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行行長周小川:不能把失業問題歸咎于自由貿易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博鼇訊

3月25日, 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的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舉行全體大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 不管選擇歡迎與否, 全球化已是既成事實, 成為無法避免的挑戰, 我們必須直面這一現實。

博鼇亞洲論壇全體大會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我們可以從政治角度上來分析全球化, 但全球化有其經濟學上的原因。 過去, 由於運輸和通訊等貿易成本較高, 各國存在由於自然條件所形成的貿易保護。 但後來通信技術和數位化迅速發展, 運輸和通訊等貿易成本大幅下降,

全球人員流動也大大增加, 舉例來說, 中國現在每年出境人數以億計, 資訊與人員的交流推動了全球化進程。 這些都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 ”周小川說。

周小川認為, 有些國家擔心全球化會對本國就業產生影響, 採取措施保護本國製造業, 但從經濟學上來講, 這違悖資源配置理論。 “出臺政策鼓勵關鍵資源從一個部門轉移至另一部門, 這種資源重新分配效率值得質疑, 對其他部門而言也是一種間接歧視。 對於已實現一般均衡的市場, 服務業和高科技等領域具備比較優勢, 如果將這些優勢部門的資源配置到製造業, 這種選擇不能就說不好, 但從數學優化模型上看是有問題的。 ”

周小川(中)與金立群(左)和朱民(右)交談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任何稅收安排都應該是支持貿易的, 而不是阻礙貿易的。 ”周小川說。 關於美國新一屆政府正在醞釀的邊境調節稅, 周小川表示, 目前還不知道最終設計方案, 其目的旨在鼓勵出口, 並限制進口。 但從中國改革開放多年的經驗來看, 要鼓勵出口的話, 應當允許出口製造商自由進口零部件和技術產品。 如果限制進口, 將難以在零部件、價格、科技和人才方面獲得競爭優勢, 反而對出口造成歧視, 不利於增加出口。

面對全球化造成的失業問題, 周小川指出, 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很多國家失業率上升;二是勞動力市場本身不完善。 “在全球化過程中, 經濟各領域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些產業處於上升期, 有些部門則出現衰退, 勞動力需要在不同經濟部門之間進行重新分配, 這樣, 就會出現結構性失業。 所以我們應該把資源向勞動力的再培訓進行傾斜, 對勞動力從知識和技能上進行重新培訓, 而不是把失業問題歸咎于自由貿易。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