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老子》知天下,或許我們世界究竟模型——是個洋蔥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點路, 名師點路不如自己感悟!

一個“感”, 一個“悟”道出了聖人認知事物的根本方法。

若行其法, 先行靜。

若水:靜之徐清, 久而滋生出一個生態系統來;動之漸濁, 滲入的泥沙, 寂滅的是生態系統。 水之大靜歸於海, 水之小動行於江河。 靜為根, 動為表, 根靜而表動之間, 天下莫不往, 往而莫不能歸, 歸而莫不知。 水之歸往之間, 水還是水, 非水本身有何作為, 而是隨外界之自然變故(溫度, 也可以叫能量吧)而行表之歸往之事。 是謂:上善若水。

人若水, 在於心, 心若海靜而深沉, 心若江河動而融萬物, 融萬物得以感應, 歸之海以沉而悟。 以我心入萬物而知萬物, 以我心入天下而知天下, 此謂:將心比心之感;以感應之心歸我心海, 得以悟!

我與萬物將心比心?與天下將心比心?是個方法, 此大概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的道理吧!換而言之也可稱之為經驗, 見多識廣。

歎天下之大, 我之小, 窮其一生, 能行多少路?能閱多少人?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不了那麼多路, 閱不了多少人, 卻可借人之腳行路, 借人之閱以成己閱, 此謂名師點路, 關鍵在於傳承與共用。 這一點在科學技術發展上體現的很是突出。

有句話說的好:我之所以站的高看得遠, 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麼老子這裡所講:足不出戶, 甚至連窗子也不開就能知天下, 會不會是在吹牛B呢?顯然對於這位老聖人, 要他吹牛B, 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世界就是奇妙, 也給“懶人”留了另一套方法: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人屋是小屋, 天下是大屋, 世界不外乎是大屋套小屋, 無窮無盡的層層套。 小屋是一方世界, 大屋亦是一方世界。 其無論大小, 皆源于道法自然, 故可觀小屋以知大屋, 概因尋其同源而返衍其同。 又小屋外是大屋, 大屋有所動, 小屋必有所感, 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

是謂:聖人感小屋以知小屋, 知小屋以衍大屋。 此之謂:自己感悟。

如此說來, 我們的世界空間的模型倒像是個洋蔥:一層包一層, 外無其外, 內無其內, 每一層都是一方世界, 也都是洋蔥的心, 我們得其一心便可知其所有心, 食其一層之味便是其所有層之味,

概因其每層都源於這個洋蔥。

至於為什麼說名師點路不如自己感悟呢?或許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講了: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

說到這裡, 或許可以說吧:行路、閱人、名師、乃常人之道;感悟乃聖人之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