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央行官員需要“下基層”

終於看到中央銀行針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式表態了, 但我認為, 面面俱到的公告當中缺少了實質性的重點突出。 在我看來,

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的前提下, 有效壓縮貨幣市場、擴張資本市場——實施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 這才是中國央行未來最該全力以赴的關鍵事項。 因為, 只有資本市場才是切實針對實體經濟金融需要的市場, 也是實現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唯一路徑和解決方案。

所以, 中國必須擺脫沉迷於貨幣市場的各種遊戲, 而要儘快實實在在地“回歸本源”, 回歸土頭土腦、一心為實的“釘釘子”狀態。 我認為, 過去許多年, 中國金融猶如戲臺上花架子, 說起來一招一式頭頭是道, 但中看不中用, 以致整個金融市場浮躁不堪, 亂象層出不窮, 金融“脫實向虛”。 實際上, 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是針對這樣的現象, 正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所以, 無論是從貨幣政策制定與操作對於中國全部金融市場、乃至整體經濟的調控作用和地位, 還是從未來金融監管“總控辦公室”的角色和定位, 央行的權力和責任都顯得尤為重要, 這也是我們不得不對之充滿期待的關鍵所在。 當然, 也免不了品頭論足、挑三揀四。 也正因如此, 在央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剛剛結束之際, 我們專門撰文指出:央行必須盡最大努力壓縮貨幣市場、擴張資本市場, 並以此推動中國金融“棄虛入實”。

金融從“脫實向虛”到“棄虛入實”, 這是重大的金融結構轉變的問題, 從理論到實際, 金融發展的歷史告訴已經多次證明, 如此重大的金融結構性調整, 監管部門只能是“跑龍套”的配角, 所以我們沒辦法、也沒理由指望監管部門去扭轉金融“脫實向虛”的結構性跑偏, 而只有央行才能發揮決定性作用, 過去如此, 未來更是如此。 我堅信, 正因為央行理應在金融結構調整問題上發揮決定性作用, 所以中央把“金穩會辦公室”設置在中央銀行。 如果這樣的判斷沒錯,

那我真心希望央行能夠意識到“責任與權力”的對稱性。

我們一直期待, 中央銀行應當成為中國全部金融市場的中央銀行, 而不僅僅是銀行的銀行。 說實話, 此次央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的公告還真有點這樣的韻味。 比如, 通篇公告針對整個金融體系, 強調整體的系統性風險;再比如, 央行不再強調銀行系統流動性是否充足的問題, 取而代之的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 資訊共用。 這是好事, 值得慶倖。

但現在看, 我們認為, 央行僅僅作為金融領域的中央銀行還不夠, 它還應當更加超脫, 擁有更高的位勢。 否則就會存在許多令人擔憂的地方。 比如, 央行強調“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比於以往中央“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提法多了“主動”二字。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認為, 至少可以有“雙重理解”。 其一, 央行作為一線管理者, 需要“主動”落實中央要求, 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二, 就是主動、而非被動地去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我擔心是的是後者。因為,對於“系統性”的理解具有相對性。央行指的系統是哪個系統?只是金融系統嗎?那恐怕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金融系統只是經濟系統的組成部分,離開經濟系統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對中國而言,金融系統的風險源頭往往存在於實體經濟系統,是兩者之間惡性循環的結果。所以,解決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問題,首先要去除實體經濟的風險,而不是金融系統單獨行動的問題。比如去杠杆,金融系統杠杆率過高,相當程度上是實體經濟杠杆率過高的表像;是貨幣金融膨脹、資本金融萎縮的必然結果。所以,去杠杆首先要強化資本市場發育、尤其是股權資本市場的發達,並以此降低實體經濟杠杆,並自然而然地降低金融風險,自然而然地降低金融杠杆。

所以我們說,系統性金融風險往往是整體經濟風險的外化表現,單獨從金融角度出發去除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徒勞,而且極易適得其反。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央行的視野還需要進一步放大,要站在整個經濟良性迴圈的角度去認識金融問題。所以,特別希望央行官員下到工廠企業去實地調查,不僅是去瞭解一手的經濟情況,更重要是強化金融業的實體經濟意識,想實體經濟之所想,急實體經濟之所急,這或許能有助於儘快實現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源回歸。

我擔心是的是後者。因為,對於“系統性”的理解具有相對性。央行指的系統是哪個系統?只是金融系統嗎?那恐怕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金融系統只是經濟系統的組成部分,離開經濟系統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對中國而言,金融系統的風險源頭往往存在於實體經濟系統,是兩者之間惡性循環的結果。所以,解決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問題,首先要去除實體經濟的風險,而不是金融系統單獨行動的問題。比如去杠杆,金融系統杠杆率過高,相當程度上是實體經濟杠杆率過高的表像;是貨幣金融膨脹、資本金融萎縮的必然結果。所以,去杠杆首先要強化資本市場發育、尤其是股權資本市場的發達,並以此降低實體經濟杠杆,並自然而然地降低金融風險,自然而然地降低金融杠杆。

所以我們說,系統性金融風險往往是整體經濟風險的外化表現,單獨從金融角度出發去除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徒勞,而且極易適得其反。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央行的視野還需要進一步放大,要站在整個經濟良性迴圈的角度去認識金融問題。所以,特別希望央行官員下到工廠企業去實地調查,不僅是去瞭解一手的經濟情況,更重要是強化金融業的實體經濟意識,想實體經濟之所想,急實體經濟之所急,這或許能有助於儘快實現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源回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