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紅軍“少兒師”中走出多少位開國將軍?

影視劇中的少共國際師 資料圖

少共國際師走入歷史

1934年10月, 由於李德左傾軍事路線錯誤指揮,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中央紅軍被迫長征。

在長征中, 少共國際師始終士氣高昂, 他們與紅一師、紅二師擔負起掩護中央縱隊的任務。 1934年11月底, 紅軍到達湘江, 少共國際師由此迎來長征中最慘烈的戰役。

在湘江之役中, 少共國際師掩護軍委縱隊過湘江。 當主力過江之後, 少共國際師被敵軍包圍。 這時, 紅一軍團只好派部隊重渡湘江, 接應少共國際師過江。 等到彭紹輝、蕭華渡過湘江之後, 發現還有一個團沒有過江, 於是二人又率軍殺回湘江, 經過艱苦尋找, 終於將這個團接了回來。

經過湘江一役, 8萬紅軍只剩3萬多, 少共國際師也從5000人減到2700人。 接著, 少共國際師與紅軍其他部隊一起展開了漫長而殘酷的長征。 由於遠離根據地, 少共國際師難以得到地方青年團組織的支持,

部隊越打越少。 遵義會議後, 為加強紅軍主力力量, 紅軍進行了改編, 少共國際師被編入紅一師和紅二師, 這支特殊的少年部隊由此走入歷史。

儘管少共國際師成為了歷史, 但這支特殊部隊卻湧現出了很多著名戰將, 其中獨臂將軍彭紹輝和“娃娃司令”蕭華,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抗戰時期在黃土嶺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陳正湘, 曾是少共國際師的團長;而20歲擔任少共國際師連長的黃定基, 曾是紅軍特級殺敵英雄。 1948年他所率領的8縱23旅率先攻破臨汾, 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光榮的臨汾旅”。

英雄譜

少共國際師雖然只進行了短短1年多的戰鬥, 但從少共國際師中走出了許多開國戰將。

彭紹輝(1906-1978), 少共國際師師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肖華(1916—1985), 少共國際師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 蘭州軍區第一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正湘(1911-1993), 少共國際師團長, 1939年任晉察冀軍區第1團團長時, 在黃土嶺指揮部隊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黃定基(1913-1951), 10歲當篾匠, 20歲任少共國際師連長, 紅軍特級殺敵英雄, 1948年, 任8縱23旅旅長時, 參與臨汾攻堅戰, 臨汾城牆堅固, 攻城的9個旅中, 23旅率先破城, 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光榮的臨汾旅”。 是我軍中罕見的被中央軍委命名的旅級單位。 1951年病逝。

江擁輝(1917-1991), 抗美援朝時期任38軍政委、軍長,

曾任福州軍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岱, 少共國際師直屬隊幹事, 抗美援朝時期任38軍政委, 曾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何廷一, 14歲參加紅軍, 少共國際師參謀, 曾任空軍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李景瑞(1914-1969),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曾任中央軍委電臺報務員、八路軍129師385旅電臺隊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副主任兼訓練部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楊思祿, 16歲參加少共國際師當戰士。 解放後任空軍第5飛行學校參謀長, 為更好的指揮空軍部隊, 楊思祿32歲學飛行, 並於1952年夏天放了單飛。 曾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1961年晉為少將軍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