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秋節氣的那些習俗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 還有立秋迎秋之俗, 每到此日, 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 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 準備作戰的季節。

折疊立秋節

立秋節活動立秋節, 也稱七月節, 時間在西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 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 到西郊迎秋, 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 (見《禮祀?月令》)。 漢代仍承此俗。 《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 迎秋於西郊, 祭白帝蓐收, 車旗服飾皆白, 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 並有天子入圃射牲, 以薦宗廟之禮, 名日軀劉。 殺獸以祭, 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 每逢立秋日, 也祭祀五帝。 《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宋代, 立秋之日, 男女都戴楸葉, 以應時序。 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 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 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 懸秤稱人, 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 以驗夏中之肥瘦。 民國以來, 在廣大農村中, 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 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 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 又有在立秋前一日, 陳冰瓜, 蒸茄脯, 煎香薷飲等風俗。

折疊秋忙會

秋忙會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 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 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 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

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 變賣牲口, 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 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 現今把這類集會, 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 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折疊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 人人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 秋桃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 等到除夕, 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 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折疊貼秋膘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 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 體重減輕叫“苦夏”。 因為人到夏天, 本就沒有什麼胃口, 飯食清淡簡單,

兩三個月下來, 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 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瘦了當然需要“補”。 等秋風一起, 胃口大開時, 就要吃點好的, 增加一點營養, 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 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 “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 這一天, 普通百姓家吃燉肉, 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 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折疊啃秋

啃秋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 全家圍著啃, 就是啃秋了。 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 他們在瓜棚裡, 在樹蔭下, 三五成群, 席地而坐, 抱著紅瓤西瓜啃, 抱著綠瓤香瓜啃, 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 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發的, 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折疊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始於漢代, 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此時收穫已畢, 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甯之俗。 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 秋社歸時也不歸。 ”在一些地方, 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折疊摸秋

夏曆八月十五日, 是為中秋節。 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 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 到田野瓜架、豆棚下, 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故名摸秋。 俗謂摸南瓜, 易生男孩;摸扁豆, 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 除生女孩外, 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按照傳統風俗, 是夜瓜豆任人採摘, 田園主人不得責怪。

姑嫂歸家再遲, 家長也不許非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