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老師”到“老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如果校園確有一道風景線的話, 那麼將一九九○年代與八○年代相比,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很多研究生將自己的導師稱為“老闆”, 一九八○年代對導師的稱呼一般為“先生”。

從時代背景來看, 這一商業性的稱呼在校園叫響, 很可能受到一九九○年代初那個“全民皆商”大潮的影響。

馬雲:是在說我嗎?

最初“老闆”作為最被推崇和最值得炫耀的稱呼, 研究生們用來稱呼自己的導師, 或許還帶有幾分尊敬。

問題在於, 這種情況今天早已不在, 但“老闆”的稱呼仍不絕於耳, 原因不在於社會, 而在於導師自身的角色出現了轉換。

畢竟, 早已讓人熟視無睹的是, 今天學術界太多的課題和學術著作雖由導師署名, 實際完成者卻是研究生。 於是乎, “老闆”取代“先生”就不只是學生們的調侃戲謔, 而在於宣示或命名師生關係中雇傭/被雇傭、購買/出售的性質。

一九二○至一九三○年代的教授雖也被學生們稱為“老闆”, 但那只是就在社會上有聲望、有地位的少數幾個大牌教授而言, 如胡適、顧頡剛、傅斯年等人。

王鐘翰先生回憶, 一九七○年代初他被借調到中華書局參加整理標點《清史稿》, 顧頡剛為“二十四史”總編, 一次到書局看望大家, 有人將其介紹給顧先生, 顧先生則說:“不用介紹, 吾人是老夥計了!”意指王先生在三○年代燕京大學就讀時, 上過顧先生開的春秋史和戰國史兩門課, 有師生之誼。 實際上, 這裡的“老夥計”一詞, 表明其時師生關係中雖然也有學生為先生搜集資料、做教輔工作,

性質卻如傳統社會中的東夥——東家出資, 夥計出力, 一起做事, 利益均沾。

按照馬克思的說法, 當一切成為交換價值之後, 歷史上那些曾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也必將失去昔日的靈光, 導師自然也應包括在內。 從中國傳統的角度視之, 這更意味著“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畢竟, 歷史上的中國, 師生關係由“師道”定位和表述, 意義在於, 從師的方面來說,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從生的方面來說, 不恥下問, 篤志向學。

先秦之時, 湯師小臣, 文王、武王師呂望、周公旦, 孔子詢官於郯子、訪樂於萇弘、學琴于師寰、問禮於老聃, 後退修《詩》《書》《禮》《樂》, 弟子彌眾, 至自遠方。 這些在中國文化精神中都被作為尊師好學的典範, 垂教後世。

兩漢之學最重“師道”,若“斯文有傳,學者有師”一定會被時譽推崇,師生關係也被賦予“守學而不失師法”的新意。宣帝時,以說《詩》時譽煊赫的匡衡,歲課策試不應令而被任命為掌故。後來他從京師調補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教官,京師的學者以為其離去將使學術蒙失損失,紛紛上書朝廷請求收回成命,理由是“衡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到了韓愈之時,雖然人益不事師,他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毅然撰寫《師說》一文,強調“吾師道也”,將師生關係定位在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上。

韓愈: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中國文化精神的韌性舉世周知。雖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但在歷史中卻不斷被重新振起,薪盡火傳,直到一九二○至三○年代仍綿綿無絕,甚至到了一九八○年代或依稀可辨其流風餘韻。至於一九九○年代“老闆”的稱呼以及與之相應的師生關係,未必一定是傳統“師道”的終結。況且,真正名副其實的“老闆”只是那些手中掌握學術資源最多、學問做得最少的均衡者,對於大多一介書生的普通教師來說,“老闆”的稱呼有其名而無其實。

本文出自

《學者的本分:傳統士人、近代變革及學術制度》

(有刪節)

作者胡成,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致歉

本文集以中國傳統士人的氣節與傳統行政權力下的尊師重道為切入點,論及近代以來的時風、士風與學風,類比西方學術制度與自由思想之形塑,針對近代變革中的知識份子之際遇與現代學人急躁求進之學風、近代以來“士”風日下與道德重塑,闡發了學者“曲學阿世”的責任與使命。全書的核心問題是試圖討論如何構建一個更好的學術外部、內部環境。

書影欣賞

今日話題:你給老師取過什麼昵稱或綽號?

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萬一有驚喜呢

化身熊孩子的文獻君邀你點擊閱讀原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兩漢之學最重“師道”,若“斯文有傳,學者有師”一定會被時譽推崇,師生關係也被賦予“守學而不失師法”的新意。宣帝時,以說《詩》時譽煊赫的匡衡,歲課策試不應令而被任命為掌故。後來他從京師調補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教官,京師的學者以為其離去將使學術蒙失損失,紛紛上書朝廷請求收回成命,理由是“衡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到了韓愈之時,雖然人益不事師,他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毅然撰寫《師說》一文,強調“吾師道也”,將師生關係定位在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上。

韓愈: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中國文化精神的韌性舉世周知。雖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但在歷史中卻不斷被重新振起,薪盡火傳,直到一九二○至三○年代仍綿綿無絕,甚至到了一九八○年代或依稀可辨其流風餘韻。至於一九九○年代“老闆”的稱呼以及與之相應的師生關係,未必一定是傳統“師道”的終結。況且,真正名副其實的“老闆”只是那些手中掌握學術資源最多、學問做得最少的均衡者,對於大多一介書生的普通教師來說,“老闆”的稱呼有其名而無其實。

本文出自

《學者的本分:傳統士人、近代變革及學術制度》

(有刪節)

作者胡成,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致歉

本文集以中國傳統士人的氣節與傳統行政權力下的尊師重道為切入點,論及近代以來的時風、士風與學風,類比西方學術制度與自由思想之形塑,針對近代變革中的知識份子之際遇與現代學人急躁求進之學風、近代以來“士”風日下與道德重塑,闡發了學者“曲學阿世”的責任與使命。全書的核心問題是試圖討論如何構建一個更好的學術外部、內部環境。

書影欣賞

今日話題:你給老師取過什麼昵稱或綽號?

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萬一有驚喜呢

化身熊孩子的文獻君邀你點擊閱讀原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