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兩千年前風雲際會,“溫縣盟書”還原卿士盟誓歷史全景

發掘出盟書的武德鎮西張計村西地

兩千年前風雲際會, “溫縣盟書”還原卿士盟誓現場。

溫縣城北12公里處武德鎮西張計村一帶,

有一處春秋時期的古城遺址, 據考證, 此古城是古州縣所在地, 距今已有2500多年。

州城在春秋時期是一處十分重要的地方, 《左傳》和《史記》中都有關於“州城”的記載。 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 考古工作者在州城東北角護城河外的盟誓台發現土坑(坎)124個, 有16坑出土書寫盟辭的石片, 共發掘出了萬余片盟書, 由於數量太多, 所以只發表了1號坎的材料。 1 號坎出土盟書4588片, 包括科學發掘獲得的2703片, 已被擾動而仍在原地的1395片, 自村民手中徵集的 490片。 1號坎石圭大致可分為短體弧腰、長體直腰和等腰三角形三種類型。 標本中最長的長27.1釐米,底殘寬3.2 釐米;最短的長9.6釐米, 底寬3.7釐米。 這些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卿大夫之間舉行盟誓時記載誓辭的文書。 多在圭形石片上用毛筆黑墨寫成。

1號坎盟書的誓辭內容是:一定要“忠心事主”, 決不“與賊為徒”, 否則將受到晉國先公在天之靈最嚴厲的懲罰, 夷滅氏族, 絕子絕孫。 經考證這是韓宣子的兒子韓不信主持的卿士之間的會盟, 確立了韓氏的宗主地位, 時間是西元前491年1月16日。 這就是轟動歷史考古學界著名的“溫縣盟書”。 溫縣盟書對於研究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 和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與書法藝術, 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歷史實物資料。

武德鎮西張計出土的盟書圭片

溫縣盟書與上世紀60年代出土的侯馬盟書年代、文字和誓詞體例相近, 故文博界通常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幾十年來, 文博工作者對溫縣盟書的認識和研究不斷進行, 各方面研究成果均取得一定進展。 大體來說, 文博考古界對於溫縣盟書的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 上世紀80年代至世紀末為第一個階段, 主要是對溫縣盟書的初步整理研究;21世紀以來為新階段, 側重于對溫縣盟書的深入研究。 主要集中在盟書的年代、歷史背景、盟誓制度、與侯馬盟書的關係、以及古文字方面的研究。

關於溫縣盟書的年代。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文物》1983年第1期發表《河南溫縣東周盟誓遺址一號坎發掘簡報》, 推斷時間是晉定公15年, 西元前491年1月16日。 白光琦在1984年10期《史學月刊》發表《溫縣盟書的年份》, 認為晉桓公十五年, 西元前373年2月。 馮時先是在《考古與文物》1987年2期發表《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一文中, 認為是晉幽公15年, 後在《考古》2002年第8期發表《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 認為溫縣盟書的年代是晉哀懿公15年, 西元前431年。

關於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的關係。 馮時先是在1987年《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 認為二者時間同在晉幽公15年(西元前425年), 且陰曆11月侯馬盟書在前, 陰曆12月溫縣盟書在後。

後在2002年《侯馬、溫縣盟書年代考》, 認為侯馬盟書時在晉哀懿公12年(西元前434年), 且盟誓時間或有持續;溫縣盟書時在晉哀懿公15年(西元前431年)。 焦作師專教授程峰在《殷都學刊》2002年第4期發表《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一文, 認為二者年代相近, 且溫縣盟書在前, 侯馬盟書在後。 並從溫縣盟書與侯馬盟書在內容和體例上, 有許多相似或相同之處, 二者反映的史實相同, 都是晉國末年六卿兼併戰爭的產物。

“溫縣盟書”拓片

關於溫縣盟書的歷史背景,前述幾位專家除白光琦外,都認為是晉國末年,六卿之間發生的兼併戰爭。這一年晉國六大公卿中的范吉射和中行寅聯合起來攻打勢力強大的晉國公卿趙鞅,開始時勢如破竹,但趙鞅得到了晉定公和其他三位公卿(公卿韓氏、魏氏、智氏)的支持,後轉敗為勝,並將范吉射和中行寅趕出晉國。白光琦則認為,根據《史記·韓世家》“韓嚴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戰國策·東周》“嚴氏為賊,而陽堅與焉,道周……韓使人讓周”,與《紀年》所載必為一事。故推斷溫縣盟書當與“嚴氏為賊”有關。盟辭之“賊”,當為嚴氏,而參盟諸人,當為嚴氏之宗族。

關於溫縣盟書與古代盟誓制度,郝本性則以溫縣盟書為例,對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做了考述。董芬芬則認為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其實都是東周時期的“盟國人”儀式。

關於溫縣盟書中的古文字,董珊則對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做了系統分析。魏克彬對侯馬與溫盟書中的“嶽公”做了分析考證。何家興則對溫縣盟書中的11個古文字進行了詳細考證。此外有關書法史的教材也將溫縣盟書收錄其中,作為課本內容。

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溫縣博物館均收藏有溫縣盟書,並在博物館展廳對外展出。各位文博專家還在進一步對其進行細緻研究,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張保民)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溫縣發佈》並保留作者姓名,否則視為侵權。

“溫縣盟書”拓片

關於溫縣盟書的歷史背景,前述幾位專家除白光琦外,都認為是晉國末年,六卿之間發生的兼併戰爭。這一年晉國六大公卿中的范吉射和中行寅聯合起來攻打勢力強大的晉國公卿趙鞅,開始時勢如破竹,但趙鞅得到了晉定公和其他三位公卿(公卿韓氏、魏氏、智氏)的支持,後轉敗為勝,並將范吉射和中行寅趕出晉國。白光琦則認為,根據《史記·韓世家》“韓嚴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戰國策·東周》“嚴氏為賊,而陽堅與焉,道周……韓使人讓周”,與《紀年》所載必為一事。故推斷溫縣盟書當與“嚴氏為賊”有關。盟辭之“賊”,當為嚴氏,而參盟諸人,當為嚴氏之宗族。

關於溫縣盟書與古代盟誓制度,郝本性則以溫縣盟書為例,對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做了考述。董芬芬則認為侯馬盟書與溫縣盟書其實都是東周時期的“盟國人”儀式。

關於溫縣盟書中的古文字,董珊則對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做了系統分析。魏克彬對侯馬與溫盟書中的“嶽公”做了分析考證。何家興則對溫縣盟書中的11個古文字進行了詳細考證。此外有關書法史的教材也將溫縣盟書收錄其中,作為課本內容。

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溫縣博物館均收藏有溫縣盟書,並在博物館展廳對外展出。各位文博專家還在進一步對其進行細緻研究,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新的研究成果面世。(張保民)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於《溫縣發佈》並保留作者姓名,否則視為侵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