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戈壁創投徐晨:現在創投行業都是情懷驅動,非主流才是未來

導語:他跨界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和工程領域, 從GIS技術咖轉型為「海龜」投資人。 他曾被稱作“最年輕的基金管理人”, 擁有超過十年的風險投資行業經驗, 在戈壁創投的十年, 他始終如一專注「非主流投資」——於「寒冬」中堅持判斷項目的標準, 並在旅遊等新興行業尋找機會。 戈壁麾下的CSDN、旅行者、數碼媒體集團、億動傳媒、途牛旅遊、漢柏科技、品果科技(Camera360)等都經歷了快速成長, 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企業, 並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課堂金句

1、我講的可能都是錯的。

2、如果哪一天覺得, 可以用一個標準的方法做投資的時候,

可能就是要虧錢的時候。

3、要有時刻迎接無常的心態來抓住一些反常的機會。

4、前幾次創業浪潮都是由行業驅動的, 這次我認為是由情懷驅動的。

5、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 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更重要.

以下內容為戈壁創投徐晨老師在MC股權投資學院第8期特訓營課堂上講課精彩內容。 徐晨老師的授課特點是他會用講故事的方式, 來淺顯易懂地講述背後的道理。

(戈壁創投合夥人 徐晨)

在創投行業有近15年時間, 最近在複盤整個VC行業的發展歷史。 基本上很多人認為從1999年到2000年中國的VC行業才開始, 我是從2002年進入這個行業, 通過這些年在這個行業的觀察, 我關注到幾個點。 原來都是企業在推動市場變化, 而最近幾年很多人是被市場帶著走, 因為市場發展太快了, 我們時刻都在接觸新的資訊。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回到相對基礎和核心的東西, 我們的思考不應該停留在“看到什麼現象”, 而應該通過現象看到背後的本質。 這樣在行業裡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才能發揮更多的作用。

在開始的時候, 就告訴大家“我講的可能都是錯的”。 因為現在我講的內容、傳授的經驗, 在若干年後可能都是錯的, 因為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 很難做出預測, 也很難有標準的答案。

不管是在做企業, 還是在做投資, 當你在總結經驗複盤的時候, 千萬不要認為你掌握了某個行業的所謂經驗, 這是最可怕的。 如果哪一天覺得, 可以用一個標準的方法做投資的時候, 可能就是要虧錢的時候。 在投資行業, 當我們的資訊流通以後, 如果你不把它疊在場景裡, 所謂的投資或者投機是沒有用的。 大家都以同樣的方法來做投資的話, 其實這時候整個市場的效率就失去了。

在我看來, 市場分為幾種情況:通常情況、反常情況和無常情況。

我們總說“通常市場情況”, 其實市場更多反常規, 更多數人的邏輯相反, 是無規律變化莫測的。 而對於做投資來說, 我們需要更多的是抓住反常和無常的機會, 要有時刻迎接無常的心態來抓住一些反常的機會。

那反常的機會在哪裡出現呢?可能恰恰出現在那些自己經歷過失敗的人身上, 因為他經歷的是突然發生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這是有巨大反常的。

投資和時間的關係

很多人一般不會講“投資和時間的關係”, 大家都在講“投資和商業模式”、“投資和團隊”、“投資和市場”, 其實所有的商業邏輯都是一些經濟結構的變化形成的。

經濟學人智庫的一份研究顯示, 中國GDP的發展主要來源於三個層面:第一, 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擴大;第二是新世代出現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 第三是網路購物帶來的消費方式的變化。

最近, 順豐和菜鳥網路開撕的事情, 這種事情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線上的資訊流開始影響線下資產, 但當你擁有資訊的時候可以反過來挾制線下資產。 在這個維度上,更多人關注的是“他知道不知道”,而不是“它怎麼樣”,就像現在人們不會關注快遞品質怎麼樣,而是會關注快遞到哪兒了。

現在消費升級被極力追捧,是因為現在消費的多元化是非常明顯的,大家喜歡消費看上去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那些需要被身份認同和標籤化的中產階層。這種消費,不光停留在廣義的消費品上,也包括現在的知識共用等精神消費層面。有種說法是“羅輯思維是在製造焦慮的同時在販賣焦慮”。這些原因主要不管是普通消費者還是高淨值階級,都是尋求一種身份認同的表現,在這其中焦慮的程度不一定變高,焦慮的維度卻變高了。就像有些投資人就是在製造風口的同時從中獲利。

在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三不管地帶,而現在卻成為重度被監管的地帶。重點被監管,說明這個行業原來資訊是不透明的,不需要別人知道,也不想別人知道,但是現在逐漸透明化了,市場變大了,參與的人也多了。所以,在做投資的時候,你面對的是一個整體市場的風險,而不是一個行業的風險。

08、09 年之前,是美元基金在中國探索商業模式的時期,人民幣基金還沒有大量出現,但是,時間證明美國模式並不適合中國,現在大部分美元基金都已退出了中國,即使剩下來的也基本走上了本土化道路。為什麼說現在中國股權投資還很火,是因為我們還處在中早期階段,大浪潮還沒有到來,還是一個可以重度參與的市場。

現在是第四次創業熱潮,這次跟前幾次都不太一樣,前幾次都是由行業驅動的,這次我認為是由情懷驅動的。很多人進入創投這個行業,並不是看到了某個行業的機會,而是他們認為創業本身就是機會,不是尋找企業持續增長的能力。

創新的維度

從創新維度上來看,創新可以分為三種創新:連續型創新、顛覆型創新和突破型創新。多數時候,對於VC來說,大家都在在抓的是顛覆式創新。現在創業能夠滿足一些需求,同時滿足用戶習慣,用便宜的價格、正規的用戶門檻,慢慢把一般用戶轉化成粘性用戶。

在一個週期內,我們會選擇那種能夠連續性做一個業務,並且不斷對產品進行反覆運算的公司。在中國公司中,美團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公司,它是一個反覆運算能力非常強的公司,做了很多不同的產品線,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是和滴滴這樣公司的一個市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當你不斷地反覆運算產品,其實每一次它的價值體系都在做遷移。

其次,要看公司是什麼類型的公司,是產品驅動型,是技術驅動型,還是市場驅動型。而對於市場型公司來說,肯定是不斷按照市場來調整他的策略,但問題是,你會發現他對產品的認知和打造是極度缺乏的。市場往往需要的是銷售和流水,但是這些在某種程度並不能代表公司的好壞。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更多是貼近市場熱點,想通過這樣吸引或者拉近用戶的話,其實這樣會很危險。如果是產品型公司,是通過產品在引導使用者行為和用戶習慣的話,持續性會比較高。

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更重要

有時候會問大家最近在看什麼?大家普遍表示“我們也不知道在看什麼”。其實是大家都進入了一個迷茫期,在行業缺少大的缺口或者方向的時候,公司的產品會成為考慮這個標的的一個方向。當資本對某一個熱點、某個風口,並沒有產生巨大的適應力的時候,公司產品本身對市場推動能力更大。

就像美國密西根州朱旭銀行總裁所說“馬匹不會過時,而汽車只是一時的新奇事物”。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必須要瞭解“時間存在一定的不連續性”,即很多產品在發展到一個點就突然消失掉了。這段時間出現了一波造車熱,有一定跟風的成分,也證明了一個現象,當電車取代油車的時候,原來汽車一些重要核心系統,變得都不重要了,大家更多關注所謂的交互系統。

之前做內容的平臺,大家都喜歡做能夠沉澱,能夠累計下來的內容,而現在做內容都喜歡做可以隨機應變的內容。所以,隨著行業的發展,你可以發現,原來很多好的專案和產品都在發生變化。就拿我們來說吧,我們投了很多公司,2008年投旅遊的邏輯和現在投旅遊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2008年的時候雖然有攜程,但是OTA 還有巨大的市場,當時旅遊行業處於一個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但是,投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OTA基本沒有了投資的價值。

很多情況下,拉動公司下滑迴圈的,並不是我們自己。這裡有一個思考,就是做投資,重注一個行業贏家沒錯,但同時要找一下上下游機會對沖風險,防範風險。

當下一個投資決定該不該做,很大程度決定了你能否理解,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以為你理解,一種是你真正理解。

“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更重要”,巴菲特先生如是說。

如果大家想做投資,願意投一些所謂的從細節不能完全瞭解的,但是很堅信這件事情是未來方向的話,那就去嘗試。

課堂問答

學員:怎麼判斷某個行業屬於上升階段,有沒有什麼判斷的標準?

徐晨:第一,我們對行業上升階段的理解,一般是某個行業處於可以被改變、被提升的階段。如果投資某一個行業的話,不應該看這個行業本身,而是應該看這個行業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這個服務是有效的、是有需求的,需求是不是剛性的。

第二,是看產品和市場的結合度。如果公司有很多產品在行業裡的話,某種程度來講,即使資料非常好,也很可能不是優勢。另外,可以看一下行業的指數,可包括行業市場發展資料、其他競品資料、投資資料等等。

第三,毛利率是不是在一個能夠承受的狀態。如果毛利率很低的話,建議是可做可不做。沒有毛利率的業務是需要拉量的,靠流量生存,會很累。

第四,消費頻次能不能被進一步提高。如果消費頻次本身就很高的話,能夠提升的空間是很小的。

當被投物件同時滿足上面兩三個條件後,就可以投了。

學員:對未來共用人才,您怎麼看?

徐晨:首先,將來你所有的知識體系都會是模組化的,當你需要學某一個技能時,需要相應的技能來支撐,知識或者人才變得標準化了。所以,“人才共用化”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招聘行業現在遇到一個很大的節點,就是公司對需要的人才往往並不能準確描述,在雙邊非標的情況,就會導致成交率低,用戶滿意度差,就會離開平臺,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同時招聘行業是一個低毛利的市場,雙方交易的意願都不強,這樣市場就做不大。將來知識模組化後,人才共用就需要不斷地嘗試。

在這個維度上,更多人關注的是“他知道不知道”,而不是“它怎麼樣”,就像現在人們不會關注快遞品質怎麼樣,而是會關注快遞到哪兒了。

現在消費升級被極力追捧,是因為現在消費的多元化是非常明顯的,大家喜歡消費看上去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尤其是那些需要被身份認同和標籤化的中產階層。這種消費,不光停留在廣義的消費品上,也包括現在的知識共用等精神消費層面。有種說法是“羅輯思維是在製造焦慮的同時在販賣焦慮”。這些原因主要不管是普通消費者還是高淨值階級,都是尋求一種身份認同的表現,在這其中焦慮的程度不一定變高,焦慮的維度卻變高了。就像有些投資人就是在製造風口的同時從中獲利。

在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三不管地帶,而現在卻成為重度被監管的地帶。重點被監管,說明這個行業原來資訊是不透明的,不需要別人知道,也不想別人知道,但是現在逐漸透明化了,市場變大了,參與的人也多了。所以,在做投資的時候,你面對的是一個整體市場的風險,而不是一個行業的風險。

08、09 年之前,是美元基金在中國探索商業模式的時期,人民幣基金還沒有大量出現,但是,時間證明美國模式並不適合中國,現在大部分美元基金都已退出了中國,即使剩下來的也基本走上了本土化道路。為什麼說現在中國股權投資還很火,是因為我們還處在中早期階段,大浪潮還沒有到來,還是一個可以重度參與的市場。

現在是第四次創業熱潮,這次跟前幾次都不太一樣,前幾次都是由行業驅動的,這次我認為是由情懷驅動的。很多人進入創投這個行業,並不是看到了某個行業的機會,而是他們認為創業本身就是機會,不是尋找企業持續增長的能力。

創新的維度

從創新維度上來看,創新可以分為三種創新:連續型創新、顛覆型創新和突破型創新。多數時候,對於VC來說,大家都在在抓的是顛覆式創新。現在創業能夠滿足一些需求,同時滿足用戶習慣,用便宜的價格、正規的用戶門檻,慢慢把一般用戶轉化成粘性用戶。

在一個週期內,我們會選擇那種能夠連續性做一個業務,並且不斷對產品進行反覆運算的公司。在中國公司中,美團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公司,它是一個反覆運算能力非常強的公司,做了很多不同的產品線,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是和滴滴這樣公司的一個市值,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可能是,當你不斷地反覆運算產品,其實每一次它的價值體系都在做遷移。

其次,要看公司是什麼類型的公司,是產品驅動型,是技術驅動型,還是市場驅動型。而對於市場型公司來說,肯定是不斷按照市場來調整他的策略,但問題是,你會發現他對產品的認知和打造是極度缺乏的。市場往往需要的是銷售和流水,但是這些在某種程度並不能代表公司的好壞。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更多是貼近市場熱點,想通過這樣吸引或者拉近用戶的話,其實這樣會很危險。如果是產品型公司,是通過產品在引導使用者行為和用戶習慣的話,持續性會比較高。

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更重要

有時候會問大家最近在看什麼?大家普遍表示“我們也不知道在看什麼”。其實是大家都進入了一個迷茫期,在行業缺少大的缺口或者方向的時候,公司的產品會成為考慮這個標的的一個方向。當資本對某一個熱點、某個風口,並沒有產生巨大的適應力的時候,公司產品本身對市場推動能力更大。

就像美國密西根州朱旭銀行總裁所說“馬匹不會過時,而汽車只是一時的新奇事物”。

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必須要瞭解“時間存在一定的不連續性”,即很多產品在發展到一個點就突然消失掉了。這段時間出現了一波造車熱,有一定跟風的成分,也證明了一個現象,當電車取代油車的時候,原來汽車一些重要核心系統,變得都不重要了,大家更多關注所謂的交互系統。

之前做內容的平臺,大家都喜歡做能夠沉澱,能夠累計下來的內容,而現在做內容都喜歡做可以隨機應變的內容。所以,隨著行業的發展,你可以發現,原來很多好的專案和產品都在發生變化。就拿我們來說吧,我們投了很多公司,2008年投旅遊的邏輯和現在投旅遊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2008年的時候雖然有攜程,但是OTA 還有巨大的市場,當時旅遊行業處於一個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但是,投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OTA基本沒有了投資的價值。

很多情況下,拉動公司下滑迴圈的,並不是我們自己。這裡有一個思考,就是做投資,重注一個行業贏家沒錯,但同時要找一下上下游機會對沖風險,防範風險。

當下一個投資決定該不該做,很大程度決定了你能否理解,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以為你理解,一種是你真正理解。

“能力圈的大小並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更重要”,巴菲特先生如是說。

如果大家想做投資,願意投一些所謂的從細節不能完全瞭解的,但是很堅信這件事情是未來方向的話,那就去嘗試。

課堂問答

學員:怎麼判斷某個行業屬於上升階段,有沒有什麼判斷的標準?

徐晨:第一,我們對行業上升階段的理解,一般是某個行業處於可以被改變、被提升的階段。如果投資某一個行業的話,不應該看這個行業本身,而是應該看這個行業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這個服務是有效的、是有需求的,需求是不是剛性的。

第二,是看產品和市場的結合度。如果公司有很多產品在行業裡的話,某種程度來講,即使資料非常好,也很可能不是優勢。另外,可以看一下行業的指數,可包括行業市場發展資料、其他競品資料、投資資料等等。

第三,毛利率是不是在一個能夠承受的狀態。如果毛利率很低的話,建議是可做可不做。沒有毛利率的業務是需要拉量的,靠流量生存,會很累。

第四,消費頻次能不能被進一步提高。如果消費頻次本身就很高的話,能夠提升的空間是很小的。

當被投物件同時滿足上面兩三個條件後,就可以投了。

學員:對未來共用人才,您怎麼看?

徐晨:首先,將來你所有的知識體系都會是模組化的,當你需要學某一個技能時,需要相應的技能來支撐,知識或者人才變得標準化了。所以,“人才共用化”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招聘行業現在遇到一個很大的節點,就是公司對需要的人才往往並不能準確描述,在雙邊非標的情況,就會導致成交率低,用戶滿意度差,就會離開平臺,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同時招聘行業是一個低毛利的市場,雙方交易的意願都不強,這樣市場就做不大。將來知識模組化後,人才共用就需要不斷地嘗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