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被性騷擾了幹嘛要覺得丟人?為這些勇敢發聲的女星點贊

【轉載或者合作, 請聯繫作者mszhangziyan@foxmail.com】

這個月娛樂新聞中的性騷擾事件特別多。

今早上熱搜的是焦恩俊的女兒焦曼婷。

焦恩俊的女兒之前作為“超漂亮的星二代”被內地媒體報導過,

現在已經是藝人了。

昨天下午, 她把自己被性騷擾的經歷, 發在各個社交網站上。

據焦曼婷描述, 自己在捷運上被一個老年人摸腿, 開始以為是無意, 但下車的時候他又摸了一次然後趁亂跑了, 焦曼婷說“氣到胸口痛”, “老爺爺雖然你是長輩但你做這種行為還是很可恥”, 這段話也加了tag, 呼籲女生遇到性騷擾都應該【大聲呐喊】。

劃重點:不管對方是什麼人, 性騷擾都很可恥, 可恥的是性騷擾的人而不是被騷擾的人, 不管是呼救還是保護自己, 都是天經地義的。

而在上一周, 有一則跟性騷擾有關的新聞更是值得銘記:延宕四年的泰勒·斯威夫特被DJ性騷擾案, 以黴黴勝訴告終。

2013年6月2日, 泰勒·斯威夫特在自己的北美巡迴演唱會(The Red Tour)丹佛站的見面會上與電臺DJ大衛·繆勒 (David Mueller) 合照時, 被對方將手伸進裙底並襲臀, 此事以繆勒遭電臺開除暫告一段落。

(↑照片左側的女性是繆勒當時的女友)

2015年9月繆勒上訴丹佛地區法庭, 認為黴黴構成了誹謗, 害他丟掉了年薪15萬美元的工作, 還影響到他此後找工作, 於是向黴黴索要300萬美元的賠償。

反應迅速的黴黴一個月後反訴繆勒對她性騷擾。

今年5月31日法院宣判了誹謗案的結果, 由於誹謗罪的期限為1年, 但繆勒提出控訴時已經距離事件發生3年了, 所以只能對這項控訴予以撤銷(@ETtoday)

接著就進入到黴黴反訴繆勒性騷擾的流程, 法庭要求黴黴本人必須出庭宣誓作證, 於是輿論就發酵了。

美國時間8月7號開庭,媒體沒有拍到黴黴,但有很多支持黴黴的女性出席了庭審。

法庭對面寫字樓的窗戶上,寫滿了支持黴黴的標語

長達一周的庭審中不允許拍照,於是當時場景被以畫作形式記錄下來

最轟動的是:庭上黴黴反駁對方律師的金句火了

經@MusicWars同意,我們轉載了黴黴這些發言給大家看。

這些對話恰恰體現了性騷擾案中一些常見的“從受害者身上找錯誤”邏輯。

像這種「你怎麼不打斷性騷擾,你怎麼不立刻報警?」

還有「誰親眼看見了呢?是不是你誤會了呢?」

Mueller的律師:為什麼沒有直接的證人看到Mueller摸你的臀部?

Taylor:那就只有站在我裙底的人才能看到,然而我們並沒有安排人在那兒。Mueller律師問:當時你離Mueller女友更近。(意指可能是女友的手)

Taylor:就是因為她沒有摸我所以我才和她靠的更近。

這個問題更匪夷所思了:「為什麼他的手為什麼不在你裙子前面?」

有網友提到,庭上只有黴黴一個人無所顧忌地坦然使用ass(屁股)這個單詞,而其他人都很委婉地說bottom(裙底)。

對,受害者根本不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可恥的是隨便猥褻別人的性騷者啊。

黴黴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沒有被帶偏節奏,一直在強調對方是唯一過錯方

至於性騷擾者還說自己被解雇了是黴黴害的,那簡直無理取鬧了。

於是黴黴甩出了如下發言

“我不認識他。”

“再也不想見到他。”

“他犯錯了,我被指責造成了他的不幸。”

“這是事實!!”

而且黴黴只要求賠償1美元,目的是鼓勵女性對性騷擾說不。

美國也有很多公眾人物聲援黴黴。

美國時間8月14日法庭宣判黴黴勝訴

現場媒體說黴黴在庭上“crying a lot ”。

BBC的一篇娛評稱,泰勒·斯威夫特的性侵犯案具有重大意義,它使得被低估的性騷擾引起了重視,是女性回擊性騷擾的勝利。

黴黴對性騷擾的態度一直都比較堅決回擊,不是第一次起訴性騷擾了。

2014年她卷入侵權案,因為自己的演唱會周邊侵權了某服飾品牌的名稱。於是品牌創辦人方面要求黴黴呈上是所有宣傳照片用於對比是否侵權,但奇葩的是有個要求是照片裡必須看到黴黴的半邊胸或者屁股。

黴黴立刻訴諸法律

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泰勒·斯威夫特已經請律師向美國聯邦地區法院以歧視及性騷擾為由申請禁制令,許多網友對此消息也相當不滿,直呼要拒買這家品牌的服飾。(中新網)

然而,即便是在中文媒體報導黴黴的反擊性騷擾的官司時,仍然有偏見存在。

例如這個標題用了“尷尬”開頭,指控別人性騷擾出庭作證,有什麼可尷尬呢?

受害者是無辜的,說出事件程序而已。

從“尷尬”到“羞恥”到“無法開口”,就是很多受害者面對的輿論壓力,受害者的發聲越少越微弱,對性騷擾者就越是縱容。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被性騷擾就應該勇敢發聲。

今年3月,內地女演員馬麗也曾果斷反擊性騷擾。

但因為超市角落是監控死角證據不足,猥瑣男咬死不承認,這個情況下馬麗維權失敗了,繼續掛著照片會構成對該男子的侵權。

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她的,但也有一些“誰會想騷擾你”“有人摸你就不錯了”的噁心言論出現。足見在“性騷擾”這個話題上,有偏見者大有人在。

在國外,被性騷擾、被性侵的受害者,也有很多在複雜的心理之下選擇了沉默。

麥當娜19歲時被性侵,沉默了37年

她當時沉默的理由是,報案後的檢查和自證,也像被侵犯。

麥當娜沒有報警的理由是,報案就得接受身體檢查,還得出庭被重新審問強暴細節,“那種感覺也像受侵犯,但我已經被侵犯過了。所以,你願意再敘述一次嗎?願意讓細節公諸於世嗎?不,事情已經發生了,那根本沒有意義了,而且還令人感到屈辱。”(@網易娛樂)

當時有輿論認為麥當娜不必為此感到屈辱,受害者應該坦然面對,報案才能將性侵者繩之以法;但另一種觀點是:別人沒有立場說受害者應該如何如何,是否應該改進法律上的性侵案處理流程,減少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Lady Gaga也是在19歲時曾遭到一位元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強姦,這屬於“熟人性侵”。

但她當時認為是自己的錯,並沉默了長達7年:

“可能因為我穿著的方式,以及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誘惑,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原因導致了那件事的發生,這部分是我的錯。”(@騰訊娛樂)

這很明顯是偏見給女性造成的壓力,讓受害者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恥感”的包圍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試圖自我消化陰影。

Lady Gaga受訪時曾說,被性侵的傷害甚至不是立即可見的,是多年後還會刺激到受害者,產生生理和心理的不適感。

2014年,Lady Gaga開始重新面對過去的陰影,出了一支呼籲關注校園性暴力的歌《Til It Happens To You》。

MV的其中一個錄音室的場景,應該就是她自己的經歷,能把這種經歷拿出來創作,是很大的勇氣了。

2016年的奧斯卡上,Lady Gaga演唱了這首《Til It Happens To You》,她邀請了50位曾遭受過性侵害的青少年,一起站上奧斯卡舞臺表演。

性騷擾和性侵不只是女性要面對的問題,男性也可能會遭遇。

最後Lady Gaga拉著被性侵青少年的手

這被評價為去年奧斯卡最令人動容的一幕,也幫助被性侵的受害者再一次發聲:“除非它發生在你身上,否則你不會感受到這種痛苦。”

————————

這些事情都離我們不是很遠,才時刻都能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便你從未被騷擾過,也能感覺到那些奇奇怪怪的邏輯就在我們身邊,時刻會打擾到你。

前幾天我為騰訊時尚寫了個生活類的小專欄,討論女人可以擺脫成見、有不穿胸罩的自由,後來發現文章發到新聞app裡,有很多留言都是:“那你這樣大夏天的不是自找性騷擾嗎?”

真是太奇怪了,我本來只是純從審美角度提出,不要每個女人都勒個事業線出來、自然曲線也很美而已,沒想到結果是那麼多人,就能從“怎麼穿衣服”立刻想到“性騷擾”。

性騷擾和性侵害從來都不受害者找的,是管不住自己的騷擾者、施暴者施加的。這道理如果重複100遍還有人不懂,那我不介意再說101遍。

美國時間8月7號開庭,媒體沒有拍到黴黴,但有很多支持黴黴的女性出席了庭審。

法庭對面寫字樓的窗戶上,寫滿了支持黴黴的標語

長達一周的庭審中不允許拍照,於是當時場景被以畫作形式記錄下來

最轟動的是:庭上黴黴反駁對方律師的金句火了

經@MusicWars同意,我們轉載了黴黴這些發言給大家看。

這些對話恰恰體現了性騷擾案中一些常見的“從受害者身上找錯誤”邏輯。

像這種「你怎麼不打斷性騷擾,你怎麼不立刻報警?」

還有「誰親眼看見了呢?是不是你誤會了呢?」

Mueller的律師:為什麼沒有直接的證人看到Mueller摸你的臀部?

Taylor:那就只有站在我裙底的人才能看到,然而我們並沒有安排人在那兒。Mueller律師問:當時你離Mueller女友更近。(意指可能是女友的手)

Taylor:就是因為她沒有摸我所以我才和她靠的更近。

這個問題更匪夷所思了:「為什麼他的手為什麼不在你裙子前面?」

有網友提到,庭上只有黴黴一個人無所顧忌地坦然使用ass(屁股)這個單詞,而其他人都很委婉地說bottom(裙底)。

對,受害者根本不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可恥的是隨便猥褻別人的性騷者啊。

黴黴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沒有被帶偏節奏,一直在強調對方是唯一過錯方

至於性騷擾者還說自己被解雇了是黴黴害的,那簡直無理取鬧了。

於是黴黴甩出了如下發言

“我不認識他。”

“再也不想見到他。”

“他犯錯了,我被指責造成了他的不幸。”

“這是事實!!”

而且黴黴只要求賠償1美元,目的是鼓勵女性對性騷擾說不。

美國也有很多公眾人物聲援黴黴。

美國時間8月14日法庭宣判黴黴勝訴

現場媒體說黴黴在庭上“crying a lot ”。

BBC的一篇娛評稱,泰勒·斯威夫特的性侵犯案具有重大意義,它使得被低估的性騷擾引起了重視,是女性回擊性騷擾的勝利。

黴黴對性騷擾的態度一直都比較堅決回擊,不是第一次起訴性騷擾了。

2014年她卷入侵權案,因為自己的演唱會周邊侵權了某服飾品牌的名稱。於是品牌創辦人方面要求黴黴呈上是所有宣傳照片用於對比是否侵權,但奇葩的是有個要求是照片裡必須看到黴黴的半邊胸或者屁股。

黴黴立刻訴諸法律

對於這樣的無理要求,泰勒·斯威夫特已經請律師向美國聯邦地區法院以歧視及性騷擾為由申請禁制令,許多網友對此消息也相當不滿,直呼要拒買這家品牌的服飾。(中新網)

然而,即便是在中文媒體報導黴黴的反擊性騷擾的官司時,仍然有偏見存在。

例如這個標題用了“尷尬”開頭,指控別人性騷擾出庭作證,有什麼可尷尬呢?

受害者是無辜的,說出事件程序而已。

從“尷尬”到“羞恥”到“無法開口”,就是很多受害者面對的輿論壓力,受害者的發聲越少越微弱,對性騷擾者就越是縱容。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被性騷擾就應該勇敢發聲。

今年3月,內地女演員馬麗也曾果斷反擊性騷擾。

但因為超市角落是監控死角證據不足,猥瑣男咬死不承認,這個情況下馬麗維權失敗了,繼續掛著照片會構成對該男子的侵權。

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她的,但也有一些“誰會想騷擾你”“有人摸你就不錯了”的噁心言論出現。足見在“性騷擾”這個話題上,有偏見者大有人在。

在國外,被性騷擾、被性侵的受害者,也有很多在複雜的心理之下選擇了沉默。

麥當娜19歲時被性侵,沉默了37年

她當時沉默的理由是,報案後的檢查和自證,也像被侵犯。

麥當娜沒有報警的理由是,報案就得接受身體檢查,還得出庭被重新審問強暴細節,“那種感覺也像受侵犯,但我已經被侵犯過了。所以,你願意再敘述一次嗎?願意讓細節公諸於世嗎?不,事情已經發生了,那根本沒有意義了,而且還令人感到屈辱。”(@網易娛樂)

當時有輿論認為麥當娜不必為此感到屈辱,受害者應該坦然面對,報案才能將性侵者繩之以法;但另一種觀點是:別人沒有立場說受害者應該如何如何,是否應該改進法律上的性侵案處理流程,減少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Lady Gaga也是在19歲時曾遭到一位元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強姦,這屬於“熟人性侵”。

但她當時認為是自己的錯,並沉默了長達7年:

“可能因為我穿著的方式,以及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誘惑,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原因導致了那件事的發生,這部分是我的錯。”(@騰訊娛樂)

這很明顯是偏見給女性造成的壓力,讓受害者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恥感”的包圍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試圖自我消化陰影。

Lady Gaga受訪時曾說,被性侵的傷害甚至不是立即可見的,是多年後還會刺激到受害者,產生生理和心理的不適感。

2014年,Lady Gaga開始重新面對過去的陰影,出了一支呼籲關注校園性暴力的歌《Til It Happens To You》。

MV的其中一個錄音室的場景,應該就是她自己的經歷,能把這種經歷拿出來創作,是很大的勇氣了。

2016年的奧斯卡上,Lady Gaga演唱了這首《Til It Happens To You》,她邀請了50位曾遭受過性侵害的青少年,一起站上奧斯卡舞臺表演。

性騷擾和性侵不只是女性要面對的問題,男性也可能會遭遇。

最後Lady Gaga拉著被性侵青少年的手

這被評價為去年奧斯卡最令人動容的一幕,也幫助被性侵的受害者再一次發聲:“除非它發生在你身上,否則你不會感受到這種痛苦。”

————————

這些事情都離我們不是很遠,才時刻都能讓我們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便你從未被騷擾過,也能感覺到那些奇奇怪怪的邏輯就在我們身邊,時刻會打擾到你。

前幾天我為騰訊時尚寫了個生活類的小專欄,討論女人可以擺脫成見、有不穿胸罩的自由,後來發現文章發到新聞app裡,有很多留言都是:“那你這樣大夏天的不是自找性騷擾嗎?”

真是太奇怪了,我本來只是純從審美角度提出,不要每個女人都勒個事業線出來、自然曲線也很美而已,沒想到結果是那麼多人,就能從“怎麼穿衣服”立刻想到“性騷擾”。

性騷擾和性侵害從來都不受害者找的,是管不住自己的騷擾者、施暴者施加的。這道理如果重複100遍還有人不懂,那我不介意再說101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