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吉狄馬加和劉正興獲銀柳葉大獎——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舉行(二)

吉狄馬加和劉正興獲銀柳葉大獎

——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舉行(二)

吉狄馬加和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艾倫

劉正興和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士艾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傑 楊帆 攝影譚曦

7月29日-30日, 第三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在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行。 本屆詩歌藝術節由劍橋大學文化保護專案“康河計畫”、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以及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主辦與協同支持。

來自世界各國的150余名著名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等, 相聚于中國詩人徐志摩寫下《再別康橋》的康河畔, 誦詩交流、舉辦學術研討會與主題藝術聯展。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青少年合唱團也於本屆詩歌藝術節期間, 向全球首發他們的中文歌曲——中國民歌《茉莉花》。

參加此次藝術節的詩人包括中國的吉狄馬加、楊克、劉正成、霍俊明, 英國的露西·漢密爾頓、李道, 伊拉克的阿德南·薩伊格, 印度的桑迪普·帕爾馬等。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國際型詩人吉狄馬加, 因其數十年在詩歌領域所作出的傑出成就, 被主辦方授予“劍橋徐志摩銀柳葉-終身成就獎”。

作為唯一受邀採訪的中國內地媒體, 封面新聞從英國時間29日早上9點起,

直播了本次活動盛況, 共有20萬人觀看了此次直播。

中英文化交流相互汲取靈感與養分

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 源於2008年。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康河畔、柳樹下, 豎立了“徐志摩詩碑”, 以紀念這位傑出校友為中英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 國王學院擁有包括經濟學家凱恩斯、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在內的眾多知名校友, 但這是國王學院在建院近600年中, 首次為中國校友立碑。

此次藝術節期間共有四個展覽在國王學院舉辦, 包括中國當代瓷板畫藝術展, 中國籍藝術家劉正興的個人油畫展“天路”,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歷史檔案展-“國王學院景觀的歷史變遷”, 以及2017年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主題藝術聯展“河與橋”。

“河與橋”藝術聯展中, 20多位不同國籍的藝術家將帶來他們的書法、繪畫以及陶瓷作品, 其中包括劉正成、劉正興、曲磊磊、幹道甫、章嘉陵、大衛·帕斯科特、彼得·卡瓦酋迪、馬修·布萊克利、薩拉·巴特菲爾等國際藝壇的名家近作。 來自中國的著名書畫藝術家劉正興、崔志強、杜中誥、范國強、劉正成等人登臺發表主題演講。

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 經過三年的發展, 成為英國境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動之一。 自2015年起, 該節慶每年夏天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行, 旨在為中英兩國當代詩人、藝術家與學者, 提供一個國際化平臺, 鼓勵分享作品, 交流觀點, 汲取靈感與養分, 加深對於彼此文化、歷史的理解。

吉狄馬加談詩歌

“精神和心靈溝通的最隱秘方式”

在本屆詩歌節的國際詩歌圓桌論壇上, 吉狄馬加作了一場名為《個人身份·群體聲音·人類意識》的演講。

吉狄馬加說:“很長一段時間, 有人懷疑詩歌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 是否還能存在並延續下去。 持這種觀點的人大都是技術邏輯的思維, 他們只相信凡是新的東西必然替代老的東西, 從根本上忽視了人類心靈世界對具有恆久性質並能帶來精神需求的藝術依賴, 不容質疑, 詩歌就在其中。 正當人類在許多方面出現對抗, 或者說出現潛在對抗的時候, 詩歌卻奇跡般地成為了人類精神和心靈溝通的最隱秘方式。 ”

吉狄馬加以中國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哥倫比亞麥德林國際詩歌節為例, “我在那裡看到了詩歌在公眾生活和嚴重對立的社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市俗和功利的角度來看,詩歌的作用更是極為有限的,它不能直接去解決人類面臨的饑餓和物質匱缺。無論我們怎樣看待詩歌,它並不是今天才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人類有精神創造以來全部的歷史。”

“沒有一個詩人是抽象意義上的詩人。”作為有著古老文化傳統彝民族的詩人,吉狄馬加說,“我的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文化就無處不在地深刻影響著我。《勒俄特依》《阿細的先基》《梅葛》《查姆》等,放在世界詩歌史上也堪稱藝術經典,浩如煙海的民間詩歌,將我們每一個族人都養育成了與生俱來的說唱人。”

作為一名從大涼山走出的國際型詩人,吉狄馬加因為其詩歌作品中具有的強大藝術性和思考性,深受國際詩壇青睞。在本屆徐志摩詩歌節上,吉狄馬加獲得“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

頒獎儀式上,吉狄馬加現場發表了名為《總有人因為詩歌而幸福》致答辭。“這是對我所屬的那個山地民族詩歌傳統的一種肯定。我們民族所保存遺留下來的大多數文字經典中,最主要的書寫方式就是詩歌。在我們的聚會、喪葬、婚禮以及各類祭祀活動中,用詩歌的形式所表達的不同內容,本質上蘊含著詩性的光輝。我們古老的諺語中把詩歌樸素地稱為‘語言中的鹽巴’,由此可見,數千年來詩歌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我的詩歌,不過是這一動人合唱中一個小小的音符,作為一個詩人,我也只是這個合唱團中一個真摯的歌手。”

劉正興講“天路”創作

“這是我的天路,也是我的心路”

著名藝術家劉正興在此次藝術節上舉辦了他的“天路”寫生油畫專題展。劉正興在數十年跋涉青藏高原的藝術實踐中,深入的風物人情觀察和獨具慧眼的色彩表現,把神秘淨土描繪得令人驚歎。劉正興因其在繪畫領域的成就被主辦方授予“劍橋徐志摩銀柳葉藝術獎”。

論壇上,他發表演講分享“天路”創作的心路歷程,“在我很小的時候,援藏回來的父親告訴我,有一個地方,天很藍,雲很白,目之所及的地方鮮花滿山、牛羊遍地。那裡離天很近,離我很遠,通往那裡的路被稱為‘天路’。父親的話像一顆種子在我兒時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嚮往那裡……”

從20多歲第一次進入藏區到今天,劉正興數百次翻越雪山、草地,不管是海拔5000米的艱難道路,還是狂風暴雨卷夾猛烈冰雹的無常天氣,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岡仁波齊的腳下,都遍佈了他的足跡,“我用畫筆在詮釋我對這裡的情感,這是我的天路,也是我的心路。”

值得一提的是,劉正興在此次劍橋之行的三年前,在英國還有一次意義重大的藝術之旅,當時他遠赴蘇格蘭艾雷島進行采風活動,那裡的美景讓這位擅長風景油畫的藝術家流連忘返。連續數天,劉正興保持著旺盛的激情,在艾雷島和蘇格蘭高地創作了不少精彩的作品。蘇格蘭當地民眾也對這位來自中國的畫家充滿好奇,很多人在看過劉正興現場完成的油畫後表示,這位中國藝術家畫出了蘇格蘭最美的一面。

現場

“我在那裡看到了詩歌在公眾生活和嚴重對立的社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市俗和功利的角度來看,詩歌的作用更是極為有限的,它不能直接去解決人類面臨的饑餓和物質匱缺。無論我們怎樣看待詩歌,它並不是今天才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人類有精神創造以來全部的歷史。”

“沒有一個詩人是抽象意義上的詩人。”作為有著古老文化傳統彝民族的詩人,吉狄馬加說,“我的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文化就無處不在地深刻影響著我。《勒俄特依》《阿細的先基》《梅葛》《查姆》等,放在世界詩歌史上也堪稱藝術經典,浩如煙海的民間詩歌,將我們每一個族人都養育成了與生俱來的說唱人。”

作為一名從大涼山走出的國際型詩人,吉狄馬加因為其詩歌作品中具有的強大藝術性和思考性,深受國際詩壇青睞。在本屆徐志摩詩歌節上,吉狄馬加獲得“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

頒獎儀式上,吉狄馬加現場發表了名為《總有人因為詩歌而幸福》致答辭。“這是對我所屬的那個山地民族詩歌傳統的一種肯定。我們民族所保存遺留下來的大多數文字經典中,最主要的書寫方式就是詩歌。在我們的聚會、喪葬、婚禮以及各類祭祀活動中,用詩歌的形式所表達的不同內容,本質上蘊含著詩性的光輝。我們古老的諺語中把詩歌樸素地稱為‘語言中的鹽巴’,由此可見,數千年來詩歌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中,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我的詩歌,不過是這一動人合唱中一個小小的音符,作為一個詩人,我也只是這個合唱團中一個真摯的歌手。”

劉正興講“天路”創作

“這是我的天路,也是我的心路”

著名藝術家劉正興在此次藝術節上舉辦了他的“天路”寫生油畫專題展。劉正興在數十年跋涉青藏高原的藝術實踐中,深入的風物人情觀察和獨具慧眼的色彩表現,把神秘淨土描繪得令人驚歎。劉正興因其在繪畫領域的成就被主辦方授予“劍橋徐志摩銀柳葉藝術獎”。

論壇上,他發表演講分享“天路”創作的心路歷程,“在我很小的時候,援藏回來的父親告訴我,有一個地方,天很藍,雲很白,目之所及的地方鮮花滿山、牛羊遍地。那裡離天很近,離我很遠,通往那裡的路被稱為‘天路’。父親的話像一顆種子在我兒時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嚮往那裡……”

從20多歲第一次進入藏區到今天,劉正興數百次翻越雪山、草地,不管是海拔5000米的艱難道路,還是狂風暴雨卷夾猛烈冰雹的無常天氣,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岡仁波齊的腳下,都遍佈了他的足跡,“我用畫筆在詮釋我對這裡的情感,這是我的天路,也是我的心路。”

值得一提的是,劉正興在此次劍橋之行的三年前,在英國還有一次意義重大的藝術之旅,當時他遠赴蘇格蘭艾雷島進行采風活動,那裡的美景讓這位擅長風景油畫的藝術家流連忘返。連續數天,劉正興保持著旺盛的激情,在艾雷島和蘇格蘭高地創作了不少精彩的作品。蘇格蘭當地民眾也對這位來自中國的畫家充滿好奇,很多人在看過劉正興現場完成的油畫後表示,這位中國藝術家畫出了蘇格蘭最美的一面。

現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