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忙了一年收購後,中國院線的集中度只提升了1%?|數據酷

2016年年底, 國內院線的集中度為61%, 而2015年年底, 這個數字為60%。 也就是說, 在經過一年的頻繁並購後, 院線的集中度, 只提升了1%。 其中, 萬達院線佔據了13%的票房,

相比第二梯隊的大地、中影星美、上海聯合等院線, 領先了快一倍的市場份額。

作者 | 邵樂樂

編輯 | 王曉玲

製圖 | 湯瑪斯

這是《三聲》首次發佈中國行業前8院線市場集中度(即CR8)。 報告在電影產業中, 院線終端的戰略作用越來越重要。 過去一年多以來, 院線影院的新聞以“整合”、“並購”為主要關鍵字。 僅在過去不到一周的時間內, 保利文化6.8億元收購了星星文化100%的股權, 接管了星星文化旗下21家影城, 大地院線聯合陝西高景影業, 成立了位於西安的影投公司, 進行當地的影院投資業務。

據《三聲》統計, 2016年, 院線等主體對於影院的並購案例不下10起。 那麼, 在一年的並購之後, 院線影院行業的集中度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此, 我們計算出了中國院線CR8, 並以此來觀察行業的集中趨勢。 結果顯示, 到2016年年底, 國內前8家院線的集中度為61%, 而2015年年底, 這個數字為60%。 也就是說, 在經過一年的頻繁並購後, 院線的集中度, 只提升了1%。 其中, 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 也僅佔據了13%的票房, 但相比第二梯隊的大地、中影星美、上海聯合等, 仍然領先了近一倍的市場份額。

匯總2014年-2016年院線的票房資料後可以發現, 排名前八的院線年度票房規模明顯領先, 覆蓋了全國主要的電影場所和消費人群, 且在過去的擴張和資本運作中表現活躍。 因此我們判斷, 排名前八的院線將成為未來院線進一步集中的主要推動力。

此外, 自去年以來, 院線主要玩家陣營的一個變化是, 不僅來了很多資本強勢的院線玩家,

中影、上影和橫店院線也都相繼公佈上市消息或計畫, 接下來的大規模並購會加速院線的集中程度。

為什麼行業集中度只提升了1%?

實際上, 影響CR8指數的院線公司過去一年都在忙著收購影院。 2016年, 萬達院線國內新增157家影院, 銀幕1406塊。 除了自建影院, 2016年2月, 萬達院線連續收購了大連奧納、廣東厚品以及赤峰北斗星等三家公司共計13家影院。 8月, 萬達院線與韓國CJ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CGV旗下70家影院加盟了萬達院線。

2016年上市後的中影進行的第一筆收購即是5.53億控股了大連華臣旗下16家影院。 主打三四線城市的大地院線, 2016年上半年大地院線新增影院 50 家, 新增銀幕 311 塊, 是目前全國影院數量、銀幕數最多的院線。

但為什麼院線表現在數字上, 行業集中度仍然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一個現象是, 新建影院仍然處於快速擴張狀態。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統計資料, 2016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 新增銀幕9552塊, 銀幕總數達到41179塊, 全年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增26塊銀幕的速度。

而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銀幕的增長數量占全國增長數量的14.5%左右。 也就是說, 相比高速增長的銀幕數, 萬達院線密集的並購節奏也只是恰好匹配了其維持霸主地位的需要而已。

進一步來說, 院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需要等待全國銀幕增速的放緩。 只有影院增量的下降甚至停滯, 才能催生院線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早前曾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電影)市場從超高速轉變為正常速度發展的時候, 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 誰的整合能力更強, 誰的贏利能力更強, 誰就將在危機過後變得更強大。 ”

院線集中度上升緩慢的另一重原因在於, 近兩年來的明顯趨勢是, 院線在並購影院方面表現積極, 但國內目前還沒有出現大的院線兼併案例。

院線公司此前也缺乏進行大規模並購的資本。2016年之前,院線公司與資本市場的嫁接姍姍來遲,八家院線公司當中,只有萬達院線在2014年順利登陸A股,珠江金逸因為陷入與武漢國資委的糾紛而被中斷了IPO之路。

但同時,大規模並購院線和旗下影院資產成本很高,完美世界(002624.SZ)2016年收購的今典院線,斥資13.5億;南海控股(00680.HK)收購的橙天嘉禾,花了33.9億。

萬達院線只有13%,

為什麼行業地位如此重要?

2016年院線票房排名及占比

CR8的數字並不能完全體現這些玩家在行業中的權力集中度。萬達集團憑藉萬達院線13.8%的票房占比,在影視行業內取得了強大的話語權。相比第2名至第8名的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星美等5%-8%的票房占比,萬達院線領先了快一倍的市場份額,在相對分散的院線行業中佔據了絕對優勢。

萬達院線旗下影院大多數為自有影院,也就是說萬達擁有了院線和終端放映的雙重管道優勢。資產連接型院線的發展方式,讓萬達院線在排片和管理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

依靠這種優勢,萬達院線在非票房收入上有了更多的管道。2015年以來,萬達院線相繼並購慕威時尚、Propaganda GEM、時光網和互愛互動,發展了電影整合行銷、衍生品和遊戲分發。2016年萬達院線營收111億,同比增長近40%,其中非票房收入50億,占比45%。

萬達院線拓展產業鏈

萬達院線所屬的萬達集團同時涉足了製片、發行等業務,旗下擁有傳奇影業、萬達影視和五洲發行等重要資產,萬達院線在院線行業的絕對領先優勢進一步滲透到製片和發行環節,使得萬達院線13%的行業份額顯得更加重要。成立兩年的萬達影視和五洲發行,迅速成為了行業內的重要玩家。

相比之下,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幹線、中影數位院線雖然屬於中影集團控股的三大院線,三大院線總的票房占比達到21%,但中影控股的三家院線中自主的新影院建設和簽約加盟模式並重,對那些沒有資產聯結影院的掌控性比較弱,在管理上很難實現無縫對接。

加盟型院線的劣勢最明顯地體現在大地院線上,大地院線擁有的影院及銀幕數量全國最多,但其在上座率、票價和場均人次上與萬達院線差距較大。相比之下,其關聯的影投公司大地影院話語權更強,不僅依靠母公司南海集團進行了大規模擴張,還拿到了阿裡影業相當於10億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院線公司紛紛上市,將助推院線並購整合

2016年,院線主要玩家陣營積極靠近資本市場。其中大地院線掛牌了新三板,並拿到了華誼8000萬的股權投資,上影和中影順利上市,橫店院線的母公司橫店影視也在2016年7月披露了自己的IPO檔,這些院線在融資並購方面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做大做強影院端,是這些院線公司上市募資的最重要目標。上影股份院線總經理助理劉軍在接受《觀點地產網》的訪問時曾表示,未來三年上影要以每年20家的速度,直投100家影院,上影將會增加一千塊螢幕。橫店院線的母公司橫店影視2016年7月公佈的IPO檔中披露,募資中的24.86億元將投入影院建設項目,未來三年,橫店院線將借助資本將自有影院擴張到400家。

另一個推動院線整合的趨勢是,在票補規模萎縮、人口紅利下降和市場泡沫擠出之後,小影院的生存越發艱難。2016年12家地方院線的票房產出不超過1億,10家院線的影院場均人次不超過10人。2016年單銀幕產出從2015年的139萬元降至111萬元,而新影院的單銀幕產出只有84萬元。

票房排名14位的保利院線發行總經理袁海彬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就說:“2016年能賺錢的院線不過30%,保利院線去年勉強收支平衡,但如果計算新建影院的成本,也可能是賠錢的。”

因此,今年整個行業特別是R8陣營之外的院線格局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實際上,來自地產、遊戲等行業的資本實力強大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對院線下手。

一個大規模並購的前兆是,2017年2月,分屬於深影橙天院線的橙天嘉禾影投公司,作價33.9億賣給了大地影院,大地影院背靠母公司南海控股(00680.HK),後者主營地產,且受益於深圳房價上漲,股票一路上揚。

橙天嘉禾在內地擁有76家影院,531塊銀幕,其所屬院線深影橙天2016年總票房近10億,在2016年全年票房中占比2%,排名16位。早在2013年,橙天嘉禾通過完成收購深影院線49%股本權益,原深影電影院線正式更名為“深影橙天電影院線”,橙天嘉禾旗下的影院被併入新的深影橙天電影院線。

排名15位,年產票房近10億、擁有217家影院的時代今典院線,其歸屬權也在2016年發生了變化。A股公司完美世界以13.5億元收購了這家中型院線。完美世界CEO蕭泓表示,在影院領域,合併已不可避免。

博納影業旗下的影院擴張到了40家,正在準備新一輪融資後的IPO,但博納明確表示要申請自己的獨立院線,並宣稱未來5年內旗下影院數或將達到100家。

意圖全產業鏈的阿裡影業也很可能“借殼”小院線,完成對線下院線和終端影院的佈局。早前,曾有阿裡接觸票房占比0.5%的長城沃美院線相關消息流出。2016年,阿裡還花了1億元收購了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80%的股權,並計畫接下來投入至少10億元繼續推進星際影院的業務發展。

借助資本的力量,並購規模稍小的院線,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很可能成為獨立上市的院線接下來的目標。

但國內目前還沒有出現大的院線兼併案例。

院線公司此前也缺乏進行大規模並購的資本。2016年之前,院線公司與資本市場的嫁接姍姍來遲,八家院線公司當中,只有萬達院線在2014年順利登陸A股,珠江金逸因為陷入與武漢國資委的糾紛而被中斷了IPO之路。

但同時,大規模並購院線和旗下影院資產成本很高,完美世界(002624.SZ)2016年收購的今典院線,斥資13.5億;南海控股(00680.HK)收購的橙天嘉禾,花了33.9億。

萬達院線只有13%,

為什麼行業地位如此重要?

2016年院線票房排名及占比

CR8的數字並不能完全體現這些玩家在行業中的權力集中度。萬達集團憑藉萬達院線13.8%的票房占比,在影視行業內取得了強大的話語權。相比第2名至第8名的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星美等5%-8%的票房占比,萬達院線領先了快一倍的市場份額,在相對分散的院線行業中佔據了絕對優勢。

萬達院線旗下影院大多數為自有影院,也就是說萬達擁有了院線和終端放映的雙重管道優勢。資產連接型院線的發展方式,讓萬達院線在排片和管理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

依靠這種優勢,萬達院線在非票房收入上有了更多的管道。2015年以來,萬達院線相繼並購慕威時尚、Propaganda GEM、時光網和互愛互動,發展了電影整合行銷、衍生品和遊戲分發。2016年萬達院線營收111億,同比增長近40%,其中非票房收入50億,占比45%。

萬達院線拓展產業鏈

萬達院線所屬的萬達集團同時涉足了製片、發行等業務,旗下擁有傳奇影業、萬達影視和五洲發行等重要資產,萬達院線在院線行業的絕對領先優勢進一步滲透到製片和發行環節,使得萬達院線13%的行業份額顯得更加重要。成立兩年的萬達影視和五洲發行,迅速成為了行業內的重要玩家。

相比之下,中影星美、中影南方新幹線、中影數位院線雖然屬於中影集團控股的三大院線,三大院線總的票房占比達到21%,但中影控股的三家院線中自主的新影院建設和簽約加盟模式並重,對那些沒有資產聯結影院的掌控性比較弱,在管理上很難實現無縫對接。

加盟型院線的劣勢最明顯地體現在大地院線上,大地院線擁有的影院及銀幕數量全國最多,但其在上座率、票價和場均人次上與萬達院線差距較大。相比之下,其關聯的影投公司大地影院話語權更強,不僅依靠母公司南海集團進行了大規模擴張,還拿到了阿裡影業相當於10億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院線公司紛紛上市,將助推院線並購整合

2016年,院線主要玩家陣營積極靠近資本市場。其中大地院線掛牌了新三板,並拿到了華誼8000萬的股權投資,上影和中影順利上市,橫店院線的母公司橫店影視也在2016年7月披露了自己的IPO檔,這些院線在融資並購方面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做大做強影院端,是這些院線公司上市募資的最重要目標。上影股份院線總經理助理劉軍在接受《觀點地產網》的訪問時曾表示,未來三年上影要以每年20家的速度,直投100家影院,上影將會增加一千塊螢幕。橫店院線的母公司橫店影視2016年7月公佈的IPO檔中披露,募資中的24.86億元將投入影院建設項目,未來三年,橫店院線將借助資本將自有影院擴張到400家。

另一個推動院線整合的趨勢是,在票補規模萎縮、人口紅利下降和市場泡沫擠出之後,小影院的生存越發艱難。2016年12家地方院線的票房產出不超過1億,10家院線的影院場均人次不超過10人。2016年單銀幕產出從2015年的139萬元降至111萬元,而新影院的單銀幕產出只有84萬元。

票房排名14位的保利院線發行總經理袁海彬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就說:“2016年能賺錢的院線不過30%,保利院線去年勉強收支平衡,但如果計算新建影院的成本,也可能是賠錢的。”

因此,今年整個行業特別是R8陣營之外的院線格局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實際上,來自地產、遊戲等行業的資本實力強大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對院線下手。

一個大規模並購的前兆是,2017年2月,分屬於深影橙天院線的橙天嘉禾影投公司,作價33.9億賣給了大地影院,大地影院背靠母公司南海控股(00680.HK),後者主營地產,且受益於深圳房價上漲,股票一路上揚。

橙天嘉禾在內地擁有76家影院,531塊銀幕,其所屬院線深影橙天2016年總票房近10億,在2016年全年票房中占比2%,排名16位。早在2013年,橙天嘉禾通過完成收購深影院線49%股本權益,原深影電影院線正式更名為“深影橙天電影院線”,橙天嘉禾旗下的影院被併入新的深影橙天電影院線。

排名15位,年產票房近10億、擁有217家影院的時代今典院線,其歸屬權也在2016年發生了變化。A股公司完美世界以13.5億元收購了這家中型院線。完美世界CEO蕭泓表示,在影院領域,合併已不可避免。

博納影業旗下的影院擴張到了40家,正在準備新一輪融資後的IPO,但博納明確表示要申請自己的獨立院線,並宣稱未來5年內旗下影院數或將達到100家。

意圖全產業鏈的阿裡影業也很可能“借殼”小院線,完成對線下院線和終端影院的佈局。早前,曾有阿裡接觸票房占比0.5%的長城沃美院線相關消息流出。2016年,阿裡還花了1億元收購了影院運營商杭州星際80%的股權,並計畫接下來投入至少10億元繼續推進星際影院的業務發展。

借助資本的力量,並購規模稍小的院線,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很可能成為獨立上市的院線接下來的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