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貨幣政策寬鬆已到週期尾部 改革需抓住時間視窗|財富管理週報

本文由《清華金融評論》與況客科技聯合推薦

【聚焦】周小川:貨幣政策寬鬆已到週期尾部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鼇論壇上表示,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曲折, 不能過分依賴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在經過多年的量化寬鬆之後, 目前全球已經到達了這次週期的尾部, 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不再是寬鬆的政策。 而應該對再通脹保持充分警惕, 儘管目前在一些國家已經看到再通脹, 但是從全球總體情況來看, 判斷是否再通脹仍然為時尚早。 目前全球流動性相當充裕, 貨幣政策也需要逐漸改變成比較審慎貨幣政策,

需要認真去考慮什麼時候如何離開貨幣政策寬鬆的週期。

周小川表示, 在執行多年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之後, 在全球、在很多國家已經放棄了流動性。 雖然貨幣政策制定當局已經開始緊縮, 但是這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某些期間, 強調結構改革以及其他長期的發展戰略, 對市場發出不要太依賴於貨幣政策的信號很重要。 而財政政策對結構性調整非常有説明, 之後大家會再度看到某些國家開始強調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

但貨幣政策對於結構性改革也並非毫無作用, 可以創造一些貨幣政策工具, 引導資金進入戰略性和薄弱性產業。 中國需要改革還應捋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係, 調整財權、事權以及調整地方財政政策的限度。

為經濟復蘇, 政府應著力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財政狀況, 強調結構性改革。

【聚焦】劉士餘:應利用有效貨幣政策時間視窗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每次講話都備受關注, 3月24日, 他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 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金融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察美國大危機以來的金融體系運行實踐可以發現, 在每一次危機中, 美聯儲的政策及政策信號始終在美國金融體系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其經濟危機後力挽美國高風險金融體系於狂瀾之中, 期間很多方法、工具與經驗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鑒。 當然也需要吸取日本的教訓。

而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是貨幣政策信號有效傳導的重要基礎。

從實踐上看, 資本市場能夠直接對宏觀經濟變數和貨幣政策信號做出快速靈敏的反應, 資本市場參與者最多、透明度高, 通過價格漲跌, 通過期貨和現貨的交替應用, 通過正向和反向的操作, 能夠迅速地管理和出清風險, 從而將資金引導到有投資價值的領域。 利率、匯率、流動性總量及其他衍生工具操作等貨幣政策信號, 都會通過資本市場傳導, 正常情況下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的反應靈敏度也是最高的。

他坦言, 資本市場也有局限性。 當資本市場泡沫快速形成甚至不斷放大時, 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的反應會變得遲鈍, 甚至是逆反映。 因此, 中央銀行及資本市場監管部門應盡力避免出現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產生“黑洞”吸收現象。

在當今世界金融體系處於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複雜性“三性”交織狀態下, 劉士餘表示, 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下, 中國必須加快發展資本市場。 應當利用有效的貨幣政策時間視窗, 不失時機地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 不失時機地向貨幣政策借勢借力, 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同時繼續加強貨幣政策信號對資本市場體系的影響和關係方面的研究。

【聚焦】供給側改革中最重要的“去杠杆”為何如此艱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 “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中, 去杠杆直接關係到防範金融風險、穩定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 今年兩會上,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

要在控制總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的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 IMF前副總裁、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博鼇論壇上表示, 去杠杆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涉及債務重組、國企改革甚至社會保障問題。

他分析稱, 去杠杆可以從三方面來看, 第一, 從宏觀層面來看, 中國的債務增長率實際上已經減緩。 第二, 要以市場為依託, 進行產能結構重組, 淘汰落後產能。 第三, 貨幣政策也很重要, 要非常審慎提供流動性, 要系統運行不會進入到錯誤的領域, 中央銀行要非常謹慎, 監管市場要提供流動性, 要及時按照需要提供流動性, 不要過多提供。

朱民認為, 在這個過程中, 許多國際經驗和教育值得學習, 中國中央銀行也是非常審慎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去杠杆表面看起來是金融部門的事情,但經過深入的研究,參與很多政策的討論,感覺到中國去杠杆問題主要是企業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的問題。

李揚表示去杠杆在技術上是容易處理的,現在要防止的是反復。七八年前,我們去過一次杠杆,規模大、效果好。但現在又出現這個問題。如果體制機制沒有解決的話,這個問題會反復出現。

他表示,這次去杠杆,金融領域採取的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債轉股在內。但最主要是要把產生不良債務,高債務的根源解決。要讓國企改革有根本進展,否則下次又會再來一次。

【聚焦】監管機構應建立與金融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

2017年3月24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大金融,大監管”分論壇上,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是服務市場、持續經營和符合監管要求,後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衝突。金融企業嚴格執行所有監管要求意味著極高的成本,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經營。所以監管機構應建立與金融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即監管目標和相關金融機構的目標必須要有一致性。

對於金融監管改革的話題近年來已成為金融業首要議題,在博鼇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也強調,個別金融機構的穩健不代表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健,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存在著較大的場外金融交易風險。對此,金融監管需從三方面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一是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二是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三是統籌金融業的綜合統計。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同時表示,當前中國金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銀行類資產的比重在下降,證券化資產的比例大幅提高,因此金融風險正從資本不足風險轉向資本透明度風險。他提倡我國金融風險監管應該實行“雙峰”監管模式,第一層確保金融體系安定,另一層是設立金融風險衰減的機制。並指出應該嚴打不遵守市場規則的“野蠻人”。

而在此前的“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也對此提出了金融監管需要考慮的四個問題,一是目前金融創新是否已經過度,還是嚴重不足和嚴重滯後?二是在當前更加強調防範金融風險的背景下,要不要繼續支持和繼續推進金融創新?三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在哪裡?四是銀行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過程的角色和職責是什麼?

他表示,銀行監管始終面臨非常重大的挑戰,如何處理支援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支持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係是兩個重要方面。目前,一些偽金融創新、假金融創新、非良性金融創新,逃避監管進行套利,帶來金融風險擴大、金融自我迴圈、脫實向虛和金融自身的泡沫,對這些創新要加以限制和規範。對於監管者而言,要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不斷推動金融創新。而首先,則要加強和補齊金融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短板,填補金融規則、制度、標準的空白,使所有的金融活動、金融風險都在金融規則和制度的監管範圍內。

【聚焦】中國為何缺失工匠精神?

正在召開的2017博鼇亞洲論壇有一場分論壇對於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即聚焦實體經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但是中國在居民消費升級已經基本完成,而供給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跟不上的時候,工匠精神成為整個社會提倡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貫徹落實,將彌補供給偏弱的局面,極大促進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占比,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同時,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動力。

威盛電子董事長陳文琦認為,工匠精神對各行各業來講都應該是非常值得提倡,本質上來說就是我們怎麼樣把一個產品精益求精、越做越好。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工匠精神其實是一種價值觀,是注入中國企業使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中國企業需要用品質做為核心價值觀和競爭力。

目前,提到“德國製造”,大家都會認為這代表工程、代表高品質。德國TüV萊茵集團CEO Michael Fübi坦言,工匠精神是德國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對於其企業而言,重視品質安全是其立命之本。而工匠精神的傳承,也並不僅僅意味著手工製作,科技時代要使用高精尖的儀器和設備,需要高技能的工匠來做。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工就是幹活,就是工作,匠是技術,是技藝,但是加上一個精神就進入了價值觀領域、思想文化領域。工匠精神要傳承。義大利 CANDY 董事長 AldoFUMAGALLI表示,工匠精神的傳承,家族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而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表示,不管是中國、日本或韓國,都是亞洲國家,有特別纖細的文化,亞洲地區需要一種師傅和徒弟之間非常高尚的傳承關係,才能使匠人精神得以永存。

【要聞】央行發文督促商業銀行優化信貸結構

央行新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信貸政策工作的意見》,要求央行各分支機搆加強對商業銀行視窗指導,督促其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其要求商業銀行做好房貸資源投放的區域分佈,這樣使差別化房貸政策在今年的信貸市場將更加顯著---未來北上廣深等這類房價過熱的一二線城市的房貸將趨緊,三四線城市的房貸政策將服務於去庫存。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2017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將呈大幅放緩趨勢。銀行在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方面的政策將持續收緊,一方面是服從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安排,另一方面為了防控房地產風險抑制泡沫。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實體經濟好轉,信貸機會增加,對於房貸的偏好將趨降,而對於實體經濟的貸款可能偏升。另外我國居民的負債主要是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從房貸增量來看,當前居民部門債務率快速攀升且到了難以附加的程度。

【要聞】美聯儲三月加息 QDII基金業績飄紅

3月15日美元加息使海外風險資產的收益“漲”聲一片。上海證券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達4.19%,在所有基金類別中收益水準處於領先地位。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主動加息對經濟回暖逐步確認,美元和美債未來震盪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加息因素外,港股上漲也助推QDII淨值走高。港股是海外配置的一個很好的接入點,今年以來,隨著港股通連續呈現資金淨流入,港股作為QDII基金的一大重要投資標的迎來上調。而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相繼開通,三市互聯互通,2017年港股將出現眾多利好機會。

【要聞】社科院金融藍皮書:銀行業經營業績可能下滑,證券基金業向好

3月22日社科院發佈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認為受有效需求不足、淨息差收窄以及信用風險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預計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出現下滑的銀行數量會增加。但是由於銀行間經營的差異化存在,不排除有部分銀行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可能性。

藍皮書指出,高利潤率和高進入門檻使證券基金業收益明顯,證券基金業需要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發揮行業主動性的同時注意防控風險,而且應協調好與銀行業的競爭合作關係。

【觀點】潘功勝:2016年企業債券占直接融資的80%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表示,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社會融資規模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發展經驗主要有:吸收了國際成熟債券市場發展經驗教訓;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的同時減少行政管制;並推動債券市場的開放等。

他表示,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豐富人民幣國際使用、以及滿足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外管局將從從完善相關法律、會計、審計、稅收、評級等政策方面,豐富風險對沖工具,創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條件、制度安排。同時,穩步推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跨境合作,加強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

【觀點】馬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

2017年3月25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金融業的‘綠色革命’”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2016年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市場達到2千萬,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但是綠色金融發展還面臨四個障礙:一是整個全球都還缺乏強有力的綠色金融認識,二是綠色領域還需進一步政策支持,三是市場缺乏合適的綠色金融產品,四是資訊不對稱,資訊披露制度還需再完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去杠杆表面看起來是金融部門的事情,但經過深入的研究,參與很多政策的討論,感覺到中國去杠杆問題主要是企業改革,尤其是國企改革的問題。

李揚表示去杠杆在技術上是容易處理的,現在要防止的是反復。七八年前,我們去過一次杠杆,規模大、效果好。但現在又出現這個問題。如果體制機制沒有解決的話,這個問題會反復出現。

他表示,這次去杠杆,金融領域採取的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債轉股在內。但最主要是要把產生不良債務,高債務的根源解決。要讓國企改革有根本進展,否則下次又會再來一次。

【聚焦】監管機構應建立與金融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

2017年3月24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大金融,大監管”分論壇上,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是服務市場、持續經營和符合監管要求,後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衝突。金融企業嚴格執行所有監管要求意味著極高的成本,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經營。所以監管機構應建立與金融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即監管目標和相關金融機構的目標必須要有一致性。

對於金融監管改革的話題近年來已成為金融業首要議題,在博鼇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也強調,個別金融機構的穩健不代表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健,中國的金融系統中存在著較大的場外金融交易風險。對此,金融監管需從三方面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一是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二是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三是統籌金融業的綜合統計。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同時表示,當前中國金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銀行類資產的比重在下降,證券化資產的比例大幅提高,因此金融風險正從資本不足風險轉向資本透明度風險。他提倡我國金融風險監管應該實行“雙峰”監管模式,第一層確保金融體系安定,另一層是設立金融風險衰減的機制。並指出應該嚴打不遵守市場規則的“野蠻人”。

而在此前的“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也對此提出了金融監管需要考慮的四個問題,一是目前金融創新是否已經過度,還是嚴重不足和嚴重滯後?二是在當前更加強調防範金融風險的背景下,要不要繼續支持和繼續推進金融創新?三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未來銀行業金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在哪裡?四是銀行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過程的角色和職責是什麼?

他表示,銀行監管始終面臨非常重大的挑戰,如何處理支援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支持金融創新和加強金融監管的關係是兩個重要方面。目前,一些偽金融創新、假金融創新、非良性金融創新,逃避監管進行套利,帶來金融風險擴大、金融自我迴圈、脫實向虛和金融自身的泡沫,對這些創新要加以限制和規範。對於監管者而言,要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不斷推動金融創新。而首先,則要加強和補齊金融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短板,填補金融規則、制度、標準的空白,使所有的金融活動、金融風險都在金融規則和制度的監管範圍內。

【聚焦】中國為何缺失工匠精神?

正在召開的2017博鼇亞洲論壇有一場分論壇對於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即聚焦實體經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但是中國在居民消費升級已經基本完成,而供給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跟不上的時候,工匠精神成為整個社會提倡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貫徹落實,將彌補供給偏弱的局面,極大促進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占比,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同時,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動力。

威盛電子董事長陳文琦認為,工匠精神對各行各業來講都應該是非常值得提倡,本質上來說就是我們怎麼樣把一個產品精益求精、越做越好。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工匠精神其實是一種價值觀,是注入中國企業使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中國企業需要用品質做為核心價值觀和競爭力。

目前,提到“德國製造”,大家都會認為這代表工程、代表高品質。德國TüV萊茵集團CEO Michael Fübi坦言,工匠精神是德國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對於其企業而言,重視品質安全是其立命之本。而工匠精神的傳承,也並不僅僅意味著手工製作,科技時代要使用高精尖的儀器和設備,需要高技能的工匠來做。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工就是幹活,就是工作,匠是技術,是技藝,但是加上一個精神就進入了價值觀領域、思想文化領域。工匠精神要傳承。義大利 CANDY 董事長 AldoFUMAGALLI表示,工匠精神的傳承,家族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而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枡野俊明表示,不管是中國、日本或韓國,都是亞洲國家,有特別纖細的文化,亞洲地區需要一種師傅和徒弟之間非常高尚的傳承關係,才能使匠人精神得以永存。

【要聞】央行發文督促商業銀行優化信貸結構

央行新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信貸政策工作的意見》,要求央行各分支機搆加強對商業銀行視窗指導,督促其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比和增速。其要求商業銀行做好房貸資源投放的區域分佈,這樣使差別化房貸政策在今年的信貸市場將更加顯著---未來北上廣深等這類房價過熱的一二線城市的房貸將趨緊,三四線城市的房貸政策將服務於去庫存。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2017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速將呈大幅放緩趨勢。銀行在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方面的政策將持續收緊,一方面是服從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安排,另一方面為了防控房地產風險抑制泡沫。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實體經濟好轉,信貸機會增加,對於房貸的偏好將趨降,而對於實體經濟的貸款可能偏升。另外我國居民的負債主要是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從房貸增量來看,當前居民部門債務率快速攀升且到了難以附加的程度。

【要聞】美聯儲三月加息 QDII基金業績飄紅

3月15日美元加息使海外風險資產的收益“漲”聲一片。上海證券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達4.19%,在所有基金類別中收益水準處於領先地位。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主動加息對經濟回暖逐步確認,美元和美債未來震盪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加息因素外,港股上漲也助推QDII淨值走高。港股是海外配置的一個很好的接入點,今年以來,隨著港股通連續呈現資金淨流入,港股作為QDII基金的一大重要投資標的迎來上調。而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相繼開通,三市互聯互通,2017年港股將出現眾多利好機會。

【要聞】社科院金融藍皮書:銀行業經營業績可能下滑,證券基金業向好

3月22日社科院發佈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認為受有效需求不足、淨息差收窄以及信用風險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預計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出現下滑的銀行數量會增加。但是由於銀行間經營的差異化存在,不排除有部分銀行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可能性。

藍皮書指出,高利潤率和高進入門檻使證券基金業收益明顯,證券基金業需要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發揮行業主動性的同時注意防控風險,而且應協調好與銀行業的競爭合作關係。

【觀點】潘功勝:2016年企業債券占直接融資的80%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表示,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社會融資規模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發展經驗主要有:吸收了國際成熟債券市場發展經驗教訓;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的同時減少行政管制;並推動債券市場的開放等。

他表示,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豐富人民幣國際使用、以及滿足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外管局將從從完善相關法律、會計、審計、稅收、評級等政策方面,豐富風險對沖工具,創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條件、制度安排。同時,穩步推動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跨境合作,加強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

【觀點】馬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

2017年3月25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金融業的‘綠色革命’”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2016年中國境內外綠色債券市場達到2千萬,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國。但是綠色金融發展還面臨四個障礙:一是整個全球都還缺乏強有力的綠色金融認識,二是綠色領域還需進一步政策支持,三是市場缺乏合適的綠色金融產品,四是資訊不對稱,資訊披露制度還需再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