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萌解《道德經》四四: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原文: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萌解1:事物的名號與事物本身, 哪個更切近事物原型呢?事物本身與事物包羅(承載)的東西,

哪個多(品質大)一點呢?生存與死亡, 哪個是病態呢?

齊天大聖真的就齊天, 與天無二嗎?地球多呢, 還是地球所包羅的事物多呢?地球的品質大呢, 還是地球所承載的事物品質大呢?運輸工具多呢, 還是所運輸的貨物多?還是承載運輸工具的道路品質更大呢?……這些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啊!事物存在時是病態呢?還是消亡後是病態呢?病與不病, 反正都屬自然常態。

——萌解2:功名與自身(長久身強體健), 哪個更接地氣(實惠)呢?自身與財貨, 哪個更多呢?得到的與捨棄的, 哪個是病呢?

功名利碌, 身外之物, 多至無窮無盡。 我有一身, 身有命, 命有生老病死。 莊子曰: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殆矣!是啊!吾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何止是知也無涯, 身外之功名利碌、財色情仇, 都是無涯的啊!老子茫然問道:以有涯之命, 行自然捨得之道, 舍去的是病(不好的)?還是得到的是病?得到是益的, 還是舍去的是益的?面對老子這茫問, 人人心中自有一桿秤 , 誰是誰非誰知道?福禍相依, 因果有報!大概由此:老子行簡, 至簡無為。

原文: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

——萌解:過份的珍惜、愛護必成大費。 何謂大費:疲廢自己, 寵費它人。 生前藏的越多, 死後散的越多。 藏之多可以將人帶入墳墓, 人之亡連自己都要消散, 何談帶走所藏?

愛恨相生, 愛之極, 恨之至!無愛不生, 無愛不長, 愛而有度, 恨之有容, 適愛容恨, 是謂愛恨交織, 自然平衡;愛而無度, 便成了一種霸道, 霸道生極恨, 至愛極恨相催枯, 大費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人世間最偉大的莫過於母愛, 最可悲的莫過逆子, 母子成仇。 大概都是因為愛之無度吧!

原文: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

——萌解:知足不是恥辱, 知止便不會倦殆, 知足知止, 此是長久之道也。

物極必反:不知足以滿而溢, 溢而敗亡才是恥恥辱;不知止以久而疲, 疲而怠, 怠而亡, 那算什麼?即便是機器, 運行久了也不得停下來保養保養, 才能長久運行, 何況人呼!說白了不知足, 不知止, 也就是自己“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玩死了(撐死了、或耗死了), 那不是笑話麼?不是恥辱麼?

忙著活?忙著死?——這還真是個問題哈,

有沒有?

題外話:

個人感覺:讀《老子》的思維, 總感覺有些莫名的消極的味道。 思來想去, 會不會是老子望世而去, 倍感大眾積進的激情浩浩蕩蕩, 所以自己便化做了刹車, 以保安全?又或者是我們的激情太高, 頭腦太複雜, 相對地對於自然簡單的東西反而會有消極的感覺?

萌讀《道德經》四一:不笑不足以為道,明道若昧,建德若偷

萌讀《道德經》四三章:無有入無間,不言之教,無為這益

萌讀《道德經》四一:不笑不足以為道,明道若昧,建德若偷

萌讀《道德經》四三章:無有入無間,不言之教,無為這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