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疆有全國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畫群!揭歷史之謎,或是西王母文化起源地?

西王母起源於天山?西王母確有其人?她到底是什麼模樣呢?為了揭開這些神秘的面紗,8月3日,全國相關領域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新疆呼圖壁縣,啟動“天山康家石門子岩畫與西王母起源”實地考察與學術研討會。

康家石門子岩畫

位於呼圖壁縣西南的天山腹地。 岩畫是當地牧民在1987年發現的是目前全國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畫群,距今已有3000多年,由於岩畫全球僅有,因此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岩畫”。

平整的岩面上雕刻著292人,最大的人物有2.04米,最小的只有10釐米。 岩畫東西長約14米,高約9米,雕刻岩畫的面積達120平方米。 畫面中男性濃眉大眼,軀體雄偉。 女性的形象嬌小秀美,瓜子臉、櫻桃嘴,肥臀細腰,兩腿修長。 畫面上的人物有的站立,有的斜臥。 其中還有雙頭同體人物、對馬雙虎圖騰。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康家石門子岩畫以全國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畫群而文明世界,直到近年,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文物保護系主任、副教授劉成在為岩畫進行保護工作時有重大發現:岩畫早期題材主體人物並非生殖崇拜,而是一組由1男8女組成的純粹的舞蹈場面,那一個橫躺著的突出生殖器的男性是後續時代添加的。

也就是說生殖崇拜內容是康家石門子岩畫第二個時代形成的。 它最初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舞蹈場面,絕非現在這個模樣。

而整幅岩畫中,最為顯眼位置的七位人物皆為女性。七是對日、月等天體的神話概念上的描述,七個女人,具有神性,由大及小,身材最為高大的人物應是具有神性的首領,也就是後來傳至中原的西王母原始形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介紹說:“這個岩畫實際上是用三角形表達女性的最典型的古代藝術品,用三角形表達女性是整個亞歐大陸古代人類共有的現象,最早的東西三十萬年前,塞人還沒有出現以前就有痕跡了,八千年前亞歐大陸普遍出現。這樣的岩畫是女神崇拜,實際上跟生殖崇拜是有關聯的,但是強調生殖器的性崇拜是女神崇拜裡非常微弱的內容之一,而女神崇拜形成了完整的早期人類關於自然,關於社會的思想體系,這樣的思想體系裡人的核心是女性帶來了生命,隨著又有死亡,再生。”

巫新華還表示,現實社會和往生社會一系列關聯的東西,都是通過女性和天來決定的,天和女神怎麼結合起來,康家石門子岩畫所在的山是一個柱狀的山,單獨的柱狀在單獨看,就是樹幹。這樣的東西在整個亞歐大陸早期也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共性的東西,這種人類共性的文化是神樹、天樹,伴隨生命的誕生和再生,還有跟生命關聯的太陽,天柱也是跟太陽關聯的。

更讓人驚喜的是,2016年11月7日,發現康家石門子岩畫和四川涼山彝族博物館一個名為“銅樹枝”的青銅器“撞了臉”。由於涼山青銅器“銅樹枝”與新疆天山呼圖壁岩畫的相似性,專家認為,“銅樹枝”是數千年前新疆與四川文化交流的產物。

在實地考察完岩畫後,成都市考古研究院院長助理周志清說,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生殖崇拜是向東的,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太陽,但實際是面對東邊的陽光,所以從現在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鹽源的樹枝形態和康家石門子岩畫,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太陽崇拜心理,包括搖錢樹,表現的是新疆地區五千年以來的文化。例如歐亞大陸的青銅是西南地區影響的結果,這裡面有很多,樹枝形態只是它一個縮影,甚至還包括通過歐亞這一條通道上的冶金技術、小麥、馬等。通過四川和新疆來看,是幾千年以來不斷的將這個地方融入華夏文明的一個過程,西王母也是萬物創世之母,她從昆侖邊緣的一個山進入華夏地區,在這一點上是共通的。

“新疆的文化是很多元的、歷史久遠的,它和整個內亞是一體的。這樣一個從內亞的各種族群的主題、元素,進入新疆以後有一個轉變和生成,和西王母有一個占地化的過程,然後和文獻上講的穆天子這樣一些故事有一個結合,可以理解成從奧斯拜加那邊過來的文化有一個停留。看到女神的信仰和道教西王母的信仰,包括我們看到的七個女神的形象,不管是族群還是生活方式,‘7’這個數字是很有意思的,我覺得很可能就和北斗七星這樣的數字聯繫到一起,更加神秘和神聖一些,所以說文化是不斷積累和生成的,它也是開放的。”首都師範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明說。

中央民族大學考古學系主任、教授肖小勇表示,這樣一處獨特的岩畫,它的重要價值還沒有體現出來,所以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比如在城市規劃方面,能不能把岩畫的元素提煉出來,形成概念和圖像的元素,把它更好的推廣,正如習主席說的“讓文物活起來”,充分利用推廣岩畫更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據悉,為期3天的活動將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學術座談、專家科普等形式,深度挖掘康家石門子岩畫文化,進一步擴大岩畫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呼圖壁建成文化旅遊名縣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天的考察活動還將有很多精彩內容,

關注亞心網,瞭解動態

亞心網公眾號後臺回復“石門子岩畫”可查看直播

編輯 / Zeng Zeng

亞心網記者 / 閆小芳

圖/記者 呂伊晗

而整幅岩畫中,最為顯眼位置的七位人物皆為女性。七是對日、月等天體的神話概念上的描述,七個女人,具有神性,由大及小,身材最為高大的人物應是具有神性的首領,也就是後來傳至中原的西王母原始形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新疆考古隊隊長巫新華介紹說:“這個岩畫實際上是用三角形表達女性的最典型的古代藝術品,用三角形表達女性是整個亞歐大陸古代人類共有的現象,最早的東西三十萬年前,塞人還沒有出現以前就有痕跡了,八千年前亞歐大陸普遍出現。這樣的岩畫是女神崇拜,實際上跟生殖崇拜是有關聯的,但是強調生殖器的性崇拜是女神崇拜裡非常微弱的內容之一,而女神崇拜形成了完整的早期人類關於自然,關於社會的思想體系,這樣的思想體系裡人的核心是女性帶來了生命,隨著又有死亡,再生。”

巫新華還表示,現實社會和往生社會一系列關聯的東西,都是通過女性和天來決定的,天和女神怎麼結合起來,康家石門子岩畫所在的山是一個柱狀的山,單獨的柱狀在單獨看,就是樹幹。這樣的東西在整個亞歐大陸早期也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共性的東西,這種人類共性的文化是神樹、天樹,伴隨生命的誕生和再生,還有跟生命關聯的太陽,天柱也是跟太陽關聯的。

更讓人驚喜的是,2016年11月7日,發現康家石門子岩畫和四川涼山彝族博物館一個名為“銅樹枝”的青銅器“撞了臉”。由於涼山青銅器“銅樹枝”與新疆天山呼圖壁岩畫的相似性,專家認為,“銅樹枝”是數千年前新疆與四川文化交流的產物。

在實地考察完岩畫後,成都市考古研究院院長助理周志清說,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生殖崇拜是向東的,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太陽,但實際是面對東邊的陽光,所以從現在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鹽源的樹枝形態和康家石門子岩畫,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太陽崇拜心理,包括搖錢樹,表現的是新疆地區五千年以來的文化。例如歐亞大陸的青銅是西南地區影響的結果,這裡面有很多,樹枝形態只是它一個縮影,甚至還包括通過歐亞這一條通道上的冶金技術、小麥、馬等。通過四川和新疆來看,是幾千年以來不斷的將這個地方融入華夏文明的一個過程,西王母也是萬物創世之母,她從昆侖邊緣的一個山進入華夏地區,在這一點上是共通的。

“新疆的文化是很多元的、歷史久遠的,它和整個內亞是一體的。這樣一個從內亞的各種族群的主題、元素,進入新疆以後有一個轉變和生成,和西王母有一個占地化的過程,然後和文獻上講的穆天子這樣一些故事有一個結合,可以理解成從奧斯拜加那邊過來的文化有一個停留。看到女神的信仰和道教西王母的信仰,包括我們看到的七個女神的形象,不管是族群還是生活方式,‘7’這個數字是很有意思的,我覺得很可能就和北斗七星這樣的數字聯繫到一起,更加神秘和神聖一些,所以說文化是不斷積累和生成的,它也是開放的。”首都師範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明說。

中央民族大學考古學系主任、教授肖小勇表示,這樣一處獨特的岩畫,它的重要價值還沒有體現出來,所以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比如在城市規劃方面,能不能把岩畫的元素提煉出來,形成概念和圖像的元素,把它更好的推廣,正如習主席說的“讓文物活起來”,充分利用推廣岩畫更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據悉,為期3天的活動將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學術座談、專家科普等形式,深度挖掘康家石門子岩畫文化,進一步擴大岩畫影響力和知名度,為呼圖壁建成文化旅遊名縣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天的考察活動還將有很多精彩內容,

關注亞心網,瞭解動態

亞心網公眾號後臺回復“石門子岩畫”可查看直播

編輯 / Zeng Zeng

亞心網記者 / 閆小芳

圖/記者 呂伊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