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方火器發展一日千里,為什麼清朝火器卻發展緩慢?

文/寂寞的紅酒

14世紀, 隨著黑火藥在歐洲戰爭中的廣泛使用, 人類開始進入熱兵器時代, 火器發展成為時代的潮流。 16至17世紀, 歐洲已經基本普及火器, 滑膛槍炮取代了長矛和弓箭。 在東方的明朝, 火器也獲得了大發展, 明軍的火器裝備比例非常高, 明朝的火器不僅數量巨大且種類繁多, 連開花炮都出現了。 而到清朝時期, 火器卻發展緩慢, 在某些方面甚至產生了倒退, 反而不如明朝。 那麼為什麼清朝火器發展如此緩慢?

第一, 清朝統治者缺乏重視。 滿清以弓馬立國, 靠的是弓箭和馬刀, 靠的是強大的騎兵, 他們對火器的依賴度不高, 對火器的重視自然也不強。 事實上, 由於早期火器的不成熟, 火器的性能還沒有弓箭和大刀可靠。 明朝雖然裝備了數量龐大的火器, 但還是輸給了滿清。 所以清軍錯誤的認為火器比不上大刀長矛。 當西方火器技術日益成熟的時候,

滿清還是推行老一套, 大搞騎射和冷兵器訓練, 導致火器沒有得到應用的重視和發展。

第二, 缺少火器發展的動力。 清朝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國內人口眾多, 經濟繁榮, 長期處於和平之中, 因此缺乏火器發展的動力。 明朝火器的快速發展,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部威脅嚴重, 所以才有火器發展的動力。 事實上, 清朝前期國家戰爭頻繁, 清朝也曾大造火器, 特別是火炮製造水準也非常高。 不過在康雍乾三朝國家逐漸進入和平和鼎盛後, 火器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對付老百姓不需要火器, 也不需要研究更發達的火器, 大刀長矛就足夠了, 所以火器都爛在了倉庫中。 由於缺乏發展的動力, 因此清朝火器註定發展緩慢。

第三, 缺少火器發展的環境。 清朝是一個封建農業王朝, 對數學、物理、機械等自然科學重視度不高, 加上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 隔絕了與西方的交流, 直接導致近代科學技術的落後, 國內沒有形成科學思潮, 更沒有形成現代工業的基礎。 火器生產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不僅需要火器製造技術, 也需要原材料和機械設備, 採礦、冶金、車床等環節一樣都不能少。 清朝什麼都沒有, 完全靠手工生產, 生產的火器不僅產量低而且品質差, 和世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鴉片戰爭時, 沿海的炮臺使用的還是翻新的乾隆時期舊貨,

不僅笨重、射程近而且易炸膛, 敵人沒打著自己先炸死一大片。 沒有現代的科學基礎, 沒有現代的科技環境, 沒有現代的社會制度, 想發展現代工業根本不可能, 即使洋務運動引入外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設備, 也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