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不起眼的“小薏苡”, 致富黔西南10萬人!

黔西南州充分利用大山的“聚寶盆”優勢, 因地制宜,持續發展好各類特色產業, 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的事實。 這是近年來黔西南州立足資源稟賦, 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精准特色產業,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助力貧困群體精准有效脫貧的一個個場景。

黔西南州晴隆縣栽培薏仁米歷史悠久,“晴隆糯薏苡”獲國家商標總局頒發地理標誌商標。 近幾年,晴隆縣大力發展“羊、茶、果、蔬、煙、薏”六大特色產業, 一直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的晴隆廣大農民, 抓搶機遇, 依託當地土質、氣候、光照等自然條件優勢, 大力發展薏苡產業, 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 想發展產業主要有兩個困難:一是進村公路路況差, 發展產業運輸成本大, 增收不增值;二是銷路窄, 產出愁銷路, 增收不增效。 “現在好了,政府不僅著重抓好土地流轉、土地整治、測土配方施肥,完善基地配套設施建設,還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基地’的模式, 種植薏苡增收也增效。 ”

在緩坡溫涼地帶著力打造以薏苡、中藥材、食用菌、優質烤煙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產業,建成基地200余萬畝。 在興仁、晴隆,當地開發的薏仁茶、薏仁雜糧包、薏仁飲料、薏仁水磨粉、薏仁精油等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現在, 薏仁產業在黔西南州脫貧攻堅中起著重要作用, 種植面積達60萬畝, 總產達15萬噸, 覆蓋10萬余農戶, 產業發展帶動就業10萬餘人。

薏苡, 俗稱"薏仁米", 是米中第一, 一點也不為過。 薏米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我國古籍對此多有記載。 相傳, 薏米原產我國和東南亞, 西元754年我國即把它列為宮廷膳食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