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王該不該過江東?自刎烏江或是上上策

項王應不應該過江東古往今來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正方:

認為應該過江東東山再起。 諸如唐詩宋詞中我們耳熟能詳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 還有李清照《夏日絕句》等等;當然這些只是詩人筆下的景致;

事實上項王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此生凡七十余戰, 所當者破, 所擊者服, 未嘗敗北, ” 他破釜沉舟, 以少勝多, 連續九戰, 斬蘇角, 虜王離, 降章邯, 不可謂不英勇。 且項王得民心,

江東子弟願為他肝腦塗地者比比皆是, 所以大可以東山再起。

反方:

認為項王沒必要過江東。 第一:他是將才, 而非帝才。 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 然而帝王之術旨在殺伐決斷, 審時度勢, 物盡其用, 人盡其才, 心寬以容天下, 胸廣以納百川, 項王不僅優柔寡斷而且目光短淺, 在鴻門宴中, 事先約定擊殺沛公劉邦, 項莊舞劍, 有意無意地將劍指向沛公。 而此時只要項羽一個眼神, 項莊即可將沛公擊殺在座。 然而他終究還是放虎歸山;又如他曾說:“富貴不還故鄉, 如錦衣夜行, 誰知之者?”;因猜疑秦軍倒戈而坑殺降卒20萬等等;足見其格局不大。

第二:沒有戰略佈局, 一味只求戰役的勝利。 戰役的勝利並不代表戰略的勝利,

他一生七十余戰無一敗績, 然而垓下一戰, 四面楚歌, 卻輸了全天下。 恰恰相反, 劉邦一生多敗鮮勝, 贏一場卻贏了天下。 為什麼? 輸在了戰略上。

第三:大勢已去, 覆水難收。 垓下之戰劉邦, 韓信, 彭越三路大軍分別對項羽的軍隊進行了包圍, 加上原本屬於項羽的英布所率領的軍隊的叛變, 此時的項羽即使在江東地區, 也岌岌可危。 況且三人勢力範圍早已覆蓋了北方大部分地區, 連帶江淮的部分地區, 加上一個倒向了劉邦的英布, 項王已經是窮途末路。

此時已經是生靈塗炭, 民不聊生;天下久和必亂, 久亂必和, 再興烽火就是逆天而行。 所以小編認為烏江自刎既成就一代英豪的悲壯情懷, 也給江東子弟、乃至天下人民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