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圳鉑科發行人股東“不清不楚” 京泉華名列前五大銷售客戶名單

日前, 深圳市鉑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圳鉑科)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 擬叩關A股創業板。 《金證券》記者發現,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反復提及華為、格力、美的、比亞迪等“豪華軍團”, 將他們視為重要客戶, 尷尬的是, 上述客戶對該公司的業績貢獻卻是微乎其微。

股權發展留空白

招股書顯示, 深圳鉑科於2009年9月成立, 是由鉑科有限於2015年9月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從事合金軟磁粉、合金軟磁粉芯及相關電感元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本次發行前, 公司有10名股東(含企業法人和自然人), 不過讓外界不解的是, 深圳鉑科招股說明書並未對發行人股東結構的形成、變化有詳細介紹, 以致公眾對這些股東的入股時間、價格等關鍵資訊一無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 公司保薦機構廣發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廣發乾和為公司股東, 持有公司6.05%的股份,

股份數量為261萬股。 零星資訊也顯示, 深圳市匯博成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匯博)為國有股東, 持有深圳鉑科136.8萬股, 持股比例為3.17%。

另一家企業法人股東——深圳市鉑科天成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股權比例為4.42%, 持股數為191萬股, 包括阮佳林、羅德平、姚紅、楊建立在內的6名公司高管為鉑科天成的合夥人。 此外, 深圳鉑科自然人股東也大多為公司高管。

《金證券》 記者接觸的滬上投行人士直言, 擬IPO企業的股權演變歷史、入股價格是否公正合理等一直是證監會的核查重點, “券商‘保薦+直投’模式、國有股東、高管入股, 這些都比較敏感, 深圳鉑科招股說明書卻是不清不楚。 ”

業績暴增的背後玄機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 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起伏比較大。

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3月, 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46億元、1.41億元、2.29億元和6420.9萬元, 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149.5萬元、3152.8萬元、5528.2萬元和1586.6萬元, 2015年與2014年基本持平, 2016年較2015年增長75.34%。

公司解釋稱, 2016年度業績增長明顯, 由於深圳市京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泉華)、深圳市海光電子有限公司等客戶對NPS磁芯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招股說明書顯示, 報告期內京泉華一直名列深圳鉑科前五大銷售客戶名單。 2014年貢獻的營收為946.7萬元, 2015年微增至974.7萬元, 2016年卻躍至榜首, 貢獻營收為3341.2萬元, 占深圳鉑科當期營收比例為14.61%。

《金證券》記者發現, 京泉華2017年6月底剛剛登陸A股, 前三年這家公司的業績同樣驕人, 2014-2016年京泉華淨利潤分別為2321萬元、4649萬元、6003萬元。 此外, 一直以來富士康集團為京泉華的重要客戶, 而深圳鉑科包括技術總監郭雄志、副總經理阮佳林以及羅志敏在內的高管, 都有在富士康集團就職的經歷。

綜上, 業內人士難免揣測, 2016年正是京泉華衝刺IPO的關鍵時期, 有做大做強業績的衝動,

如今京泉華已經順利登陸資本市場, 未來該公司對發行人的業績貢獻是否具有持續性?京泉華“助攻”的背後, 那些有著富士康背景的高管作用幾何?

“豪華軍團”紙上談兵

招股說明書顯示, 深圳鉑科可以提供多種電感元件應用解決方案, 其可應用領域包括變頻空調、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樁、UPS及通信電源等眾多新興領域, 公司客戶的主要服務物件包括ABB、伊頓(EATON)、華為、格力、美的、比亞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不過, 一直被公司掛在嘴邊的上述知名企業, 與鉑科的關係卻是“漸行漸遠”。 報告期內ABB對公司的營收貢獻縮減明顯, 從2004年的5832萬元到2015年的1845萬元, 直至2016年淡出前五大銷售客戶名單。

深圳鉑科也表示, 2015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受市場環境影響,對ABB電感元件收入大幅下降。事實上,公司電感元件整體收入同樣急劇縮減,從2014年的6841萬元驟降至2016年的1328萬元,下降幅度高達80%。可想而知,前述名企與鉑科的業務往來金額微乎其微。

“這就是鉑科的尷尬之處,本來公司想借助電感元件的應用設計轉型為綜合服務平臺,現在看來是遭遇了滑鐵盧,導致公司對合金軟磁粉芯的收入依賴程度特別高,營收比例從2014年的五成多,到如今的九成多。”前述投行人士稱。

對於外界的諸多疑問,《金證券》記者發送採訪提綱於深圳鉑科。公司回應稱,根據相關披露要求,尚無法就相關問題做進一步解釋,後續會根據監管要求做好資訊披露工作。

本文由大比特資訊收集整理(www.big-bit.com)

主要原因包括受市場環境影響,對ABB電感元件收入大幅下降。事實上,公司電感元件整體收入同樣急劇縮減,從2014年的6841萬元驟降至2016年的1328萬元,下降幅度高達80%。可想而知,前述名企與鉑科的業務往來金額微乎其微。

“這就是鉑科的尷尬之處,本來公司想借助電感元件的應用設計轉型為綜合服務平臺,現在看來是遭遇了滑鐵盧,導致公司對合金軟磁粉芯的收入依賴程度特別高,營收比例從2014年的五成多,到如今的九成多。”前述投行人士稱。

對於外界的諸多疑問,《金證券》記者發送採訪提綱於深圳鉑科。公司回應稱,根據相關披露要求,尚無法就相關問題做進一步解釋,後續會根據監管要求做好資訊披露工作。

本文由大比特資訊收集整理(www.big-bit.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