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晚上關燈跟要減肥的女性朋友一起看這片,她會感謝你的

早上起來稱個體重, “哦, 我又胖了”!

穿上很久不穿的褲子, 發現, 比之前緊了一些, “怎麼辦, 我胖了”?

每天跟體重的拉鋸戰, 幾乎成了很多姑娘的日常, 但對小編這種呼吸都會發胖的人來說, 註定無法瘦成一道閃電了......

而事實上是, 瘦成一道閃電, 可能也並不是什麼好事啊。

《骨瘦如柴》

To the Bone

主演莉莉·柯林斯, 曾被媒體喻為英國版赫本, 形象甜美, 復古氣質出眾。

從《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中的甜美公主,

到《愛你, 羅茜》裡, 氣質出眾的少女, 清一色的清新扮相。

在這部《骨瘦如柴》中, 莉莉·柯林斯顛覆以往形象, 飾演了一名受厭食症折磨的年輕女子艾倫。

礙于家人的堅持, 她接受過很多康復治療, 然而那之後, 她的狀態不僅沒有取得好轉, 她卻比以往更瘦了。

在又一次治療失敗後, 繼母給艾倫稱重:這大概是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皮包骨頭等詞語最直觀的展示了。

看見了嗎?知道你自己什麼樣兒嗎?

知道。

你覺得這樣很美嗎?

不。

話雖如此, 艾倫仍然在用盡一切辦法保持著自己的體重。

她對食物熱量表倒背如流, 隨便看到一樣食物, 就能立刻說出它的卡路里數值。

吃披薩, 會把熱量高的部分挑出來。

吃脆皮雞排,會把脆皮切除。

大多數情況下,則是把盤子裡的食物各種加工完,各種撥來撥去之後,什麼也沒吃就離開了餐桌。

然後,通過各種方式把熱量消耗出去,爬山,快走。

或者,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拼命地做仰臥起坐。

導致脊柱,出現這種明顯的淤青,因為已經沒有什麼來保護她的骨頭了呀!

然後稱體重,不斷測量自己的胳膊,看是否能一隻手握住。

當媽媽看到很久不見的艾倫時,她不敢相信眼前所見,“你看起來像幽靈”。

而這一切,隨之引發的,是停經。

是身體為了保暖,長出了更多的毛髮。

還有這種突然的失去意識,暈倒。

印象很深的一句對白,是療養院一個工作人員對艾倫說:

你知道沒有脂肪以後,身體消耗的是什麼嗎?肌肉,內臟組織,很快你就會像一條沒骨頭的魚一樣,在這裡掙扎了。

本片是馬蒂·諾克森自編自導的導演處女作,靈感來源於她自己飲食失調方面的經歷。

包括主演莉莉·柯林斯,在她十幾歲的時候,也曾經受到過飲食紊亂的折磨。

拍這部戲,於她而言,就像時面對一個過去的自己,拿自己真實的經歷去表演、展現情緒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完成艾倫這個角色,莉莉減掉了一部分體重,只是這次,她是在營養師的幫助之下完成的。

電影拍攝結束後,莉莉·柯林斯在Instagram上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並配了一張在雪地上高舉雙臂跳躍的照片:

外面寒冷刺骨,但是我感覺很輕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直面我的過去,敞開自己的心扉,不羞於自己以往的經歷,也不感到後悔。與大家分享我曾經的厭食症經歷以及我是怎樣出演這部電影的是我人生中最滿足的時刻之一。記得,你永遠不會獨行。

在聚焦厭食症群體這一點,《骨瘦如柴》相比其他影片,具備了更多的現實意義。

表面看來,厭食症是身體問題,而實際上,它的背後也可能存在其它的致病因素。

拿影片中的艾倫來說,她本身是一個天賦極高的藝術家,年少成名,在年輕人當中有著很高的人氣。

他們熱愛她的作品,迷戀她看待事物的方式。

甚至有個女孩在割腕自殺前,還給她留下一張紙條,女孩的家人將那拍下給艾倫看,好讓她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她說人們總是這樣,說著愛你,其實他們真正愛的是愛你時自己的感覺,或者向你索取的某種東西。

換句話而言,艾倫保持的也不是什麼體重,她更多的是在保持自己被大家所熱愛的那種獨特。

而人們在成長期間所展現的任何獨特,又跟原生家庭的狀態存在著各種各樣緊密的聯繫。

就艾倫而言,她有三個媽媽,媽媽,媽媽的女朋友,繼母。

父母離婚,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新生活中,爸爸總是很忙,自始至終未露過面,媽媽也是步履匆匆,相距甚遠。

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討論艾倫的病情,言語之間,仿佛艾倫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而是一個問題。

這些都間接影響著艾倫對自我的判斷,久而久之,它們在心底一層層累積著,逐漸演變成心底的恐懼,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

某種程度而言,這種對外在的過度關注,恰恰昭示著內心深處的隱憂。

有網友覺得,這個世界對女孩子們太殘忍。

得飲食失調的多半都是女孩。為什麼?這個世界對女孩們太殘忍。長得胖,腿粗腰粗,長得黑,性格男性化,隨便拿出來一項都能被別人嫌棄。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居然不少人覺得女主暴瘦成這樣,還是很好看,比別人都美。

她差點都死了啊。

關於減肥,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標準,胖的人會減肥,瘦的人也在減肥,因為總有人比你更瘦。

吃東西會恐慌,肚子空著咕咕響才安全。

也經常看到,不少明星為了減肥,瘋狂運動,幾個星期不吃飯,只喝水,餓到虛脫在機場暈倒。

為了上鏡好看,為了挑戰電視寬屏。

太瘦會上頭條,身材發福,更不會倖免。

黃金比例,A4腰......這個世界有太多標準,又有太多人不由自主被其左右,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標準。

身體,只是一個人的外現方式。

那也許會是人們樂於認識一個人的名片,卻不會在曠日持久中,真正支撐一個人的魅力。

面對自己,愛上自己,從心底接納自己,取悅自己不是比取悅任何人都來得有價值嗎?

美麗不需要逞強,更無需被他人定義。

做你自己,健康著,自信著,就剛剛好。

吃脆皮雞排,會把脆皮切除。

大多數情況下,則是把盤子裡的食物各種加工完,各種撥來撥去之後,什麼也沒吃就離開了餐桌。

然後,通過各種方式把熱量消耗出去,爬山,快走。

或者,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拼命地做仰臥起坐。

導致脊柱,出現這種明顯的淤青,因為已經沒有什麼來保護她的骨頭了呀!

然後稱體重,不斷測量自己的胳膊,看是否能一隻手握住。

當媽媽看到很久不見的艾倫時,她不敢相信眼前所見,“你看起來像幽靈”。

而這一切,隨之引發的,是停經。

是身體為了保暖,長出了更多的毛髮。

還有這種突然的失去意識,暈倒。

印象很深的一句對白,是療養院一個工作人員對艾倫說:

你知道沒有脂肪以後,身體消耗的是什麼嗎?肌肉,內臟組織,很快你就會像一條沒骨頭的魚一樣,在這裡掙扎了。

本片是馬蒂·諾克森自編自導的導演處女作,靈感來源於她自己飲食失調方面的經歷。

包括主演莉莉·柯林斯,在她十幾歲的時候,也曾經受到過飲食紊亂的折磨。

拍這部戲,於她而言,就像時面對一個過去的自己,拿自己真實的經歷去表演、展現情緒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完成艾倫這個角色,莉莉減掉了一部分體重,只是這次,她是在營養師的幫助之下完成的。

電影拍攝結束後,莉莉·柯林斯在Instagram上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並配了一張在雪地上高舉雙臂跳躍的照片:

外面寒冷刺骨,但是我感覺很輕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直面我的過去,敞開自己的心扉,不羞於自己以往的經歷,也不感到後悔。與大家分享我曾經的厭食症經歷以及我是怎樣出演這部電影的是我人生中最滿足的時刻之一。記得,你永遠不會獨行。

在聚焦厭食症群體這一點,《骨瘦如柴》相比其他影片,具備了更多的現實意義。

表面看來,厭食症是身體問題,而實際上,它的背後也可能存在其它的致病因素。

拿影片中的艾倫來說,她本身是一個天賦極高的藝術家,年少成名,在年輕人當中有著很高的人氣。

他們熱愛她的作品,迷戀她看待事物的方式。

甚至有個女孩在割腕自殺前,還給她留下一張紙條,女孩的家人將那拍下給艾倫看,好讓她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她說人們總是這樣,說著愛你,其實他們真正愛的是愛你時自己的感覺,或者向你索取的某種東西。

換句話而言,艾倫保持的也不是什麼體重,她更多的是在保持自己被大家所熱愛的那種獨特。

而人們在成長期間所展現的任何獨特,又跟原生家庭的狀態存在著各種各樣緊密的聯繫。

就艾倫而言,她有三個媽媽,媽媽,媽媽的女朋友,繼母。

父母離婚,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新生活中,爸爸總是很忙,自始至終未露過面,媽媽也是步履匆匆,相距甚遠。

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討論艾倫的病情,言語之間,仿佛艾倫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而是一個問題。

這些都間接影響著艾倫對自我的判斷,久而久之,它們在心底一層層累積著,逐漸演變成心底的恐懼,無法面對真正的自己。

某種程度而言,這種對外在的過度關注,恰恰昭示著內心深處的隱憂。

有網友覺得,這個世界對女孩子們太殘忍。

得飲食失調的多半都是女孩。為什麼?這個世界對女孩們太殘忍。長得胖,腿粗腰粗,長得黑,性格男性化,隨便拿出來一項都能被別人嫌棄。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居然不少人覺得女主暴瘦成這樣,還是很好看,比別人都美。

她差點都死了啊。

關於減肥,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標準,胖的人會減肥,瘦的人也在減肥,因為總有人比你更瘦。

吃東西會恐慌,肚子空著咕咕響才安全。

也經常看到,不少明星為了減肥,瘋狂運動,幾個星期不吃飯,只喝水,餓到虛脫在機場暈倒。

為了上鏡好看,為了挑戰電視寬屏。

太瘦會上頭條,身材發福,更不會倖免。

黃金比例,A4腰......這個世界有太多標準,又有太多人不由自主被其左右,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標準。

身體,只是一個人的外現方式。

那也許會是人們樂於認識一個人的名片,卻不會在曠日持久中,真正支撐一個人的魅力。

面對自己,愛上自己,從心底接納自己,取悅自己不是比取悅任何人都來得有價值嗎?

美麗不需要逞強,更無需被他人定義。

做你自己,健康著,自信著,就剛剛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