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代張即之《楷書度人經帖》

張即之《楷書度人經帖》,紙本,59頁,每頁縱30.7釐米,橫14.l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按錢陳群題跋言:“度人經為張君中壽時所作無疑。”此經書法幹正秀勁,紙墨精好,用筆秀穎.前後完整。

“度人經”全名為“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冊前有清乾隆帝行書“毫素通靈”四字,後有錢陳群題跋一段。

鑒藏印記: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諸印,冊後餘紙有“李受持”三字,字下鈐“蒙孫”(朱文),字上鈐“山水中人梅江李氏”(朱白文)及山浮水印一方。

歷代著錄:《秘殿珠林續編》。

張即之(1186-1263年),宋代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曆陽(今安徽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以父蔭銓中兩浙轉運使。舉進士。曆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後知嘉興,以言罷。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史稱其博學有義行,修潔,喜校書,經史皆手定善本。張即之書法稱雄一時,據《宋史》記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女真族雖然遠在北方,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地位,但對於張即之的翰墨作品,卻不惜用重金購求。

張即之書法深受唐人影響,後轉師米芾,參以晉唐經書漢隸,並能“獨傳家學”,自成一家體系。張即之擅長楷書和榜書,尤喜作擘窠大字。楷書結構嚴謹、端莊,行書則用筆枯硬,近於刻露,毫無溫潤典雅之感。有人稱之為"宋書殿軍"。傳世作品有楷書《汪氏報本庵記》、《大字杜甫詩卷》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

張即之《楷書度人經帖》,紙本,59頁,每頁縱30.7釐米,橫14.l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按錢陳群題跋言:“度人經為張君中壽時所作無疑。”此經書法幹正秀勁,紙墨精好,用筆秀穎.前後完整。

“度人經”全名為“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冊前有清乾隆帝行書“毫素通靈”四字,後有錢陳群題跋一段。

鑒藏印記: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諸印,冊後餘紙有“李受持”三字,字下鈐“蒙孫”(朱文),字上鈐“山水中人梅江李氏”(朱白文)及山浮水印一方。

歷代著錄:《秘殿珠林續編》。

張即之(1186-1263年),宋代書法家,字溫夫,號樗寮,曆陽(今安徽和縣)人,生於名門顯宦家庭,為參知政事張孝伯之子,愛國詞人張孝祥之侄,系中唐著名詩人張籍的八世孫。以父蔭銓中兩浙轉運使。舉進士。曆官監平江府糧科院、將作監薄、司農寺丞。後知嘉興,以言罷。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閣致仕。史稱其博學有義行,修潔,喜校書,經史皆手定善本。張即之書法稱雄一時,據《宋史》記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女真族雖然遠在北方,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地位,但對於張即之的翰墨作品,卻不惜用重金購求。

張即之書法深受唐人影響,後轉師米芾,參以晉唐經書漢隸,並能“獨傳家學”,自成一家體系。張即之擅長楷書和榜書,尤喜作擘窠大字。楷書結構嚴謹、端莊,行書則用筆枯硬,近於刻露,毫無溫潤典雅之感。有人稱之為"宋書殿軍"。傳世作品有楷書《汪氏報本庵記》、《大字杜甫詩卷》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