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寶”歷史學家陳垣的5本好書

陳垣先生讀書很多,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毛澤東

陳垣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 陳寅恪曾說, 他平生最佩服的是王國維和陳垣, 陳垣學問踏實, 德才兼優。 “史學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陳垣(1880.11.12-1971.6.21), 漢族, 廣東新會人, 字援庵, 又字圓庵。 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通鑒胡注表微》等,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 曾被翻譯為英、日文, 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

陳垣像 北京師範大學

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 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1926-1952年, 任輔仁大學校長。 1952-1971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1949年以前, 他還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 1949年後, 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

分享陳垣先生的5本好書。

1.《通鑒胡注表微》:陳垣先生最滿意的著作, 將其稱作自己“學識的記裡碑”。 本書被譽為陳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部將史料考據、史論和中國傳統史學微言大義之精神結合的一部史學著述

宋元之際, 當時的著名史學家胡三省曾對《資治通鑒》作過一系列校勘考證,

在其中融進了自己因國破民衰而產生的諸多悲情。

而日本侵華時期身處淪陷區的陳垣先生對此感同身受, 於是撰寫了《通鑒胡注表微》一書, 通過對胡三省的通鑒注疏進行辯誤和考證, 來辨識胡三省當年的觀點和思想境界, 並借此發微, 闡述陳垣先生自己對史學研究的獨特認識和見解。

陳垣先生還以此觀照現實, 在其中融進了諸多現實感悟, 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民族情懷。

陳垣先生輯錄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胡三省對《資治通鑒》的注釋七百數十條, 通過引證書籍二百五十餘種, 對這些知識進行辯誤和考證, 並結合自己的思考展開論述。

本書前十篇論史法, 後十篇論史事。

所謂史法, 實際上就是史學方法和史學理論。

十篇之中, 既各有專篇論校勘、避諱、考證、辨誤等歷史考證據學問題;又有〈解釋〉、〈評論〉、〈感慨〉、〈勸戒〉等篇分別探討史家對歷史事實的理解、詮釋和評價, 以及歷史研究的道德功能等史學理論問題。

2.《中國史學名著評論》:歷史學學習必讀之書, 為後學讀史指出門徑。

本書是陳垣先生在輔仁大學開設“中國史學名著評論”課程的講義。

收錄陳垣先生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燕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歷史系大學生開設的“中國史學名著評論”課程講義。

陳垣先生在文獻學方面造詣很深, 他開設的中國史學名著評論, 開了中國高等院校“歷史名著講義”課的先河, 具有重要的開創意義。

本書除了收錄陳垣先生講義外, 還收錄了陳垣的學生著名史學家來新夏先生的課堂筆記, 二者參照, 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十分突出。

本書主要內容為“取史學上有名之著作, 而加以批評。 每書舉作者之略曆, 史料之來源, 編纂之體制, 版本之異同, 以及後人對此書之批評等等, 以為學者讀史之先導”。

書附陳垣先生的課程講稿、教學劄記等完整手跡影印,極為珍貴。

3.《史源學實習及清代史學考證法》:史學後學者的應讀書,學習正確的讀史之法、引書之法、考證之法、論斷之法。

考尋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實誑汝。史學大家陳垣詳解讀史、引書、考證、論斷之法。

本書收錄了陳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輔仁大學講授“史源學實習”、“清代史學考證法”課的教學日記和劄記,以及李瑚先生的聽講筆記。

取清儒史學考證之書,注重實習,因其所考證者而考證之,觀其如何發生問題,如何搜集證據,如何判斷結果。

當時這兩門課都以《日知錄》為教材,內容可與陳垣《日知錄校注》一書相互印證,互相補充。

4.《陳垣四庫學論著》:陳垣先生是系統研究《四庫全書》第一人,本書是其10年刻苦研讀《四庫全書》的經典論著。

陳垣先生是四庫學的奠基人。

他是系統研究《四庫全書》的第一人,也是直接接觸過文津閣、文淵閣兩部《四庫全書》的第一人。

他曾主持文津閣《四庫全書》的清點工作,逐架逐函逐冊逐頁翻檢過全書。

他廣泛搜集資料,詳盡研究《四庫全書》的成書過程。

他在長達十年間,重點研讀《四庫全書》中未刊諸書,深知《四庫全書》的價值和問題。

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有關《四庫全書》的一系列論著。他的研究成果,對利用和研究《四庫全書》,至今還有指導意義。由於這些論著比較分散,有些還沒有發表過,知者不多。

《四庫全書》是我國在清乾隆年間修成的舉世聞名的大叢書,全書共計36277冊。

著名史學大師陳垣老師35歲起前後斷續10年刻苦研讀《四庫全書》;40歲時主持對這部書的全面清點,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按冊、按頁把全書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點;45歲又主持清點故宮內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書即為陳垣先生整理與研究《四庫全書》的學術成果。

5.《大一國文讀本》:史學大師陳垣編選的民國大學生國文讀本,古文訓練必備圖書。

“《孟子》《論語》宜熟讀,文氣自暢。”

國文課要使學生“能執筆達心所欲言,用虛字不誤”。

“説話及寫信,均要替對方設想,不能因自己明白,以爲人亦明白。”

“我以爲,發表的文章,最低要求應當:理要講清楚,使人心裏服;話要講明白,使人看得懂;閒話不説,或者少説。”

----陳垣

《大一國文讀本》是由陳垣先生任輔仁大學校長期間自選、自編、自校的稿紙鈔本《國文讀本》和各年度《國文讀本》以及所附《論孟一臠》合併而成,由其哲孫陳智超先生整理修訂並導讀。

該書既選取了《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經史名篇,又有韓愈、柳宗元、劉知幾、三蘇、歸有光、顧炎武等名家的書序、政論文和散文等。

該書繁體直排,不加標點,由讀者自行句讀,對於培養學生的國學素養和古文根基大有裨益。

著名史學家來新夏先生逝世前曾二次撰文,呼籲以本書為教材增設“大一國文”課。本書繁體直排,不加標點,字距、行距偏大,便於讀者自行句讀,為傳統古文訓練之良法。

本書排序,相同主題文章對比異同,便於讀者在比較中學習寫文章。

書附陳垣先生的課程講稿、教學劄記等完整手跡影印,極為珍貴。

3.《史源學實習及清代史學考證法》:史學後學者的應讀書,學習正確的讀史之法、引書之法、考證之法、論斷之法。

考尋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實誑汝。史學大家陳垣詳解讀史、引書、考證、論斷之法。

本書收錄了陳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輔仁大學講授“史源學實習”、“清代史學考證法”課的教學日記和劄記,以及李瑚先生的聽講筆記。

取清儒史學考證之書,注重實習,因其所考證者而考證之,觀其如何發生問題,如何搜集證據,如何判斷結果。

當時這兩門課都以《日知錄》為教材,內容可與陳垣《日知錄校注》一書相互印證,互相補充。

4.《陳垣四庫學論著》:陳垣先生是系統研究《四庫全書》第一人,本書是其10年刻苦研讀《四庫全書》的經典論著。

陳垣先生是四庫學的奠基人。

他是系統研究《四庫全書》的第一人,也是直接接觸過文津閣、文淵閣兩部《四庫全書》的第一人。

他曾主持文津閣《四庫全書》的清點工作,逐架逐函逐冊逐頁翻檢過全書。

他廣泛搜集資料,詳盡研究《四庫全書》的成書過程。

他在長達十年間,重點研讀《四庫全書》中未刊諸書,深知《四庫全書》的價值和問題。

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有關《四庫全書》的一系列論著。他的研究成果,對利用和研究《四庫全書》,至今還有指導意義。由於這些論著比較分散,有些還沒有發表過,知者不多。

《四庫全書》是我國在清乾隆年間修成的舉世聞名的大叢書,全書共計36277冊。

著名史學大師陳垣老師35歲起前後斷續10年刻苦研讀《四庫全書》;40歲時主持對這部書的全面清點,用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按冊、按頁把全書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點;45歲又主持清點故宮內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書即為陳垣先生整理與研究《四庫全書》的學術成果。

5.《大一國文讀本》:史學大師陳垣編選的民國大學生國文讀本,古文訓練必備圖書。

“《孟子》《論語》宜熟讀,文氣自暢。”

國文課要使學生“能執筆達心所欲言,用虛字不誤”。

“説話及寫信,均要替對方設想,不能因自己明白,以爲人亦明白。”

“我以爲,發表的文章,最低要求應當:理要講清楚,使人心裏服;話要講明白,使人看得懂;閒話不説,或者少説。”

----陳垣

《大一國文讀本》是由陳垣先生任輔仁大學校長期間自選、自編、自校的稿紙鈔本《國文讀本》和各年度《國文讀本》以及所附《論孟一臠》合併而成,由其哲孫陳智超先生整理修訂並導讀。

該書既選取了《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經史名篇,又有韓愈、柳宗元、劉知幾、三蘇、歸有光、顧炎武等名家的書序、政論文和散文等。

該書繁體直排,不加標點,由讀者自行句讀,對於培養學生的國學素養和古文根基大有裨益。

著名史學家來新夏先生逝世前曾二次撰文,呼籲以本書為教材增設“大一國文”課。本書繁體直排,不加標點,字距、行距偏大,便於讀者自行句讀,為傳統古文訓練之良法。

本書排序,相同主題文章對比異同,便於讀者在比較中學習寫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