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谷歌變身Alphabet,其實和巴菲特一點關係都沒有

過往為人所熟知的公司穀歌(Google), 從2015年8月開始已是多家獨立公司的集合, 歸屬于全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

“穀歌”是所有這些公司中最響亮的品牌, 它囊括了搜索、廣告、地圖、應用、YouTube和安卓系統。 其餘關聯度較小的業務, 比如生物科技研究專案Calio、Nest智慧恒溫器、光纖網路服務、推出“moonshot”計畫的X實驗室、穀歌風投以及穀歌資本(Google Capital)等, 都已經是Alphabet旗下的獨立公司。

有沒有想過, 穀歌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究竟有什麼用?

一些人認為, 穀歌的重組是受到了巴菲特的啟發, 其創始人也早已被稱為“成長中的巴菲特”。 但是, 一如既往, 穀歌並不屑於這種簡單的對比。 在他們看來, 穀歌並沒有慢慢變成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 至少不會變得一模一樣。 穀歌在嘗試不一樣的路徑——一方面努力安撫投資者, 一方面保護創始人對於公司本質的獨特定位。

此次重組顯然是為了應對穀歌停滯不前的股價,

以及安撫投資者的不安情緒。 長久以來, 我一直認為, 穀歌當前抱有的價值創造理論, 本質上是把來自搜索、廣告的巨大收入投入到招聘優秀人才, 給予雇員較寬泛的行動自由, 以讓他們去探索、追求感興趣的事物上。 這不僅體現在一些列不相關的投資、收購模式中, 還表現在招聘、薪水和20%的自由時間等一系列公司政策中。

投資者對此戰略一直十分擔憂, 但是拉裡· 佩奇(Larry Page) 和謝爾蓋· 布林(Sergey Brin)聯合制定了一個公司治理機制, 從而可以免于受到來自股東的變革壓力。 但是, 隨著搜索廣告收入的不斷減少, 投資者的不滿表現在了停滯不前的股價上。 對此, 穀歌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停止某些投資專案、減少費用開支等,

而且收緊了20%自由時間的政策。 這些都是穀歌改變戰略的初始體現。

之前, 穀歌的公司架構也一直讓分析者十分犯難:對於他們而言, 評估穀歌的各項業務是極端困難的。 在分析者看來, 穀歌主業務的績效很不透明——搜尋引擎和廣告業務的財務回報無法從各種新投資的業務中剝離開來。 而新的公司結構, 至少保證了穀歌財務數字的獨立, 其他業務也可能會逐漸清晰起來。

然而, 無可避免的是, 投資者會進一步要求更多。 對於穀歌的重組, 市場很快給出了積極的回應——股價上漲了6%。 在我看來, 穀歌的重組一定會對其長期績效產生影響:現金流和投資的透明, 肯定會促進更多的自律與責任。 但是我懷疑, 此舉究竟能否真正安撫不安的投資者。

儘管新的組織結構提升了透明度, 但是也同時反襯出Alphabet各項業務間的弱關聯。 這愈加突出了之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如此多元的業務會被捆綁在一起?如今, 投資者若是想要投資, 依然是投資所有業務, 只不過現在, 他們能夠清晰地看到, 搜索廣告究竟給其他業務補貼了多少。

至於谷歌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對比, 兩者的確存在某些共同之處。 儘管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公開上市公司, 但是它也如私募股權公司一般運作。 伯克希爾·哈撒韋如Alphabet一般, 由各類關聯度不大的業務組成。 然而, 兩者間的重要區別是, 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公司大多都會產生現金收益, 而伯克希爾的任務就是在此基礎上創造更多的收入。

Alphabet則更像是現金牛和風險投資公司的結合體, 對處於早期階段、資本高度密集型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

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擁有了對其價值創造理論抱有信心的投資者, 而這依然是Alphabet要面對的挑戰。 有哪位投資者想要同時投資搜尋引擎、長壽研究、恒溫器以及無人機呢?儘管新的公司結構會讓投資主張更加透明, 但是Alphabet仍舊需要說服投資者, 一如伯克希爾·哈撒韋那樣, 證明自己的價值創造理論是合理可行的。

Todd Zenger |文

Todd Zenger是榮獲N. Eldon Tanner獎的戰略、戰略領導力教授, 是猶他大學埃克爾斯商學院的首席教授。 他的新書是Beyo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 to Solve the Puzzle of Sustaining Growth While Creating Value(HBR出版社, 2016年6月)。

ChaRlIEHeatHadJaNI 嶽鑫 |譯

《哈佛商業評論·戰略簡法》

編校|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

長按二維碼, 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