事情,我就要你的主項,你最強的東西,就是要告訴觀眾們,在這個項目上,冠軍就是神。”

融到錢準備做《來吧冠軍》第二季 素人綜藝將是第二落點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隨著《來吧 冠軍》第一季的成功,隨著A輪融資的順利完成,接下來肯訊將作何打算?“一方面,我們將推出《來吧冠軍》第二季,2/3的項目要更換,會加入舉重、射箭這些有奧運金牌項目,做節目就像開飯店,飯店要更新功能表,節目也要不斷地自我更新;此外,我們還在籌備另一檔大型的體育綜藝節目,具體細節還在落實;我個人一直對素人綜藝情有獨鍾,希望能讓普通老百姓加入到節目中成為主角……”

讓素人走上前臺,張迅供職于PPTV時內心就有過這樣的設計,如今這個念想正在逐漸成為現實,如果說讓體育明星在綜藝節目中挑大樑已經是大膽的試水,那麼“素人+體育”更像是一次“冒險”,此前一些衛視曾推出過非體育類的素人真人秀,最終都因為回饋不佳草草收場,張迅和肯訊憑什麼逆流而上?

▼中國短跑隊名將蘇炳添

“的確,明星是自帶流量的,可以拉動收視率,可以吸引廣告贊助,素人本身缺乏這樣的優勢……但素人綜藝的空間其實很大,在國外成功的案例太多太多,FOX就曾推出過素人挑戰體育明星的節目,反響很好,國內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好聲音’,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一檔素人綜藝,歸根結底,不是觀眾不愛看素人,而是你需要更好的節目設計。”張迅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在他眼中,素人與體育的嫁接可以承載更多商業以外的東西,“這樣的節目可以激發全民對體育的熱愛,讓更多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還原體育最本質的東西,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有情懷是好事,但只有情懷在商業市場上是要碰壁的,習慣於“謀定而後動”的張迅內心深處反復拷問過自己,如何利用體育+綜藝這個細分市場撬動全體育的產業鏈,如何讓投資人的錢得到更好的回報,“投資人看好你的項目,加入進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意的燒錢,當下的體育產業被看好,大機構、大資金前赴後繼,但如果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形成不了一個擁有正向現金流的良性迴圈,那很難稱之為好的產業……”

如何融入體育產業鏈?突破傳統節目靠廣告和版權的模式

回到肯訊的個案上,張迅也在思索求變,“第一季節目完成了既定目標,但我們看到明星的花費佔據了總投入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娛樂明星換成素人行不行?娛樂明星在節目中做的是他們不擅長的事情,按照這樣的定位,把他們換成素人,可能也是成立的。”張迅渴望通過精巧的節目設計達到“節流”,而他也沒有放棄“開源”,“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傳統體育產業鏈中的環節加入到綜藝節目中,實現衍生產品的開發。”

張迅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做得的是一檔和足球有關的綜藝,那麼就可以引入頂級的足球培訓資源,通過媒體平臺和節目內容將其‘放大’,繼而可以一同推廣和開發這個培訓專案,“現在培訓遍地開花,但通過衛視平臺、通過熱門的欄目實現全國範圍內的推廣覆蓋,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這會是雙贏,會成為我們變現的又一個方式,而類似的突破口會很多……事實上,將平臺、各種跨界資源以及廣告主聚合在一起,自身的風險也小了。”

▼肯訊傳媒合夥人張迅

讓體育插上綜藝的翅膀,將傳統體育產業和綜藝節目真正融匯貫通,並打破以往綜藝只靠廣告和版權盈利的模式,張迅又想到了很多人的前面。“新的一年需要提出新的目標,套用一句行話,‘收視率1以上,可以看成一個彩蛋,如果到2以上,就是一檔現象級的節目’,我希望肯訊能夠打造這樣現象級的節目,當然,如果細化到素人綜藝,恐怕是上不了週末檔的,慢慢來,讓觀眾自己品味……”思維的大膽創新,行事的穩健有序,過去一年已經帶給觀眾驚喜的肯訊,如今有了資本的加持,似乎讓我們有理由給予更多期待。

注:本文圖片非注明均來自於網路

一個好的創意讓這檔節目誕生伊始就占儘先機。據肯訊傳媒透露,第一季投入在2億,而最終投入和產出放在一塊,《來吧冠軍》是賺錢的,而大多數綜藝節目在第一季通常難逃虧錢的宿命。

“也許我們當時比較保守了。”張迅回顧打造《來吧冠軍》,在節目完成製作之前,落地的平臺和廣告贊助都已經事先敲定,“如果晚一些去簽這些合約,利潤會更大,但凡事都有兩面,萬一節目不如想像中出彩,你可能拉不到廣告,就會蒙受損失,我個人做事的風格還是喜歡穩紮穩打。”

▼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

一直以來,張迅都秉承著務實的態度,在五星體育他用極小的投入做出了體育台最賺錢的欄目《弈棋耍大牌》,在PPTV他對追高版權價格持保留意見,寧願打造風險可控的原創IP,現在自己創業,這個思路依然未變,“肯訊定位於一個做體育綜藝為核心的體育傳媒公司,事實上,當初選擇這樣一個創業路徑也是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我之前的工作經歷積累了做體育節目的資源和經驗,另一方面,電視綜藝這個行業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盈利模式很清晰,以《來吧冠軍》來說,冠名贊助過億,其他的一些廣告贊助數千萬不等,再加上版權在各個平臺的售賣,我們實現了微利……”

在體育產業大發展的風口,很多傳統媒體人紮堆下海,並不盲目的張迅還是選擇了自己最擅長或者說離自己最近的事,一如他評價參加《來吧 冠軍》中的體育明星,“我不需要他們做不擅長的事情,我就要你的主項,你最強的東西,就是要告訴觀眾們,在這個項目上,冠軍就是神。”

融到錢準備做《來吧冠軍》第二季 素人綜藝將是第二落點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隨著《來吧 冠軍》第一季的成功,隨著A輪融資的順利完成,接下來肯訊將作何打算?“一方面,我們將推出《來吧冠軍》第二季,2/3的項目要更換,會加入舉重、射箭這些有奧運金牌項目,做節目就像開飯店,飯店要更新功能表,節目也要不斷地自我更新;此外,我們還在籌備另一檔大型的體育綜藝節目,具體細節還在落實;我個人一直對素人綜藝情有獨鍾,希望能讓普通老百姓加入到節目中成為主角……”

讓素人走上前臺,張迅供職于PPTV時內心就有過這樣的設計,如今這個念想正在逐漸成為現實,如果說讓體育明星在綜藝節目中挑大樑已經是大膽的試水,那麼“素人+體育”更像是一次“冒險”,此前一些衛視曾推出過非體育類的素人真人秀,最終都因為回饋不佳草草收場,張迅和肯訊憑什麼逆流而上?

▼中國短跑隊名將蘇炳添

“的確,明星是自帶流量的,可以拉動收視率,可以吸引廣告贊助,素人本身缺乏這樣的優勢……但素人綜藝的空間其實很大,在國外成功的案例太多太多,FOX就曾推出過素人挑戰體育明星的節目,反響很好,國內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好聲音’,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一檔素人綜藝,歸根結底,不是觀眾不愛看素人,而是你需要更好的節目設計。”張迅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在他眼中,素人與體育的嫁接可以承載更多商業以外的東西,“這樣的節目可以激發全民對體育的熱愛,讓更多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還原體育最本質的東西,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有情懷是好事,但只有情懷在商業市場上是要碰壁的,習慣於“謀定而後動”的張迅內心深處反復拷問過自己,如何利用體育+綜藝這個細分市場撬動全體育的產業鏈,如何讓投資人的錢得到更好的回報,“投資人看好你的項目,加入進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意的燒錢,當下的體育產業被看好,大機構、大資金前赴後繼,但如果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形成不了一個擁有正向現金流的良性迴圈,那很難稱之為好的產業……”

如何融入體育產業鏈?突破傳統節目靠廣告和版權的模式

回到肯訊的個案上,張迅也在思索求變,“第一季節目完成了既定目標,但我們看到明星的花費佔據了總投入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娛樂明星換成素人行不行?娛樂明星在節目中做的是他們不擅長的事情,按照這樣的定位,把他們換成素人,可能也是成立的。”張迅渴望通過精巧的節目設計達到“節流”,而他也沒有放棄“開源”,“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傳統體育產業鏈中的環節加入到綜藝節目中,實現衍生產品的開發。”

張迅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做得的是一檔和足球有關的綜藝,那麼就可以引入頂級的足球培訓資源,通過媒體平臺和節目內容將其‘放大’,繼而可以一同推廣和開發這個培訓專案,“現在培訓遍地開花,但通過衛視平臺、通過熱門的欄目實現全國範圍內的推廣覆蓋,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這會是雙贏,會成為我們變現的又一個方式,而類似的突破口會很多……事實上,將平臺、各種跨界資源以及廣告主聚合在一起,自身的風險也小了。”

▼肯訊傳媒合夥人張迅

讓體育插上綜藝的翅膀,將傳統體育產業和綜藝節目真正融匯貫通,並打破以往綜藝只靠廣告和版權盈利的模式,張迅又想到了很多人的前面。“新的一年需要提出新的目標,套用一句行話,‘收視率1以上,可以看成一個彩蛋,如果到2以上,就是一檔現象級的節目’,我希望肯訊能夠打造這樣現象級的節目,當然,如果細化到素人綜藝,恐怕是上不了週末檔的,慢慢來,讓觀眾自己品味……”思維的大膽創新,行事的穩健有序,過去一年已經帶給觀眾驚喜的肯訊,如今有了資本的加持,似乎讓我們有理由給予更多期待。

注:本文圖片非注明均來自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