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梅蘭芳和《鳳還巢》

今日推送之《梅蘭芳和<鳳還巢>》錄自《文匯報》1981年8月8日, 作者許姬傳、鄒慧蘭。 文章開頭有編者按:一九五〇年十月十六日起, 梅蘭芳同志自傳式回憶錄《舞臺生活四十年》在本報連載一九七期, 曾引起各界的注視。 梅蘭芳同志離開我們二十年了, 本報特發表許姬傳、鄒慧蘭同志的文章, 以志紀念。

京劇以擅長表演歷史題材著稱, 如全部連台三國戲以及以伍子胥為中心人物的《鼎盛春秋》。 其中悲劇比重較多, 喜劇較少, 有一些諷刺、滑稽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應工的玩笑戲, 都帶有喜劇色彩, 例如《一匹布》、《荷珠配》等都是喜劇,

而閨門旦應工的喜劇不多。

梅蘭芳先生編演的《鳳還巢》, 數十年來一向為觀眾喜聞樂見, 津津樂道。 這齣戲的結構是喜劇, 故事是吸取昆曲《風箏誤》編寫的。 有一位觀眾曾寫信給梅先生, 認為對朱千歲的處理應該更著重描寫他的為富不仁和陰謀奪取程雪娥等細節, 以引起觀眾對他的憎恨。 梅先生同源來弟商量, 不同意這樣修改, 因為這齣戲是喜劇, 出場人物, 並沒有令人十分痛恨的反面人物, 特別是朱千歲的處理最有喜劇性。 劇本描寫一個封建社會裡紈絝子弟的典型形象, 他從出場到終場, 始終是炫耀他自己有財有勢, 自作聰明(蕭長華先生演得最深刻), 冒名頂替, 結果弄巧成拙, 受騙上當。 例如, 路遇穆居易,

送銀贈馬, 都是炫耀他有錢。 穆居易下場後, 朱千歲獨白: “真是個書呆子。 那位程小姐, 我是親眼瞧見過的, 長得如花似玉, 他怎麼倒要避婚逃走呢!嗯!這也是他無福承受, 也是有之。 我想程侍郎奉旨幫辦軍務, 離家遠去。 我不免趁這機會, 等到四月初二日那天, 假冒穆居易的名字, 前去娶親, 將程小姐娶過我家來, 我們倆人成為夫婦, 就是程侍郎回來, 我們木已成舟, 他也說不出什麼來, 再一說哪, 他還敢把我朱千歲怎麼樣嗎?嗯!主意已定。 ——小子們!帶路回府!”

梅蘭芳之《鳳還巢》

這一段獨白, 可以看出朱千歲, 他贈送銀馬時並沒有別的用意, 但忽然異想天開地打算冒名頂替娶程雪娥。 入洞房, 儐相的念白“兩家成婚配, 夫唱要婦隨, 洞房花燭夜, 才知誰是誰”;以及十三場, 朱千歲上場念對:“冒名娶得程家女, 誰知也是冒名人”;末場, 朱千歲指著程雪娥說:“那天我看見的是她。 ”程雪豔指著穆居易說:“那天晚上我看見的可是他呀。 ”這些都是構成喜劇的警句。 還有在洞房, 穆居易(薑妙香)、程浦(王少亭)、周公公(劉連榮)、洪功(李春林)互相問答,

來回傳話, 波瀾疊起, 妙趣橫生, 劇本寫得非常成功, 它採用了對口相聲卸包袱的手法, 緊緊抓住觀眾, 我看有百十次, 從無“起堂”“抽籤”的現象, 可見好戲是百看不厭、光景常新的。

梅先生創造的程雪娥, 既保持了舊社會裡大家閨秀的典型, 又突出了她敢與惡勢力鬥爭的機智性格, 同時, 完成了喜劇的角色任務。

一九五八年, 京劇演員鄒慧蘭看過梅先生演《鳳還巢》的第三天, 到護國寺街向梅先生學習程雪娥的表演。 鄒慧蘭對梅先生說: “我從一九三三起就在上海看您這齣戲, 當時的表演場子, 和現在有不少精簡、修改的痕跡, 最早還有開打, 請您談一談各方面的情況。 ”

梅先生端著茶碗喝了一口,

沉思了一會就把初演這個戲的情況告訴我。 他說:“那是我赴美演出前排的一個戲, 一九二八年春舊曆二月承華社首演于中和園, 那時的角色配搭是姜六爺(妙香)的穆居易, 鳳二爺(王鳳卿)的程浦, 李七先生(壽山)的劉魯七, 蕭老(長華)的朱千歲, 慈先生(瑞泉)的醜小姐, 尚老將(尚和玉)的洪功, 侯先生(喜瑞)的周公公, 開打場面是為尚老將而設, 場子相當火熾。 以後, 尚老將離開承華社, 這個角色由李八爺(春林)接榜, 就減少開打。 解放後, 根本取消了武打場子。 這齣戲從初演到如今, 至少精簡了半小時以上, 戲總是越唱越短, 最後就定型了。 後期的修改是我和姬傳、源來二位商量的。 ”

梅蘭芳之《鳳還巢》

“您演程雪娥,既保持了閨門旦的身份,又那麼活潑可愛,您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我當年演過《風箏誤》,劇情與此相仿,而且同台的人,都是‘好老’。他們給我說戲,告訴我許多竅門,在同台演出時,隨時指點,使我得益匪淺,程雪娥就是在這種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演《風箏誤》的老先生還有哪些人還活著?”

“那是陳老夫子(德霖)的二夫人,李六先生(壽峰)的大夫人,李七先生(壽山)的醜小姐,郭先生(春山)的醜公子,姜六爺(妙香)的俊公子,我扮俊小姐。你看到的只有我和姜六爺,其餘的都故世了,那幾位老先生坐科時,多半先學昆曲,所以既準確,又有身份。陳老夫子的二夫人,是正旦應工,端莊穩重,極有身份;郭春山是有名的昆醜,蕭先生有些戲就是跟他學的。”梅先生那天談起許多往事,連照例的午睡都沒有休息,他看我(鄒慧蘭)把一句句都記在小本子裡,很高興,就說: “剛才提到的人,你都沒有見過,而這些事也沒有人知道,記下來,對你有好處。”

我趁他高興,就把話題拉回《鳳還巢》,說: “我演《鳳還巢》偷視一場,總覺得不合適,您給我說說吧。”

“你走一遍給我看看,有不對的地方,我給你改。”梅先生口內念著鑼經,我做了三次偷視的身段表情。他說: “身段、部位、眼神都大致不差,但不夠深,要琢磨程雪娥的心理,這是她的終身大事,必須在‘看’的時候層次分明,每一句念白都表達她的內心活動”,說到這裡,他站起來做三次偷視給我看。梅先生說: “程雪娥出場念對, ‘堂前遵父命,屏後看才郎’,情景已經規定,你心中要有一座假設的屏風。第一次偷視的眼神‘虛’,要很隨便的一瞟,表現大家閨秀溫慧賢良的性格;第二次偷視的時間要較頭一次稍長一些,因為,第一眼留下了好印象,第二回就過細的看了,所以,看時的眼神‘實’,看後讚美‘哎呀呀,我父親的眼力果然不差’;第三次要看,又怕被人瞧見,她沉吟猶豫,還是想看,末一次急劇回身而迅速地偷視,反映人物心跳臉紅,看後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哎呀呀,好一個美貌的書生’,用羞澀的眼神,含情微笑著以袖擋嘴快步而下。至於偷視時的手勢動作,不拘一格,用折袖、反袖、扯袖等都可以。”

梅蘭芳、薑妙香之《鳳還巢》

梅先生一口氣說了兩個鐘頭,我怕他累著,又給他倒了杯茶,請他歇息。他喝了口茶,抽了支煙捲,接著又說:“下回丫環三報:有警句,也是經過大家多次修改才定稿的,”這時梅先生從沙發裡站起來,連念帶比劃: “……那日朱千歲前來拜夀,也曾見過一次,那相貌長得十分醜陋,與我姐姐麼,真可以稱得是一對女貌郎才,有那邊冒名前來迎娶,就有這邊頂替前去出嫁,怎麼這樣的湊巧哇!大娘呀,大娘,如今你是枉用心機了。”

上面梅先生親身示範說戲,鄒慧蘭同志的記錄,現在發表出釆,可供專業和愛好京劇的同志們參考。

(《文匯報》1981年8月8日)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微信號:liyuanzazhi

梅蘭芳之《鳳還巢》

“您演程雪娥,既保持了閨門旦的身份,又那麼活潑可愛,您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我當年演過《風箏誤》,劇情與此相仿,而且同台的人,都是‘好老’。他們給我說戲,告訴我許多竅門,在同台演出時,隨時指點,使我得益匪淺,程雪娥就是在這種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演《風箏誤》的老先生還有哪些人還活著?”

“那是陳老夫子(德霖)的二夫人,李六先生(壽峰)的大夫人,李七先生(壽山)的醜小姐,郭先生(春山)的醜公子,姜六爺(妙香)的俊公子,我扮俊小姐。你看到的只有我和姜六爺,其餘的都故世了,那幾位老先生坐科時,多半先學昆曲,所以既準確,又有身份。陳老夫子的二夫人,是正旦應工,端莊穩重,極有身份;郭春山是有名的昆醜,蕭先生有些戲就是跟他學的。”梅先生那天談起許多往事,連照例的午睡都沒有休息,他看我(鄒慧蘭)把一句句都記在小本子裡,很高興,就說: “剛才提到的人,你都沒有見過,而這些事也沒有人知道,記下來,對你有好處。”

我趁他高興,就把話題拉回《鳳還巢》,說: “我演《鳳還巢》偷視一場,總覺得不合適,您給我說說吧。”

“你走一遍給我看看,有不對的地方,我給你改。”梅先生口內念著鑼經,我做了三次偷視的身段表情。他說: “身段、部位、眼神都大致不差,但不夠深,要琢磨程雪娥的心理,這是她的終身大事,必須在‘看’的時候層次分明,每一句念白都表達她的內心活動”,說到這裡,他站起來做三次偷視給我看。梅先生說: “程雪娥出場念對, ‘堂前遵父命,屏後看才郎’,情景已經規定,你心中要有一座假設的屏風。第一次偷視的眼神‘虛’,要很隨便的一瞟,表現大家閨秀溫慧賢良的性格;第二次偷視的時間要較頭一次稍長一些,因為,第一眼留下了好印象,第二回就過細的看了,所以,看時的眼神‘實’,看後讚美‘哎呀呀,我父親的眼力果然不差’;第三次要看,又怕被人瞧見,她沉吟猶豫,還是想看,末一次急劇回身而迅速地偷視,反映人物心跳臉紅,看後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哎呀呀,好一個美貌的書生’,用羞澀的眼神,含情微笑著以袖擋嘴快步而下。至於偷視時的手勢動作,不拘一格,用折袖、反袖、扯袖等都可以。”

梅蘭芳、薑妙香之《鳳還巢》

梅先生一口氣說了兩個鐘頭,我怕他累著,又給他倒了杯茶,請他歇息。他喝了口茶,抽了支煙捲,接著又說:“下回丫環三報:有警句,也是經過大家多次修改才定稿的,”這時梅先生從沙發裡站起來,連念帶比劃: “……那日朱千歲前來拜夀,也曾見過一次,那相貌長得十分醜陋,與我姐姐麼,真可以稱得是一對女貌郎才,有那邊冒名前來迎娶,就有這邊頂替前去出嫁,怎麼這樣的湊巧哇!大娘呀,大娘,如今你是枉用心機了。”

上面梅先生親身示範說戲,鄒慧蘭同志的記錄,現在發表出釆,可供專業和愛好京劇的同志們參考。

(《文匯報》1981年8月8日)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微信號:liyuan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