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12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題答案 文明之光與文明交流

(四) “給定資料3”中提到:“‘互相取長補短, 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 ’ 300多年前, 德國先哲萊布尼茨對中西方文明這樣期待。 ”請根據你對這句話的思考, 參考給定資料, 自擬題目, 寫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1.中心明確, 思想深刻;2.內容充實, 有說服力;3.語言流暢, 10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推動文化交流 促進文明發展

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文明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黑暗的中世紀, 伊斯蘭文化深刻地影響了歐洲的基督教文化, 延續了現代文明的火種。 中國文化不僅深刻地塑造了亞洲文化的版圖, 也通過絲綢之路將文化影響力傳播到了歐洲。

正是出於對中國的嚮往引發了改變世界的大航海, 雖然歐洲的堅船利炮給中國人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屈辱, 卻也驚醒了坐井觀天的中國人。 從開眼看世界到師夷長技以自強, 再到主動參與國際事務, 正是通過開放與交流中國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 實現了舉世矚目的發展, 日益發揮更為廣泛的影響力。

現代以來, 大國越發重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促進文化交流不僅是政府責任, 更是政府的重要使命。 以德國歌德學院, 英國文化委員會為代表的文化機構積極推廣本國文化, 以期在建立良好形象的國際形象的同時, 通過文化和價值觀的輸出提升和擴大國家的影響力。 正是看到這一趨勢,

中國也通過孔子學院積極推動文化交流。 目前, 中國通過遍佈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87所孔子學院, 秉持著互惠雙贏的文化推廣模式, 積極推廣漢語, 介紹中國文化歷史與現代中國的發展成績, 力圖消除因為誤解而產生的隔膜, 力圖化解因為意識形態產生的敵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當然, 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文化輸出是個緩慢且具有戰略意義的過程,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還很多, 任務還相當艱巨。 具體而言, 國內還存在對於文化交流重要意義的不理解與異議;孔子學院做為對外教育文化交流平臺還存在師資隊伍建設, 管理制度上的不足;當然, 最重要的是若想實現文化交流, 特別是文明間平等的文化交流, 中國必須有自己文化創造與發展。
文化交流大勢所趨, 任重道遠。

正如德國先哲萊布尼茨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期待, “互相取長補短, 用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 通過文化交流, 實現共同發展是人類理性的選擇。 特別是在當下, 中國應當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 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的繼承發展, 在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平等交流, 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戰略目標。 文化交流是取長補短, 平等的交流必須有自己的文化根源, 文化創造, 所以文化交流必須以文化繼承與發展為基礎。 只有繼承並發展了中國文化, 才能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憑藉文化吸引力被接受認同, 心嚮往之。 一個沒有創造, 沒有內涵的文化是註定無法長久地與其他文化交流的。

其次, 重視以孔子學院為主的文化交流制度建設。 重視孔子學院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財政支援與接受社會捐助保障學院的資金需要, 同時重視專案管理制度與資金審批制度建設, 保障資金使用效率, 提高教學品質, 文化交流效果。 特別是在交流專案上, 重視在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同時, 介紹現代中國的發展, 從而展現一個全面的中國形象。

最後, 借助市場經濟手段與政府宏觀調控的優勢, 將文化交流與文化創造相結合, 形成良性迴圈。 我們既要吸取美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借助文化產品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輸出價值觀的經驗, 也要借助政府宏觀調控手段, 保障文化產品生產不偏離正確方向,

不在市場的波動中隨波逐流。 以交流促進創造, 以創造促進交流, 形成良性迴圈。

通過文化交流, 促進文明發展, 即使人類文明的共同選擇, 也是一個長期耕耘的過程。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 現代大國, 責無旁貸地要繼承並發展自己文化, 並通過與其他文化的交流, 推動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2017年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課程連結見置頂文章或文末藍色字體 “瞭解更多”

本篇文章系原創, 首發於今日頭條 柳夫子講道理

柳夫子講道理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歡迎轉發, 轉載需署名授權, 已委託維權騎士, 全網維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