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秋”字是如何代表秋的?秋, 甲骨文像長須長足的蟋蟀。

從文字角度來看, 今天看到的"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 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可原來的“秋”不是這個樣的。

“秋”字的金文

秋, 甲骨文像長須長足的蟋蟀。 有的甲骨文像一隻蟋蟀躲在巢穴裡, 表示天氣轉涼, 昆蟲藏身。 造字本義:天氣轉涼、蟋蟀鳴叫的季節。

籀文誤將甲骨文字形中蟋蟀頭部的觸鬚寫成“禾”, 誤將蟋蟀身體觸鬚以外的部分寫作“龜”, 誤將凹穴裡蟋蟀尾部形象當作火盆, 寫成了“火”, 至此甲骨文字形中“蟋蟀在巢穴”的本義線索完全消失。

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龜”, 並將籀文上“禾”下“火”的上下結構調整成左右結構。 隸書再次調整篆文的結構順序。

古人根據四季的特徵與節奏, 總結出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養生之道:春生, 夏長, 秋收, 冬藏。

春夏秋冬四個字有三個跟‘日’有關, 為什麼秋選擇火?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誰都知道秋是收穫的季節, 包括瓜果的收穫, 為什麼不用收穫穀熟的意象?

刀耕火種的火, 可能蘊含著‘來自於土, 複歸於土’的思想:有用的糧食收穫, ‘無用’的秸稈除了少部分餵牲口、燒飯、漚肥外, 大多數焚燒作為田地的灰肥。

正好和秋天肅殺、秋刑的文化相合, 本身秋刑的含義就是對大地的回歸吧:死不是真的死了, 而是又入自然界的迴圈。

中國的文化講天人合一, 整個生態與生活資源的利用都是迴圈的, 這一切與‘天道迴圈’也是一致的。

秋是生長週期的結束, 一方面收穫, 一方面部分物質迴圈利用, 準備又一個生命歷程的開始。 這樣理解可能對‘冬’也有啟發。

其實, 這些是今人根據“秋”字解的, 而古秋字不是這樣嘀。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古代有哪些立秋迎秋的儀式?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 等到"立秋"時辰一到, 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 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 以寓報秋之意。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我國有立秋迎秋之俗, 每到此日, 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

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 準備作戰的季節。 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不論朝廷還是民間, 在立秋收成之後, 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 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 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 以慶祝。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西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

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

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

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我們古人的立秋三候還靈驗嗎?

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

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週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過後的節氣是什麼?

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立秋過後下一個節氣是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到了,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嗎?

秋天,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祖國南北秋天到相隔5個月。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方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裡,首都北京9 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月上中旬秋的資訊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呀、秋分呀,是怎麼回事、有區別嗎?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簡而言之: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秋分為晝夜等長。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意思是一個季度的開端,有“二分”——“春分”、“秋分”,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有“時值二分,日夜兩平分”之說。即每年到了“春分”或“秋分”那一日,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有“二至”——“夏至”、“冬至”。也可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一年當中到了“夏至”那一日,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到了“冬至”那一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和秋分有什麼不同?從上文的講述可知,立秋和秋分不僅在時間點上是不一樣的,其在代表的意義上也是不同的。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西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

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

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

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我們古人的立秋三候還靈驗嗎?

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

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週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過後的節氣是什麼?

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立秋過後下一個節氣是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到了,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嗎?

秋天,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台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祖國南北秋天到相隔5個月。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方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裡,首都北京9 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月上中旬秋的資訊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呀、秋分呀,是怎麼回事、有區別嗎?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簡而言之: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秋分為晝夜等長。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意思是一個季度的開端,有“二分”——“春分”、“秋分”,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有“時值二分,日夜兩平分”之說。即每年到了“春分”或“秋分”那一日,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有“二至”——“夏至”、“冬至”。也可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一年當中到了“夏至”那一日,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到了“冬至”那一日,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中國文化丨立秋的那些事兒都在這裡了/立秋的6個問答

立秋和秋分有什麼不同?從上文的講述可知,立秋和秋分不僅在時間點上是不一樣的,其在代表的意義上也是不同的。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