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醫療資訊化建設這塊300億的大蛋糕,絕對值得一搏

年中, 專業的研究機構和醫療行業媒體紛紛推出, 醫療資訊化行業盤點 。 各家報告切入角度不同, 這些報告的乾貨已脫水, 供大家速讀。

一、有幾大塊“蛋糕”可切?

三大塊:

1、醫院資訊化的生意

包括醫院管理資訊化(HMIS)、臨床管理資訊化(CIS)、醫院資訊集成。

2、區域衛生資訊化的生意

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 將醫院間資訊互聯互通, 以區域醫療資源分享為目標。

3、產業鏈延伸的生意

遠端醫療、移動醫療、雲醫療、醫保資訊化、藥品流通資訊化等。

二、總體市場盤子有多大?

1、總體市場規模, 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

資料顯示(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2008-2014年, 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較高水準;

2014年我國醫療資訊化市場規模約為264.62億元, 同比增長21.22%;

2015年的市場增速在20%左右, 市場規模在318億元左右。

資料預測(來自:IDC )

預計2017年將達336.5億元, 年化增長率為15%。

根據前瞻預測, 未來幾年, 我國醫療資訊化規模將持續增長, 到2021年, 我國醫療資訊化規模將超過870億元。

2、過往幾年, 賣進去的大部分都是硬體

賣進去的產品, 硬體占比近70%, 服務和軟體占30%。

2015年我國醫療資訊化硬體市場規模約在230億元

3、有實力的各大廠商喜歡玩“整體解決方案”

IDC預計:2016年醫療行業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08.5億元, 年化增長率為16.5%, 主要包括HIS、PACS、EMR、區域醫療衛生平臺等。

(1)有錢有規模的醫院, 資訊化需求開始轉變

三級醫院基本達到HIS全覆蓋, 而二級及以下也基本達到80%覆蓋;

大中型醫院的資訊化建設中心已逐步由HIS轉至以病人和臨床為中心的數位化醫院建設,

將對PACS系統和電子病歷系統、移動醫療的搭建和應用進行重點投資。

(2)小型醫院, 基礎設施仍是蛋糕

中小型醫院也將逐漸啟動CIS部署, 預計2016年CIS市場規模將突破50.6億元。

三、重點投資區, 有哪些?

據權威機構匯總全國400餘家醫院資訊化投入金額結果, 發佈《2015-2016年度全國醫院資訊化投入情況概要》, 其中結論為——

我國醫院資訊化投入水準, 區域排名:

華東>華北(北京)>西北>西南>中南(深圳)>東北

1、華北

華北地區以北京為例, 擁有供醫療資訊化發展肥沃的土壤。 出現了北大人民醫院、301醫院、阜外醫院等先進資訊化建設標杆醫院。 北大人民醫院還獲得了HIMSS7級的評價。

在資訊化投入上, 北京平均投入在500萬-2000萬區間, 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比。

2、東北

醫院資訊化投入平均在100萬-300萬之間, 在全國六大區域投入排名倒數第一。

3、華東

華東區域在醫院資訊化投入較高,2000萬以上的投入佔據12%。這其中包括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溫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溫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等資訊化發展較快的醫院。

4、西南

西南地區總體平均投入在400萬-500萬之間,而重慶市作為較為發展快速的城市,資訊化水準較高,投入較大,投入量平均在500萬-1000萬。

5、中南地區(深圳市)

中南地區以深圳市為例,平均投入比例主要分佈在400萬-500萬之間,而深圳市醫療資訊化建設起步早,投入大,但是還沒有形成“大氣候”。未來將逐漸提升投入產出比,加強區域資訊化建設。

6、西北

西北區域醫院資訊化投入最高在1000萬左右,較全國水準相比,位居全國中間水準。雖然西北地方地廣人稀,但是在醫療資訊化和遠端醫療方面投入較大。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醫院近三年內資訊化建設累計:

投入金額在100萬-1000萬區間的醫院比例為44.56%;

投入金額在1000萬以上的醫院比例為19.12%。

四、醫院資訊系統(HIS),還有機會嗎?

1、這幾年,HIS增速在放緩

2008-2015年我國醫院資訊系統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降低:

2014年的規模為20.02億元,同比增長14.73%;

2015年市場規模為2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9.89%。

2、軟體的比例升高,服務比例下降

軟體的比例從2007年的55%上升至2015年的71%左右,相對應的服務比例從2007年的45%下降至2015年的29%左右。HIS中軟體比例的提高能夠加速實施過程,縮短實施週期,提高客戶滿意度。

3、未來幾年,HIS依然有市場空間,但不會高速增長

對於未來我國醫療資訊系統規模增長情況,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預計在2021年億元資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39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率為10%左右。

4、HIS的主要玩家

從現有已投入使用的HIS情況來看,全院數位化解決方案企業相對領先企業主要有東軟集團、衛寧軟體、東華軟體等上市企業,以及北京天健、杭州創業、智業軟體、重慶中聯等非上市企業;成本核算系統生產企業主要有東軟集團和用友軟體兩家上市企業以及金算盤;目前國內預約掛號系統中和仁科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紅帆是目前國內醫院OA的主要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五、臨床資訊系統(CIS)處於高峰期

1、過去幾年,CIS高速發展

目前,在我國醫療機構的資訊化建設中,臨床資訊系統正處於快速推廣時期,尤其是在大型醫院中,處於臨床資訊系統高峰期。

從臨床資訊系統市場規模來看,2015年約為23億元,同比增長20.42%。

2、未來,CIS也依然保持20%的增速

根據目前我國臨床系統資訊化發展階段及未來規劃,保守估計未來幾年我國CIS市場規模增長率仍保持在20%左右,預計到2021年,我國臨床資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66億元左右,超過醫院HIS的建設規模。

六、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ACS)要分策略做

1、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應用現狀

PACS在國內醫院影像科室中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北上廣一線城市三家醫院PACS已基本普及。然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應用市場也有所區別。

七、市場格局和競爭力

1、競爭階段

縱觀中國醫療資訊化市場,從1993年起步至今,我國醫療IT行業競爭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大批做HIS的獨立軟體發展商(ISV)蜂擁出現;

第二階段是在價格戰和不成熟的市場中,大批ISV倒掉;

第三個階段則是國外公司介入。

2、市場上的玩家

目前從事醫療資訊化的上市公司第一梯隊包括衛甯健康、萬達資訊、東軟集團、創業軟體、思創醫惠和東華軟體等,市場份額不到50%,比重最大的東軟占12%。

但東軟和萬達資訊並非所有盈利都來自於醫療資訊化,東軟醫療資訊化占主營占比份額是很小的,而像萬達資訊還有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業務,衛甯健康和創業軟體則屬於專注於醫療信息化的公司。思創醫惠50%的主營收入來源於醫療資訊化。

在醫療資訊方面領域醫療資訊化公司的盈利主要以項目收費為主,市場競爭激烈但基本有序,行業集中度低。

3、競爭格局

行業內部現有公司激烈競爭跑馬圈地階段,行業競爭環境總體有序,潛在進入者和替代品均不構成威脅,目前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均不強,對政府關係要求極強,移動互聯網將對醫療資訊化形成有效互補。

行業競爭結構圖

4、玩家的盈利模式

短期內國內企業盈利的主要手段還是以醫院專案為主,商業模式較為單一。

長期來看,領頭醫療IT 企業有望在獲取大資料、優質客戶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醫療資訊化產業鏈上拓展。

5、醫療資訊化行業,看政策吃飯

醫療資訊化行業的發展受到政策法規、宏觀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環境等因素影響。行業較為特殊,下游客戶以政府性質的公立醫院為主,政府關係的部分就更加顯得尤為重要。

6、想在醫療行業混,要有核心競爭力

醫療資訊化行業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技術、品牌、銷售、政府公關和資本運作等。

注釋:

政府公關:類似一輪公務員考試,要通過筆試再到面試,也就是說,對於行業內公司來說,技術水準要首先達到第一梯隊,而接下來則多依靠政府關係。

資本運作:我們可以注意到,上市公司近些年資本運作頻繁,如果想拿下某區域的訂單,自建分公司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效率過低,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收購當地一家公司快速搶佔市場,例如萬達資訊和衛寧,可以說其發展歷程基本就是一部並購史。

7、 互聯網醫療新啟,力量不容忽視

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受到了供需平衡、政府放開、技術進步、資本推動等因素驅動。

目前互聯網醫療競爭主體包括:

1)BAT、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2)春雨醫生等互聯網創業團隊;

3)傳統醫療醫藥企業;

4)醫療IT廠商。

四大驅動力,讓互聯網醫療有機會

八、總結

醫療資訊化行業是一個主要依靠政府推動的行業。

目前行業競爭格局為行業內企業激勵競爭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並未形成寡頭格局。

行業中企業多以區域型企業為主,並未完全形成全國性企業。

行業具備一定的門檻,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很難有外來進入者。

行業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水準、品牌、銷售能力、政府公關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等。

行業轉換成本高,競爭的核心是搶佔更多的客戶,佔領更多區域,區域拓展能力尤為重要,也可採用兼併重組方式。

行業中主要客戶為政府性質的公立醫院,政府公關能力及其重要。

移動互聯網將對傳統醫療資訊化形成互補。

未來醫院資訊將會匯總至區域醫療資訊平臺,為節省介面成本很可能與醫院採用同一集成商,因此佔據區域醫療資訊化平臺入口是重要切入點。

行業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為做專案收費,未來有望未來有望實現大資料變現,或提供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

總體來看,2017年乃至今後5年內,醫療行業都值得一博!

3、華東

華東區域在醫院資訊化投入較高,2000萬以上的投入佔據12%。這其中包括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溫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溫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等資訊化發展較快的醫院。

4、西南

西南地區總體平均投入在400萬-500萬之間,而重慶市作為較為發展快速的城市,資訊化水準較高,投入較大,投入量平均在500萬-1000萬。

5、中南地區(深圳市)

中南地區以深圳市為例,平均投入比例主要分佈在400萬-500萬之間,而深圳市醫療資訊化建設起步早,投入大,但是還沒有形成“大氣候”。未來將逐漸提升投入產出比,加強區域資訊化建設。

6、西北

西北區域醫院資訊化投入最高在1000萬左右,較全國水準相比,位居全國中間水準。雖然西北地方地廣人稀,但是在醫療資訊化和遠端醫療方面投入較大。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醫院近三年內資訊化建設累計:

投入金額在100萬-1000萬區間的醫院比例為44.56%;

投入金額在1000萬以上的醫院比例為19.12%。

四、醫院資訊系統(HIS),還有機會嗎?

1、這幾年,HIS增速在放緩

2008-2015年我國醫院資訊系統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降低:

2014年的規模為20.02億元,同比增長14.73%;

2015年市場規模為2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9.89%。

2、軟體的比例升高,服務比例下降

軟體的比例從2007年的55%上升至2015年的71%左右,相對應的服務比例從2007年的45%下降至2015年的29%左右。HIS中軟體比例的提高能夠加速實施過程,縮短實施週期,提高客戶滿意度。

3、未來幾年,HIS依然有市場空間,但不會高速增長

對於未來我國醫療資訊系統規模增長情況,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預計在2021年億元資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39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率為10%左右。

4、HIS的主要玩家

從現有已投入使用的HIS情況來看,全院數位化解決方案企業相對領先企業主要有東軟集團、衛寧軟體、東華軟體等上市企業,以及北京天健、杭州創業、智業軟體、重慶中聯等非上市企業;成本核算系統生產企業主要有東軟集團和用友軟體兩家上市企業以及金算盤;目前國內預約掛號系統中和仁科技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紅帆是目前國內醫院OA的主要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五、臨床資訊系統(CIS)處於高峰期

1、過去幾年,CIS高速發展

目前,在我國醫療機構的資訊化建設中,臨床資訊系統正處於快速推廣時期,尤其是在大型醫院中,處於臨床資訊系統高峰期。

從臨床資訊系統市場規模來看,2015年約為23億元,同比增長20.42%。

2、未來,CIS也依然保持20%的增速

根據目前我國臨床系統資訊化發展階段及未來規劃,保守估計未來幾年我國CIS市場規模增長率仍保持在20%左右,預計到2021年,我國臨床資訊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66億元左右,超過醫院HIS的建設規模。

六、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ACS)要分策略做

1、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應用現狀

PACS在國內醫院影像科室中的應用已經比較普遍。北上廣一線城市三家醫院PACS已基本普及。然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應用市場也有所區別。

七、市場格局和競爭力

1、競爭階段

縱觀中國醫療資訊化市場,從1993年起步至今,我國醫療IT行業競爭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大批做HIS的獨立軟體發展商(ISV)蜂擁出現;

第二階段是在價格戰和不成熟的市場中,大批ISV倒掉;

第三個階段則是國外公司介入。

2、市場上的玩家

目前從事醫療資訊化的上市公司第一梯隊包括衛甯健康、萬達資訊、東軟集團、創業軟體、思創醫惠和東華軟體等,市場份額不到50%,比重最大的東軟占12%。

但東軟和萬達資訊並非所有盈利都來自於醫療資訊化,東軟醫療資訊化占主營占比份額是很小的,而像萬達資訊還有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業務,衛甯健康和創業軟體則屬於專注於醫療信息化的公司。思創醫惠50%的主營收入來源於醫療資訊化。

在醫療資訊方面領域醫療資訊化公司的盈利主要以項目收費為主,市場競爭激烈但基本有序,行業集中度低。

3、競爭格局

行業內部現有公司激烈競爭跑馬圈地階段,行業競爭環境總體有序,潛在進入者和替代品均不構成威脅,目前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均不強,對政府關係要求極強,移動互聯網將對醫療資訊化形成有效互補。

行業競爭結構圖

4、玩家的盈利模式

短期內國內企業盈利的主要手段還是以醫院專案為主,商業模式較為單一。

長期來看,領頭醫療IT 企業有望在獲取大資料、優質客戶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醫療資訊化產業鏈上拓展。

5、醫療資訊化行業,看政策吃飯

醫療資訊化行業的發展受到政策法規、宏觀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環境等因素影響。行業較為特殊,下游客戶以政府性質的公立醫院為主,政府關係的部分就更加顯得尤為重要。

6、想在醫療行業混,要有核心競爭力

醫療資訊化行業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技術、品牌、銷售、政府公關和資本運作等。

注釋:

政府公關:類似一輪公務員考試,要通過筆試再到面試,也就是說,對於行業內公司來說,技術水準要首先達到第一梯隊,而接下來則多依靠政府關係。

資本運作:我們可以注意到,上市公司近些年資本運作頻繁,如果想拿下某區域的訂單,自建分公司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效率過低,上市公司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收購當地一家公司快速搶佔市場,例如萬達資訊和衛寧,可以說其發展歷程基本就是一部並購史。

7、 互聯網醫療新啟,力量不容忽視

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受到了供需平衡、政府放開、技術進步、資本推動等因素驅動。

目前互聯網醫療競爭主體包括:

1)BAT、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2)春雨醫生等互聯網創業團隊;

3)傳統醫療醫藥企業;

4)醫療IT廠商。

四大驅動力,讓互聯網醫療有機會

八、總結

醫療資訊化行業是一個主要依靠政府推動的行業。

目前行業競爭格局為行業內企業激勵競爭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並未形成寡頭格局。

行業中企業多以區域型企業為主,並未完全形成全國性企業。

行業具備一定的門檻,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很難有外來進入者。

行業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水準、品牌、銷售能力、政府公關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等。

行業轉換成本高,競爭的核心是搶佔更多的客戶,佔領更多區域,區域拓展能力尤為重要,也可採用兼併重組方式。

行業中主要客戶為政府性質的公立醫院,政府公關能力及其重要。

移動互聯網將對傳統醫療資訊化形成互補。

未來醫院資訊將會匯總至區域醫療資訊平臺,為節省介面成本很可能與醫院採用同一集成商,因此佔據區域醫療資訊化平臺入口是重要切入點。

行業目前主要的商業模式為做專案收費,未來有望未來有望實現大資料變現,或提供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

總體來看,2017年乃至今後5年內,醫療行業都值得一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