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定增並購圈:新一輪Pre

新一輪Pre-IPO熱, PE退出上市並購兩不誤, 23倍首發卻遭遇閃電開板, 套利生意還能玩多久?, 並很快明確了關於首發企業中創業投資基金股東的鎖定期安排及適用該政策的創業投資基金的具體認定標準。

減持新規拉長了VC/PE從被投專案中退出所需要的時間、加大了依賴一二級市場差價進行套利的成本, 也更加考驗企業本身的素質:如果企業足夠優秀, 可以通過IPO融資來更好地拓展業務, 對投資人來說延遲退出是能夠獲得更高回報的;但如果企業的素質不夠好, 即使通過運作上市了、股價在短時間內沖到很高,

但長期來看投資人的回報仍不會如期望的好。

“通過Pre-IPO投資、以短平快的方式實現投資和退出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鄔煒指出, 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一代創業者對資訊很敏感, 學習能力也很強, 這要求投資人在熟悉資本運作的同時更加關注行業的機會和公司本身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判斷。

23倍市盈率首發, 卻遭遇“閃電”開板

8月11日, 上市僅三天的勘設股份最多, 已有4570萬股被質押, 占總股本的47.6%, 而累計質押數量占總股本比例已超過10%的公司目前已經有26家, 約占9%。

8月11日, 華南某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股權質押雖然對企業融資可解燃眉之急, 但就目前新股開板後的“普跌”走勢, 平倉風險較高, “融資夢”可能在次新之路上“夭折”。

不少新股由於選擇按照23倍市盈率“壓線”發行,

因此後續上漲驅動力不足, 成為目前新股行情的一個典型特點。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追蹤瞭解, 儘管許多公司頂格23倍市盈率首發新股, 對融資效果產生“立竿見影”的功效。 不過, 這也使得部分公司上市後的估值出現偏高的問題。

僅從資料來看, 高位定價帶來的估值檢驗已經令不少個股遭遇“閃電”破板的尷尬。

以勘設股份, 首發破板前最高價為276.56元/股, 到8月7日已經跌到了135.25元/股;此外, 跌幅超過50%的個股有19只, 相當於近7%的新股開板後股價遭遇“腰斬”。

就連“基因界的騰訊”——華大基因(300678.SZ)在8月9日打開後, 也已經掛出兩天的“綠盤”, 8月11日, 公司股價尾盤跌停, 報收95.77元/股, 全天換手率39.67%, 主力資金淨流出1.23億元。

8月9日, 有私募經理向記者表示, 他對華大基因僅定位“新股”, 參與打新獲利走人即可, 但作為價值投資的標的, 優勢並不明顯。 “雖然依附於稀缺行業, 但技術難言先進, 對資金的新引力不大。 ”

董登新表示, 股價的原始動力不在炒作, 而是業績。 對於超高估值的股票, 一旦失去高增長和高盈利的支持, 就會在修復過程中造成嚴重的超賣現象。 “這對逢高買入的投資者是一種傷害, 同時給予了同業競爭對手逢低買入的機會, 從股權結構上來講, 這對上市公司創始者也是一種危機的體現。 ”本文來源於21世紀經濟報導等, 經定增並購圈編輯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